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妇儿保健研究培训中心,中心很重要的宗旨,即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上最先进的,最新出台的策略及技术规范引入到国内。WHO孕前保健策略是2013年最新发布的,由来自北京大学幼儿保健中心赵更力教授为大家解读分享。
WHO对孕前保健的定义为,在怀孕前对妇女或夫妇提供生物医学、行为和社会医学干预。目的是改善母婴健康状况及远、近期结局,减少对母婴有不良影响的行为、个人和环境因素。
生命周期中,不光是围产期保健,一定要重视怀孕之前的时期,从最开始的新生儿期、儿童期、学龄前期等,到整个育龄时期。其中更重要的是青春期、孕前到孕期,出生后新生儿保健,之后的母亲保健和儿童保健等这些概念。
为什么要开展孕前保健?目的是:减少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减少无计划妊娠(WHO报告中国际无计划妊娠占40%);预防孕产期并发症;预防死胎、死产、早产和低出生体重;预防出生缺陷;预防新生儿感染;预防低体重和发育迟缓;预防HIV/STIs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成人II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减低儿童某些肿瘤发生的风险。从2010年国际卫生组织对193个国家中310万例新生儿死亡的原因总结,分布在前两位的原因是早产并发症和新生儿感染。
孕前保健项目中,涉及到生物、心理、社会、行为。如孕期营养、遗传疾病筛查(产前筛查和诊断)、生殖器损伤、环境卫生、疫苗接种、不孕/生育低、早育/非计划生育间隔短、RTI/STI、HIV。相对欠缺的几个方面如精神卫生,孕产期的精神保健在我国还是比较薄弱,与我国的条件及发展背景有很大关系。在全国,精神卫生的专业人员缺乏,我们目前只能做简单的咨询,消除其紧张心态等,但具体如何用药,还需要与精神科配合。家庭暴力,在国外孕产期保健及孕前保健中都有提到,要有初步的筛查,特别要询问是否有精神病史,在成长过程中有无受到暴力、虐待等这样的经历,这对其心理影响是很大的,询问还要包括其亲密伙伴之间是否有这样的关系,这一方面在我国也比较欠缺。另外吸烟,中国妇女吸烟率不是很高,不到1%,但是被动吸烟率非常高。中国环境监测提到,吸一根烟其周围2米的地方PM2.5可以达到100-300之间。但我国也相对缺乏被动吸烟所造成的不良结局研究,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去支持。
有询证依据的干预措施(举例)
营养:筛查贫血、补充铁和叶酸;信息、教育和咨询;监测营养状态;补充能量和营养丰富的食物;筛查和管理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咨询;监测血糖(持续到孕期);促进运动;碘盐。
遗传:筛查贫血(地贫);采集家族史;计划妊娠;遗传咨询;遗传疾病的筛查好检测;适宜的治疗;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区域或全国高危人群筛查;全人群广泛筛查。
吸烟:就诊时筛查妇女是否吸烟;提供戒烟建议,药物治疗(包括尼古丁替代)和行为干预咨询;对男女双方非吸烟者筛查,二手烟的危害及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环境卫生:提供有关环境危害的预防信息;避免职业、环境和医疗环境中射线;避免不必要的杀虫剂或可选择的;避免/保护铅暴露,大量研究证明铅对儿童智力发育有很大影响;促进使用清洁炉灶和清洁燃料。
家庭暴力:关注约会暴力的预防;提供适合不同年龄的综合性教育,包括与性相关的性别平等和权力;识别受暴妇女的体征;提供健康保健服务(包括强奸后保健、转诊和心理社会支持);对酒精依赖者要进行筛查、咨询和治疗。
精神卫生:评估精神社会问题;孕前和孕期提供教育和心理卫生咨询;对有抑郁症并计划妊娠育龄妇女要咨询、治疗和管理;加强社区网络和促进妇女的权力(教育、经济地位)。
STI/HIV:提供适合不同年龄的综合性教育和服务;促进安全性行为(个体、小组和社区)和行为干预;安全套双重保护,既避免非意愿妊娠,还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开展STIs筛查和治疗。
疫苗接种:风疹疫苗;破伤风和白喉;乙肝。
依据2000-201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监测的数据资料来看,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非常明显,特别是在2005-2006年之后,基本到了平台期,而且城乡孕产妇死亡率差别越来越小。2000-2012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的资料表明,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比例越来越低。羊水栓塞的比例没有太明显变化,但临床医生要考虑羊水栓塞是否有一部分是因为产后出血造成的。因心脏病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构成比越来越高,这与医学发展和医学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针对有心脏病、肝病等这样的病人我们更加注重做好孕前的保健,让其有很好的身体适应条件,适合妊娠的时候再怀孕,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2000-2012年全国新生儿死亡率统计数据来看,全国水平是6.9‰,有明显下降趋势,在2008年左右出现平台期。但城市与农村存在很大差别,而东、中、西部尤其是东部与西部相比较,相差也比较大。同期统计的全国婴儿死亡率来看,近十多年也明显下降,再往后下降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依然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别。在婴儿死亡原因中,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构成最大的比例,与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的全世界统计数据比较接近。死亡原因中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出生缺陷越来越明显的显现出来。
中国在千年发展目标的国际排名中,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在逐渐上升的,但是比较缓慢。
2000-2012年全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统计数据来看,有明显的上升,这与环境、遗传等很多原因有关系,也与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发展有关系。出生缺陷的类型中,先心病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更需要我们对于先心病的研究力度。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由2010年的100县到2013年起全国全面实施。对象是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其目的是提高计划妊娠比例;提高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水平,增强孕前风险防范意识;改善计划怀孕夫妇健康状况,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主要内容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寻味和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含白带常规、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检测),血型(含ABO、Rh)、血糖、肝功能(谷丙转氨酶)、乙型肝炎血清学五项检测、肾功能(肌酐、)、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等9项和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梅毒螺旋体4项筛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追踪随访等。
卫生部在2006年发布的《孕前保健服务指南》,其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状况评估:病史、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指导。提醒我们现在要注意学习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南。国际上有很多好的孕前、孕期等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南,而且都有很好的询证医学证据,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