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15日,第三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将于上海召开。东方妇产科学论坛创办于2014年,论坛以“人文·传承·规范·创新”为主题,就国内外妇产科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交流,形成了具有国际风范和鲜明海派特色的学术论坛风格。


福利时间

以下为感染分论坛+内分泌分论坛精彩内容拾撷,想学习这两个论坛详细课程的和没有机会来到现场的老师们,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的合作媒体,为大家准备了感染、内分泌、内异症、护理4大分论坛 “线上”“线下”精彩课程福利!19~139元不等,让没有亲临现场的老师也不留遗憾~


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购买感染论坛课程】


耿力教授:中国妊娠期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耿力教授从妊娠期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入手,简要介绍了我国妊娠期合并宫颈细胞异常的现状,继而讲到了妊娠期宫颈癌筛查目的,同时给出相应的筛查建议,特别指出检查时间应于孕前或第一次产前检查。妊娠期子宫颈癌筛查主要采用以宫颈细胞学为主的筛查方法,且在整个妊娠期不会对母儿构成威胁。耿力教授详细介绍了妊娠期宫颈癌检查结果,同时系统地讲解了异常细胞学结果相对应的管理方法。耿教授特别指出,妊娠期宫颈细胞学诊断的难点在于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对宫颈细胞的影响,所以应充分考虑激素水平改变带来的生理性变化。最后,对于妊娠期异常宫颈细胞学的转归,耿教授表示,此类疾病转阴率较高,多数宫颈细胞学异常可在产后6周恢复正常。目前,我国对于妊娠期宫颈癌筛查的普及率仍待进一步提高,期待各级医院的共同努力与支持。

 

刘朝晖教授:RVVC诊疗:困惑与挑战(基础到临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朝晖教授从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宿主防御机制两个方面,自分子生物学方法层面到细胞学层面详细讲解了外阴阴道假丝念珠菌病(VVC)的发病机制。生动的讲解了微生物的毒力影响因素,包括真菌形态转换、新概念White-Opaque相的详解等。刘朝晖教授通过微生物因素及宿主情况两方面提出了RVVC发生的五大可能原因,强调了在VVC药物管理上的重要性,并汇报了自己及研究生最近完成的动物实验成果:从病原学、免疫组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强调了相关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刘朝晖教授的汇报为RVVC的诊疗带来更深层的思考,对于指导临床诊疗思路有着重大的意义与启发。

 

陈飞教授:后疫苗时代阴道镜实践将面临的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飞教授从“后疫苗时代”的定义入手,简要介绍了HPV检测与疫苗,包括FDA批准的HR-HPV检测方法及检测指征,HPV疫苗研发上市历程,重点介绍了我国关于HPV疫苗接种推荐及2018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二价HPV疫苗。同时,通过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研究,介绍HPV疫苗接种减少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率。最后,陈教授从美国宫颈癌筛查指南的制定过程及2017年ASCCP阴道镜检查标准入手,介绍了后疫苗时代阴道镜面临的问题。问题包括由于HPV基因型不同,阴道镜下特征也有所不同,随着HPV疫苗的普及,阴道镜评估在后疫苗时代变得更加困难,特别是HPV疫苗虽然降低了HPV16/18相关病变的发生率,但是在阴道镜检查评估中病变不明确或者病灶较小的发生率升高,增加了评估困难,因此,如何在后疫苗时代提高阴道镜检查的准确性是当前亟待结局的问题。

 

姜世勃教授:HPV感染清除机制研究进展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姜世勃教授自浅入深地讲解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子机制以及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从人体HPV感染的自然清除分子机制、细胞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谈到HPV感染的免疫治疗---干扰素。从预防性疫苗谈到最新HPV治疗性疫苗的研发思路以及最新进展,更是谈到了新热点HPV的基因治疗。姜教授的演讲使我们对于HPV感染及感染相关宫颈癌发病的分子生物机制有了更深入透彻的了解,他的成就更是科学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成功案例,为未来的医学发展树立了值得学习的榜样。

 

钱德英教授:2017ASCCP阴道镜指南:经验与不足

广东省人民医院钱德英教授首先介绍了ASCCP制定的美国阴道镜现状,2017年ASCCP阴道镜检查新标准主要包括文献检索回顾、社会调查、征询公众意见及专家共识四个方面,ASCCP认为阴道镜检查应基于风险采取不同操作时间,其检查目的是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风险源于阴道镜转诊原因和阴道镜所见,而阴道镜转诊主要在于筛查异常。随后,钱教授介绍了多点活检的理由和证据,研究显示,单点活检可能会漏掉1/3的宫颈癌前病变,若活检点从1个增加到2个,可大幅度提高CIN2+的检出率。最后,钱教授对于阴道镜的学习给出几点建议:应将临床资料全面综合分析,缜密的图像判读,重在临床思维的决策,努力打造我国质控好的阴道镜检查。

