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24日,“2017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市医师协会妇产科专科医师分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办,妇产科在线作为合作媒体全程报道会议盛况。


【开幕式】


2017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主持,莅临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李东,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魏丽惠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夏恩兰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副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常务副院长孔北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向阳教授,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主任薛凤霞教授等,同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妇产科领域的专家和教授。王建六教授、魏丽惠教授、李东副秘书长分别进行开幕式致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六教授开幕式致辞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名誉主任委员魏丽惠教授开幕式致辞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李东讲话 


【专题讲座】

2017年12月23日 上午

主会场


2017年12月23日上午,在2017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主会场,各位专家围绕“妇产科研究专题”和“学科管理经验分享”两大专题依次进行讲座。


妇产科研究专题


第一时段主持人: 孔北华   向阳

 

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科研思路——魏丽惠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随着大数据带来的理念冲击,我们正面临巨变时代,大数据在生命医学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指出大数据具有的5V特点,引发出人们对数据库高并发读写要求、  对海量数据的高效率存储和访问需求、对数据库高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的需求等大数据问题。在讲座中,魏教授围绕从人类基因组学看大数据、三大学科计划、基因研究对人类疾病的贡献、大数据/基因组学对癌症治疗的影响、基因组学-大数据对临床治疗常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讲述,同时以宫颈癌疫苗、基因组学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为例讲解了从大数据到真实世界研究,并在最后展望了医疗大数据未来发展前景。

 

亚洲宫腔镜中心成长历程——夏恩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回顾过去、缅怀先人,则继承遗愿,更坚定初心。我国宫腔镜之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夏恩兰教授纵观亚洲宫腔镜发展史,指出我国宫腔镜的发展有林元英教授的启蒙,有国际宫腔镜导师学者的引领,有宋鸿钊教授、李自新教授、周苏文教授等教授们的支持,加上夏教授早年的临床工作经历,更坚定了她“继承遗愿、挽救子宫”的初心及理想信念。夏教授先后介绍了亚洲宫腔镜中心的成立、发展里程,在推广国内国际宫腔镜技术中所做出的工作、获得的成就及荣誉,宫腔镜中心团队如何紧密合作、引进外援等,并举例了在T型子宫成形术、单角子宫成形术、极简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等具体临床实例。最后,夏教授讲到“亚洲宫腔镜中心的成长感恩祖国的强大、院士的引领、学会的支持、友人的帮助和团队的合作!”

 

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问题——孔北华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以《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问题》为题进行主题报告,卵巢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恶性肿瘤,上皮性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0%左右,浆液性癌占上皮性癌的70%左右,高低级别浆液性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孔教授通过报告详细的阐述了高低级别浆液性癌的起源研究、临床特征、分子通路差异,并通过研究提示,对新辅助化疗、性激素治疗等治疗方式进行了详细讲解。最后,孔教授总结到,对于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化学治疗总体效果不佳,性激素治疗对少数患者可能有效,分子通路相关的靶向治疗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宫颈癌实时筛查技术(TS)-宫颈癌筛查应用中的效果分析——向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主要从人工智能的介绍、基于人工智能的宫颈癌筛查技术(研究背景、原理)、TS全球临床数据分析三方面展开此次讲座。向教授指出中国子宫颈癌预防的形势表现为任务艰巨、负担沉重,我国目前的宫颈细胞学病理筛查面临影响环节多、受主观因素影响大、与国外差距大、每个环节都可受到影响而造成假阴性等挑战,且传统的宫颈细胞学病理筛查技术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更高效、更实用、更方便的筛查技术,并对TS的技术原理、在国际上的应用发展及知名科研项目给予介绍、在病理诊断方面的强大优势和临床意义等内容给予介绍。

 

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项目管理——李会娟博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李会娟博士首先指出做好临床研究的关键因素包括3大方面:方案、研究者和组织管理。随后,李博士系统讲解了单中心研究的实施环节,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实施环节,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常见偏见,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需要管理哪些内容等。其中,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项目管理重点包括3方面:进度、经费和质量。可从管理文档、研究文件、受试者信息等方面建立文件册。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质量管理要遵循GCP原则,该原则的核心主要为保护受试者权益和可信的数据。此外,李博士还分析了启动及入组进度延迟的原因、如何合理制定预算、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如何避免。

 

第二时段主持人:段华   胡元晶

 

