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1963年王新房等首先采用A型和M型超声观察胎心和胎动,1964年王新房、周永昌等分驯在《中华妇产科杂志》报道超声检查胎心反射,国外1972年方由加拿大蒙特利尔McGill大学(Montreal' s McGill University) 放射科医生Winsberg首次报道采用超声波观察正常胎儿心脏。

 

   在近10年后其他学者相继报道采用超声检查胎儿心血管结构生长发育的正常参数及产前心脏畸形的诊断。在过去的20多年超声成像技术迅速发展,以胎儿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为最基本和最为重要的诊断模式,向多种成像模式发展,包括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UI)等成像模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血流增强技术(E-flow)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应变及应变率、智能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iSTIC)及胎儿心脏导航技术(FHN)的成像模式和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和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同时对胎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经验日趋丰富,产前详尽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对绝大多数心血管畸形及胎儿心律失常做出可靠的诊断,并对胎儿心脏功能进行无创定量评估,对胎儿宫内介入治疗及围产期临床正确处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胎儿超声心动图已经成为产前无创检测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及胎儿心律失常最为常用、最可靠的首选医学影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