 

武俊青教授:性教育与HPV的感染:不得不说的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武俊青教授首先强调了对于HPV感染早期预防的重要性,在意识上以及性行为管理上仍有待加强。在对HPV感染定义以及疫苗的重要性略提一二后,对HPV感染及宫颈癌疫苗引发的相关性教育的思考这一部分进行了详细讲解。就HPV感染而言,要加强安全性行为的教育,尤其是避免危险性行为,并提倡坚持/正确/全程使用安全套。生动形象的向大会普及了男用避孕套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强调人工流产仍有较多的原因在于安全套滑脱、破裂等。武俊青教授近几年向国内引进了女用安全套,并在大会上邀请其他专家配合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该类型安全套。武俊青教授对于性教育的思考与经验分享提高了大家对于性行为的正确认识、以及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李双教授:智能化、大数据对宫颈癌防治带来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双教授首先介绍我国的宫颈癌防治现状,主要是缺乏长期宫颈癌筛查的循证医学证据,缺乏统一的诊治规范标准,缺乏宫颈癌防治的动态分析等。因此,智能化、大数据对宫颈癌防治的指导和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接着,李双教授简要介绍了由马丁教授带领建立的中国宫颈癌万人数据库。基于我国宫颈癌早期、年轻患者比例明显增多,加强早期预防措施锚定精准医学,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筛查策略,标记宫颈癌易感高位人群亟待开展。李教授通过介绍宫颈小细胞癌HPV整合模式及组学研究这一案例详细介绍了智能化、大数据在宫颈癌中的应用。



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购买内分泌论坛课程



14日内分泌论坛讲座集锦


乔杰教授:甲状腺功能与辅助生殖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乔杰院士指出甲状腺功能和生殖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既往研究结果显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妇女中,与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组相比,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组在自然妊娠或IVF-ET妊娠后的流产风险显著升高。然而,由于临床研究证据的级别相对较低,无法明确回答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究竟能否改善妊娠结局这样的热点问题。因此,绝大多数国际权威专业指南均指出,对于这类人群,究竟应该推荐还是反对使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目前尚缺乏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鉴于此,乔杰院士团队共同制定了POSTAL研究方案,旨在明确左旋甲状腺素治疗能否改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但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不孕症妇女的妊娠结局,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徐丛剑教授:非妇科领域的肿瘤患者的生殖问题---以乳腺癌为例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以爱因斯坦的名句“不是这个世界太复杂,而是我们的大脑太简单”为开场,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学科分割多了,必须回过头来,实现交叉融合。生殖和全身系统密不可分。徐教授以乳腺癌为例,阐述了内分泌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三苯氧胺、法络通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内分泌手段。为了美观而实行的保乳手术为内分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妇科肿瘤保留生育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赵世民教授: Deregulated amino acids signals in human diseases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赵世民教授展示了其团队的科学研究成果。赵教授指出:内分泌激素通过受体产生并传递信息,内分泌激素是代谢物。既然激素是具有功能的代谢物,那么其它代谢物也可能具有信号调控(激素)功能。因此,其团队于2008年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代谢酶IDH1/2突变可通过改变HIF信号表观特性引起白血病、胶质瘤等恶性肿瘤,该文章发表于2009年Science杂志。经过七年之后,另一研究小组发表于nature上的研究证实了赵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孙莹璞教授:ART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及处理对策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孙莹璞教授围绕ART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及处理对策这一主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演。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发展,其妊娠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抱婴回家率(TBH)并未见明显提高。ART 妊娠自然流产的危险度相对自然妊娠流产稍高;引起ART妊娠流产的病因复杂,不但涉及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及免疫因素等,还涉及影响ART各种因素如遗传因素、夫妇年龄、体重、促排卵方案及药物,以及ART技术本身带来的风险如配子的体外培养、体外操作、多胚胎移植带来的多胎妊娠等。 

 

