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衰竭诊疗指南: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2005年急性肝衰竭处理意见推荐——既往无肝硬化者在26周内出现由肝功能恶化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及任何程度的医师改变,对于Wilson病、HBV垂直感染或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如果疾病在26周内发现,即使有肝硬化的可能,也可包括在ALF内。

2、临床分期



3、常见产科肝衰竭
  病因: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急性、亚急性)、严重感染如嗜血细胞综合征
  妊娠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征:少数妊娠末期妇女会发生肝脏脂肪变性引起的快速进展性肝衰竭,预后凶险,死亡率高。多表现为孕期后三个月期间发生黄疸、凝血障碍和血小板下降三联征,有时会伴有低血糖,先兆子痫的表现如高血压、蛋白尿很常见。病人可能发生肝内出血或肝脏破裂需要紧急复苏和有创支持治疗。早期诊断和结束妊娠产后很关键,病人分娩后恢复很快,给予足够支持治疗病人很少有产后需要肝移植者。
  妊娠期妇女感染疱疹病毒也会增加发生AFL的可能,另外孕期妇女也可能发生其他与妊娠无关因素引起的肝衰竭。

4、产科肝衰竭要注意的重点环节:

重视产科肝病围手术期危险:
急性肺损伤(ALI)—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和误吸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肺部损伤
肝肺综合征(HPS)—肝功能不全患者肺内血管扩张而出现的低氧血症,终末期严重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氮质血症前期、氮质血症、少尿或无尿期

术中监测——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尿量、中心静脉压、电解质、血气分析,连续多次评估出血量,定时检验凝血功能,不间断的支持治疗,补充血制品,及时补充凝血因子,红细胞和有效血容量,做好抢救出血准备,积极、尽早期宫缩药物应用,预防和治疗术中出血和产后出血。

术后监护——产妇生命体征监护、临床检验监护、新生儿监护

内科综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支持治疗(足量维生素、补充的蛋白和新鲜血浆和其他血制品)、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防治并发症的处理、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不用对肝肾有毒性的药物、乙肝的抗病毒治疗

思考题:
妊娠期的肝衰竭的原因可能是:(A、B、C)
A  病毒性肝炎
B  AFLP
C  药物性肝损

DILI发病机制是:(A、B、C)
A  药物直接损伤
B  免疫特异质肝损伤
C  代谢特异质肝损伤

以下哪些是肝衰竭的检验异常项目:(A、B、C、D、E)
A  血清胆红素深:SB升至171umol/L以上或平均每日上升17.1umol/L
B  胆酶分离
C  凝血功能异常
D  总胆红素下降
E  白蛋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