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全国围产营养及代谢疾病管理新进展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冯琪教授围绕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的营养支持及喂养新观点进行探讨,我站摘编如下:
2010年,全球每10名出生的婴儿当中至少有一名是早产儿,全球每年出生的早产儿数量达1500万,至少有1百万会因为早产死亡,现在早产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是出生后第一个月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早产儿的主要生理特点是各器官系统功能的不成熟,除各种新的治疗方法、手段的探索及应用外,营养支持是早产儿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儿科学会推荐,营养素提供应使早产儿生长大致达到同胞龄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率及体重增长的量,同时也必须维持组织及血液中各营养成分的正常浓度。
早产儿喂养
原则上如果胃肠道有功能,就应尽量用肠内营养支持。母乳喂养量与降低NEC发生率或早产儿死亡率呈剂量相关关系,母乳喂养的好处是降低超重肥胖的风险,减少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使婴幼儿视觉敏感度更好。初乳应成为早产儿最早接受的奶类,因为初乳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及抗炎、抗感染物质,可为早产儿提供多方面的保护。
小于胎龄儿(SGA)肠道内营养支持
国际研究常用的SGA的定义是指出生生体重低于相应胎龄人群出生体重2SD,即低于2.3百分位数。SGA是出生时各指标低于生长曲线中相应胎龄数值,而IUGR是指2次随访间体重增长速度缓慢。
2010-2015Queensland足月SGA婴儿喂养指南中有几个要点:
生后开展皮肤接触护理
生后尽早开始喂养(30-60Min)
母乳喂养或EBM喂养
至少每3小时喂养一次
按喂养耐受性增加喂养量
不能耐受早期喂养或存在喂养不能纠正的低血糖时,应予以10%葡萄糖输注
对于脐动脉血流异常者喂养应谨慎,密切观察
喂养效果的评价
1、体格发育指标
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加速度,阶段性头围、身体生长,体格发育指标在生长曲线中百分位数水平及其变化,体重Z评分变化等。
2、体重增长目标
小于34周或大于2000g:15g/(kg.d),极低出生体重儿18g/(kg.d)
大于等于34周和大于2000g:20-30g/d
3、体格发育曲线
4、血生化
如果早产儿生长不满意或血尿素氮水较低,<4mg/dl,则提示蛋白质摄入不足,应该额外补充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