林金芳教授:基于人体成分的生活方式干预在PCOS治疗中的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林金芳教授就基于人体成分的生活方式干预在PCOS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精彩演讲。林教授首先带大家复习了多个PCOS诊疗共识,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但临床上存在问题是:生活方式干预缺乏具体指导导致过度减重,不仅病情得不到缓解,反而加重病情,更有甚者还可能因减重过度发生下丘脑功能损害。对非肥胖的PCOS患者尚无具体的生活方式干预建议。林教授课题组开展了依据inbody体成分测试为基础的,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多囊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研究证实:生活方式干预是pcos一线治疗方案,而基于体成分的生活方式干预才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


杨冬梓教授:内异症合并不孕不育诊治的指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杨冬梓教授以一个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引发讨论。杨教授详细阐述了2015版指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诊治流程。强调术前评估是总体治疗决策的重要环节,不育夫妇双方的生育力评估决定了是否手术。腹腔镜手术包括See and treatment,即分期、病灶切除和输卵管评估。术前的生育力评估和术中的rASRM,EFI评分结合是术后助孕治疗决策的依据。术后行IVF/ICSI-ET前应用GnRHa在大多数内异症患者有益提高助孕妊娠率。行辅助生育的治疗方案个体化,根据患者年龄、卵巢储备、内异 症病灶术后遗留影响大小决定GnRHa使用的时限、剂量和种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育的治疗观念变化主要在于对术前评估、手术和用药决策、以及长期管理的认识进展。提倡长期管理。



会场花絮




15日内分泌论坛讲座集锦


张炜教授:PCOS不孕患者的综合治疗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张炜教授就PCOS的综合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PCOS治疗的一线治疗是生活方式的调整,其他常用的治疗还包括:降雄、调经、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孕。张教授强调,诊治过程中应重视糖脂代谢问题。IVF前常规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预处理不能提高妊娠成功率。对于PCOS合并高泌乳素血症的患者,联合使用溴隐亭和克罗米芬可提高排卵率。腹腔镜下卵巢打孔对于肥胖患者不适用。诱发排卵后建议常规进行黄体支持治疗。最后,张教授以自己的门诊诊疗常规为例,向大家讲解了PCOS患者的诊疗流程,特别指出综合诊断的重要性。

 

石玉华教授:PCOS的中国指南解读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中心石玉华教授作为2018年PCOS指南的执笔者,为我们详细进行了指南解读。该指南的制定旨在更好的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诊治。确诊依据仍延用2011年指定的诊疗标准,强调对患者进行分型。石教授指出:临床中为方便诊疗,将多毛作为高雄的临床表现,而FG评分仅适用于科研。超声提示的PCOM并非确诊PCOS的唯一指标。AMH不作为确诊标准,建议OGTT的常规筛查,至少测定空腹和2小时血糖水平。治疗方面以对症治疗为主,需长期健康管理。行为干预使传统的饮食控制或运动的建议更有效。应根据患者诉求、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进行个体化治疗。

 

林金芳教授:PCOS与子宫内膜癌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林金芳教授就“PCOS与子宫内膜癌”这一论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林教授指出:PCOS子宫内膜癌是由于长期无排卵单一雌激素对子宫内膜作用导致内膜的增生改变,高胰岛素血症及其高雄放大了雌激素效应。内膜癌不仅形成一个形态谱,也是疾病进展的生物学谱。增生过长进展到腺癌的风险性并不随增生程度的提高而增加,集中在具有显著不典型性的患者。最后,林教授以其诊治过的临床病例为例向我们阐述了达英-35和二甲双胍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

 

张炜教授:孕激素在妇产中的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张炜教授以地屈孕酮为例,深入的与大家讲解了孕激素在妇产中的应用。张教授介绍道,地屈孕酮因具有独特的药理特性、能显著提高PIBF水平,参与胚胎保护性免疫调节、改善子宫血流灌注、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等,口服半小时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在治疗先兆性流产及复发性流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大数据分析显示,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性流产,显著降低流产风险达53%;2015年欧洲孕激素学会先兆流产治疗与复发性流产预防指南中提到,对临床诊断3次或3次以上复发性流产的妇女,使用地屈孕酮能降低流产发生率;2017年ESHRE复发流产指南指出,仅地屈孕酮有证据证明见胎心后口服对于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效。