临床试验研究设计——汪海波教授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汪海波教授在讲座的伊始以一张图片清晰的讲解了临床研究设计的分类。随后汪教授讲到临床试验设计有无对照组、历史对照、其他来源对照、非随机同期对照和RCT四大种类,其中RCT对照的选择有安慰剂/空白对照、标准治疗、阳性对照等方法,并结合案例重点解读了RCT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常用的研究设计方法、随机方法、样本量估算等临床试验研究设计中的名词,是大家对临床试验研究设计的核心、思路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基于病历的妇产科研究流行病学设计——刘慧鑫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慧鑫博士进行的学术讲座是《基于病历的妇产科研究流行病学设计》。本次讲座主要包括5个方面:常规收集卫生数据的定义、使用常规收集卫生数据开展研究的步骤、实例分析、使用常规收集卫生数据开展研究优点与局限性、使用常规收集卫生数据开展观察性研究的报告规范。常规收集卫生数据指不是针对开展研究前即确定的研究问题而收集的数据,快速、经济、更好理解效力与效果的差异、将两个或多个既有数据链接起来回答一个问题是其主要优势,但该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和偏倚,所以可以依照RECORD规范进行。

 

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史洪飞教授 301医学情报所

史洪飞教授认为目前我们正处于小数据时代向大数据时代过渡的阶段,且大数据将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并围绕“大数据”是否就是“全数据”、“大量的数据从理论上意味着伦理的终结”、“大数据”使数据的处理方式发生改变3方面解读了个人对大数据的认识。而大数据在乔布斯胰腺癌治疗的应用开启了大数据在健康领域的热点研究,但健康大数据发展面临开启时间短、数据互联都不够、感念的泛化等现实问题,同时存在个人隐私、相关性的局限、投入产出比低、准确性等隐忧和问题。最后史教授从核心要素、快速迭代、发展思路等层次谈论了健康大数据的应用思考。

 

临床医学+X 北大医学——韩鸿宾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研究处

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研究处韩鸿宾教授在介绍了北大医学、临床医学+X的建设背景后,从临床医学+X委员会成立、临床医学+X论坛、临床医学+X专项、新体制中心、集群聘任、青年科技创新发展平台、加强基础研究专项七方面开启本次讲座。其中,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委员会于2016年11月14日成立,2017年6月14日召开第二次会议,通过专项牵引,推动交叉融合,形成一支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孵育医学技术学科、产生研究成果,带动学科发展,并面向世界启动人才集群聘任制度,组建跨学科团队,还建设青年科技创新发展平台,促进交叉学科交流,加强基础研究专项的开展。

 

三位一体临床医学研究平台的建立和运行——张育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育军教授首先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位一体临床医学研究管理平台的建立背景进行介绍,然后指出该平台主要包括临床路径、生物标本库、临床随访库三方面,三联体的管理需要医院顶层设计、医疗科研团队的参与和信息中心技术支持三个层面共同建设和运行。其中,张教授重点介绍了生物样本库的构架、功能、基础设施、运行流程、质量控制体系、质控管理、妇产科入库标本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内容,最后对临床医学研究平台的发展给予展望。

 

学科管理经验分享


主持人:王建六  黄向华

 

科室管理经验分享——段华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他们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有所作为,使科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健康、协调、全面发展进步。段华教授作为科室主任分享了近年来的管理心得:1、以临床为基础,健全制度,提高效率,稳步发展;2、以科研为抓手,增强实力,提升档次;3、助力学术交流,扩视野,树品牌;4、注重人才培养,建梯队,强骨干;5、注重教学相长,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壮大;6、注重内涵建设,聚焦正能量,构建和谐科室文化。最后,段教授感叹道:回眸才知艰辛与成就同在,抬头更识路遥与辉煌共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管理经验分享——王建六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科技部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王建六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的诞生发展史、目前高质量的科室医护团队,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的学科发展规划——妇科:保优势专业,发展新兴学科,产科:一精,二高,生殖医学:重“量”,更重“质”,计划生育:重特色。然后,王教授具体介绍了在妇科肿瘤、妇科盆底疾病两个领域的专家团队、学术研究方向等,并注重多学科管理,同时王教授还介绍了可是在学生教育、科研成果、编写教材专著所缺的成就,最后介绍了科室的文化特色。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产科运营经验分享——蔺莉教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蔺莉教授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基本概况、医院规模、组织构架、设备配置、学科建设和教育平台,然后介绍了医院妇产科的师资团队、目前的核心团队,还简单讲述了妇产科部的总体运营情况,并以数字为依据阐述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产科的高品质服务。通过对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产科部成立以来的回顾,蔺教授总结了科室的医疗模式:高中低端医疗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层次需求;从运营中寻找问题,改进提升。最后,讲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是博爱、尊重、精勤和卓越,以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为目标。

