现今母胎医学临床上新技术、新进展层出不穷。第一届北京大学母胎医学新进展研讨会议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刘俊涛教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产前筛查技术新进展。就产前筛查技术这一点,提出了新技术和新模式带来的思考。
刘教授提出,在过去产前筛查技术中,从以年龄为指标的筛查到中孕期血清学筛查,再到早孕期超声及血清学产前筛查,虽然在技术更新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但单个指标进行筛查其检出率低,基本在30%--40%。之后采取早中孕期的联合筛查,虽然将检出率大大增加,但又带来一个新问题---假阳性率。针对筛查中的这类问题,刘俊涛教授介绍了新近一项产前筛查技术---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检测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更高的检出率(DR>95%),更低的假阳性率(FPR<0.2%),更广的筛查孕周(早孕期—晚孕期),更简易的筛查流程(一管血)。
母体外周血含有胎儿游离DNA(cffNDA),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胎盘染色体拷贝:1、采集母体血浆,提取血浆DNA,制备测序文库;2、在第二代测序仪上测序;3、测得的序列与人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并作系统分析。目前国内大多数专家都认同,基于第二代测序的胎儿游离DNA检测技术在现阶段应该明确定位与21、18三体及部分性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领域。多个临床研究借个已经充分证明该技术用于21、18三体产前筛查有良好的临床有效性(21三体检出率高达99%以上,假阳性率控制在0.1--0.3%左右)。
最后刘教授还指出,母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产前筛查手段,高检出率和极低假阳性率是它的优势,但在昂贵的价格和行政许可的缺乏以及技术普及程度仍是该项技术的问题。它带来一系列的筛查模式的改变将极大地改变目前工作流程和框架,做为医疗机构,也要客观认识,积极思考,顺应技术上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