ALFRED O. MUECK 教授:排卵功能失调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

德国图宾根大学妇产医院ALFRED O. MUECK 教授就“排卵功能失调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做了精彩的演讲。MUECK 教授首先回顾了异常子宫出血的新的分类法(FIGO  2011年的PALM-COEIN 分类),指出在中国女性中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例比较多,并着重分析了目前中国排卵功能失调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指南,主要包括采用孕激素、高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和辅助止血药等进行止血,黄体支持、后半期孕酮或口服避孕药调整周期以及预防雌激素过多导致的子宫内膜癌,如果长期无生育要求则可以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月经过多和预防子宫内膜增生症,ALFRED O. MUECK 教授特别提出异常子宫出血激素治疗两大原则,一是通过稳定和维持子宫内膜的连续增殖而稳定月经周期,二是诱导和维持子宫内膜萎缩。

 

侯璟玟教授:苗勒氏管异常的诊断、治疗和最新进展

来自Kaiser Permanente, Hawaii的侯璟玟教授就“苗勒氏管异常的诊断、治疗和最新进展” 做了精彩的演讲。侯教授首先回顾了苗勒氏管的发生和分化、苗勒氏管异常的分类,然后结合临床案例解读了美国生殖医学会指南,重点讲述了苗勒氏管异常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其中,对于苗勒氏管未发育或发育不全患者,推荐磁共振检查和原始阴道扩张术;对于单角子宫患者主要根据具体类型以及残角子宫是否有功能性子宫内膜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对于双角子宫,大多数并不需要手术;对于纵膈子宫,子宫输卵管造影可用于初步筛查,而腹腔镜和宫腔镜可明确诊断,因为纵膈可能引起多种妊娠并发症,需要结合纵膈的类型考虑相应的手术治疗。侯教授还特别指出诊治苗勒氏管异常的患者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合并泌尿系统异常。

 

梁晓燕教授:PCOS发生与内分泌异常的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梁晓燕教授就“PCOS发生与内分泌异常的进展” 做了精彩的演讲。梁教授首先介绍了PCOS的临床分型和内分泌改变,PCOS的发病机制与内分泌改变相关。PCOS动物模型研究提示kisspeptin神经元表达增多、活性增加,导致LH脉冲频率与幅度增加,引起LH升高,临床研究提示PCOS女性kisspept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者,月经稀发的PCOS患者 kisspeptin脉冲频率与幅度均显著高于月经周期正常者(<45天),且kisspeptin与lh分泌不存在时间偶联关系。梁教授还指出宫内雄激素升高、高amh、神经内分泌异常等也是pcos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 span="">

 

赵爱民教授:反复流产抗凝治疗规范化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赵爱民教授就“反复流产抗凝治疗规范化应用” 做了精彩的演讲。赵爱民教授指出人体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多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可导致病理性高凝状态(血栓前状态),而病理性高凝状态又可能导致包括复发性流产在内的众多不良妊娠结局,约1/5-1/4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因此要充分重视妊娠期病理性高凝状态的筛查和诊断,有指征的适宜的抗凝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波立维、华法林等)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李益明教授:甲状腺功能与生殖健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益明教授就“甲状腺功能与生殖健康”做了精彩的演讲。李益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妊娠期母体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胎儿甲状腺功能、患甲状腺疾病孕妇甲状腺功能变化、目前孕产妇的甲状腺功能评估情况等。李教授还解读了中国妊娠及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的部分重要内容,分别对孕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处理、妊娠期临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和监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妊娠、妊娠期甲状腺毒症等新观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且提出甲状腺疾病是我国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妊娠妇女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和TPOAb阳性对妊娠结局和后代神经智力发育存在负面影响,指南中支持国内有条件的医院和妇幼保健部门对拟妊娠妇女和妊娠妇女开展甲状腺疾病筛查。

 

吴洁教授:POI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洁教授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和内分泌学组“POI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做了精彩的演讲。POI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指女性 40 岁之前出现至少 4 个月的月经稀发或闭经,并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25 IU/L(两次检查间隔 4 周以上)。POI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医源性以及特发性因素等有关。共识提到,POI的激素替代治疗(HRT)建议选用天然或接近天然的雌激素与孕激素,以减少对乳腺、代谢及心血管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方案可选择周期序贯、连续序贯方案或连续联合方案,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周期性撤退性出血。与正常年龄绝经相比,POI女性需要相对更大剂量雌激素,一般需用到自然绝经年龄。吴教授还特别指出POI女性并非一定不育,当接受HRT的POI女性FSH降低到15 IU/L甚至更低水平时,5%发生自然妊娠。有生育需求的POI女性一般需要先用外源性雌激素治疗,直到FSH低于15IU/L再考虑应用促排卵药物,或者可以考虑赠卵试管婴儿的方法。


会场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