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疾患,是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目的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生期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母婴预后。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实践某些相关问题与处理决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杨孜教授,为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妊娠期高血压疾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并妊娠等几种。其中子痫前期又分早发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两种,早发和晚发存在不同的病因。早发型存在更多的慢性风险因素,具有反复性 ;晚发型存在相对暂时因素,具有发散型。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处理决策:于孕前、孕期-产前、围生产期识别风险人群,确定风险人群,干预风险人群,对应治疗和处理。诊断疾病人群时,还应及时干预治疗和处理。

    孕前,学习了解高风险因素:1、年轻或者高龄初孕妇。2、种族差异。3、体重指数>0.24(体重(kg)/身高(cm)2:100)。4、营养不良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病史。5、精神过分紧张、中枢神经系统紊乱。6、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病史。7、子宫张力过高者。8、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大。9、家族遗传因素。知晓早发型子痫前期风险因素:1、子痫前期家族史。2、子痫前期妊娠史。3、复发性流产史。4、注册血压>130mmHg or >80mmHg。5、妊娠早期先兆流产。6、自身免疫病-易栓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7免疫系统疾病-(风湿/SLE/肾病/甲状腺疾病等)。8、母体相关因素/疾病-营养饮食。9、代谢紊乱。10、胎盘相关因素/疾病(血管病/缺血等)。

    在孕前,除了了解相关隐患风险因素外,还应当主动针对性地查找,比如明确病史,抗磷脂综合征/SLE/肾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肾炎/糖尿病胰岛抵抗/等相应的指标检查和评估。对于母体潜在疾病和影响因素查找,也极其必要,查找相关检验指标,如自身免疫抗体谱,血脂代谢,凝血-纤溶系统等。母体的潜在原因查找,就是生活习性、饮食、工作、家庭等。

    产前检查,临床上子痫前期较为常见,分早发和晚发两种类型,其临床特点也不相同。子痫前期—晚发临床特点:80%/PE、儿生长正常-无生长受限、子宫螺旋动脉正常或轻度变化(波形或PI轻度升高)、脐动脉血流无变化、高危因素与胎盘面积或表面有关、血液动力学状态-高BMI/低血管阻力、晚期早产或晚期早产儿。子痫前期—早发临床特点:5-20%/PE---重度、母体基础疾病-复发问题、胎盘疾病-子宫螺旋动脉滋养细胞侵袭障碍,胎盘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改变,子宫波形改变(切迹或PI升高),胎盘血管外周阻力增加(S/D升高 /0/方向),胎儿生长受限、血液动力学状态-低BMI/血管阻力变化、早期早产和早期早产儿、对母体的远期影响。

    产前检查可以根据个体基础,制订检查的时间表和检查方案。对于风险人群制订不同于无风险者产前检查时间表,加强个体化和连续性围产保健计划,注意多变量综合评估模式。对风险因素做评估和再识别,尤其注重预警,如水肿、体重过增、血压异常波动、低蛋白血症等重度子痫前期预警。临床早期早发风险者,宫高-腹围之---子宫宽度,羊水少/胎儿生长受限。

    介于首发症状多样性,对发病早期也要有准确识别,类似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同样也是非典型子痫前期-子痫表象。首发临床表现必须也得重视,结合子痫前最近一次产前检查临床表现,记录单项蛋白尿、单项高血压、蛋白尿+高血压、无蛋白尿高血压等数据,EP诊断指标,血压/蛋白尿。同时注意影响诊断因素:产前检查时间、频度、质量,医生对疾病认知程度、对疾病的警觉性也是一个层面。

    结合检查指标,采取早期干预和手段,准确看待首发症状—子痫前期早期监测和诊断。PE-E表现具有多样性,具体表现在首发症状多样性:子痫前期-子痫首发症状多样,痫发作前期首发表现;水肿变化多样性,即水肿表现形式不同;子痫发作时间。早期干预手段可通过孕妇营养指导,针对发病影响因素的处理,改善胎盘功能问题,抗凝治疗,抗氧化剂,钙剂等。

    妊娠高血压疾病,适当应采取相应降压措施。高血压合并妊娠1%-5%,妊娠期高血压5%-6%存在PE风险,需要早期PE发病探查。采取降压措施,虽未减少PE发生,但是降低了重度PE发生。同时结合个体和临床,针对个人是否需要降压处理,以免导致过度降压。早发型子痫前期—抗高血压治疗,保障血压平稳,器官宝华及胎盘灌注问题,可通过减压药,在适宜时间给药达到目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实践某些相关问题与处理决策,关键还是早警觉、早识别、早阻断,避免和延缓发病及重度发生时间。最终做到将早发延缓至晚发,将重度减缓损害,将轻度减缓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