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全国妇幼健康与社区卫生新视角峰会暨北京协和MCH热点论坛”会上,北京回龙观医院邸晓兰教授就“产后抑郁防治指南解读”进行了探讨。

 

邸晓兰教授指出了“三个水平”即产科医生、社区医生、产妇家庭,和“五个方面”即健康教育、识别、筛查、咨询和转诊。

MDD=PPD产后抑郁障碍,简称“产后抑郁”,重性抑郁障碍,简称“抑郁障碍”。女性分娩之后首发的、复发的或原有抑郁加重的,“抑郁障碍”都叫“产后抑郁”。PPD在产后前5周是普通人群的3倍。目前国际上认为,大约10-15%的新妈妈会发生产后抑郁。中国,根据具体研究项目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PPD发生率在4.4%~41.3%之间。

指南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中的重点。主要介绍了PPD概念和流行病学、产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产后抑郁的危害。考虑到产科医生和社区医生不具有精神科和心理专业知识的特点,明确了相关概念,并强调产后抑郁的广泛危害,使之充分重视。

     1.导致PPD危害因素排序。①最强--既往精神病史、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社会支持②中等--个体心理因素、婚姻关系③较弱--产科因素、社会经济状况④几无--年龄、文化、孕次、与配偶关系时间长短

     2.PPD对产妇的危害(自伤自杀、躯体病恶化、酒药滥用、营养不良);

     3.PPD对孩子的危害(器质性危害,增加青少年发生暴力行为风险,孩子智力、情绪与个性发展障碍,母婴链接障碍)

第二部分“临床表现”中的重点。典型症状、其他常见症状和附加说明。

第三部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重点。1.采集病史的重要性(以产妇为中心的交流方式、尊重和同情产妇、注意运用沟通技巧);2.PPD要由精神科医生诊断;3.常见筛查量表的介绍(EPDS);4.与产后心绪不良的鉴别(产后心绪不良26-85的产妇都会出现,产后2-4天渐起,5-7天高峰,2周内自行消失)。

第四部分“治疗”中的重点。1..基本原则①.综合治疗原则;②全病程治疗原则(a.急性期治疗推荐6-8周;b.巩固期治疗至少4-6个月;c.维持期治疗至少2-3年);③分级治疗原则;④坚持以产妇安全为前提原则;⑤保证婴儿安全原则。

2.药物治疗原则:FDASFDA均未正式批准任何精神药物可用于哺乳期;若必须用抗抑郁药,只有受过正规精神科专业培训的产科医生才可使用,否则必须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在使用前要进行全面的个体化的获益及风险评价。

3.心理治疗的原则(对于某些PPD患者,心理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介绍了适合PPD的心理治疗方式);4.重视产后访视(要求在历次访视过程中一定要同时评估EPDS);5.健康教育(a.针对大众;b.针对患者、亲属和照料着;c.针对非精神科医疗人员)

第五部分“管理”中的重点。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和医院管理。

 

201112月已向WHO提交项目完工报告,指南研究成果正在积极整理,准备正式发表。在国内已经培训学员600名,项目研究成果将进入临床实践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