 

下午,2017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共设置“妇科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研究进展”、“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和“盆底医学研究进展”三个分会场。花开并蒂,三大分会场的学术讲座同时进行,内容精彩纷呈。


2017年12月24日 上午

主会场


大会临近尾声的上午,特别设置了两大重磅环节——院士面对面和妇产科医学人文与法律专场,特邀两大院士和四位人文、法律方面的大咖,为参会同仁呈上澎湃心潮的视听盛宴!


院士面对面


院士面对面是本次大会特别设立的一个强档环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提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担任主持,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与在座医学学者、医学工作者面对面的交流医学经验、畅谈医学心路!


王发强会长在院士面对面环节致辞

在院士面对面环节正式开始之前,本次大会还特别邀请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王发强会长进行致辞。王会长首先对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嘉宾给予真挚的问候,并热烈祝贺2017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的胜利召开!能够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见到两位老朋友--詹启敏院士和乔杰院士,王会长表示内心非常愉悦,同时他还引用詹院士的话语“临床医生的进步和发展必须有科研做支撑”,重申了科研的重要性。而从乔杰院士多年来钻研医学的成长路程中,王会长对她初心不悔、持久保持盎然的科研激情表示由衷的钦佩!最后,王会长对在座的每一位同仁说“珍惜此时此刻与院士们零距离交流的珍贵机会,感受院士的工作情操和激情,大胆提出自己的临床困惑!”


詹启敏院士在院士面对面环节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在院士面对面讲话中传递了关于“研究与发展”三方面信息--时代背景、科技创新和开展医学科学研究的原因。詹院士指出在这个时代是中华名族历史上谈医学发展的最佳历史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我国将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中重要战略,虽然目标清晰,但面临很大挑战,因此需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民的医疗体制标准,可是如果没有科技创新无法在国际上展示属于中国的故事。同时,詹院士还提到医学有两大特点--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通过回顾一百多年的疾病医学诊疗发展历史,说明医学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而医学既是一个自然科学、又是一个社会科学、还是一个人文科学,因此学科交叉可以使医学跨越式发展。最后,詹院士从临床问题牵引科学研究制定标准、住院医的经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医院管理内涵的探索等方面阐释了开展医学科学研究的原因。


乔杰院士在院士面对面环节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在面对面讲话中简单分享成长历程和个人荣获院士时的感受。其中,她主要回顾了个人在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誉的那一刻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院士面对面环节中最让人难以忘却的是众多专家与台上的院士热烈的讨论了关于如何合理应用生活的点滴时间、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医疗技术、开阔个人眼界、如何做好医学生教育等问题。

王建六教授主持院士面对面环节


妇产科医学人文与法律专场


主持人:张小为 罗新  


2017卫生突发事件处置与风险沟通管理——郭晓科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郭晓科副院长首先阐明了近10年医疗行业的舆论形象,接着以2017年突发事件——桃江肺结核疫情为例,表明突发事件中,风险沟通管理失序、失败,必然导致秩序危机、治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道理。郭晓科教授强调,突发事件处置要及时公开发布准确新闻信息,真正做到摆事实、表态度、采措施。最后,郭教授总结道,突发事件处置与风险沟通的四条基本原则:1.防患未然、未雨绸缪;2.流程清晰、制度保障;3.高效协同、多方共赢;4.积极担责、重建信任。


医师维权与医患纠纷防范——孙东东教授 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孙东东教授以一句调侃“我这辈子可能看不到医疗纠纷降温的那一天”开头展开此次讲座,表明如今的医疗纠纷问题依然严峻,防范医师维权与医患纠纷任重而道远。孙东东教授通过用自身经历,从社会各阶层角色层面进行逐一分析,探讨医疗纠纷如何得到更好解决的办法,并在最后强调:维权的基础是自律。


从医学人文视角求解医患纠纷与医患关系——王岳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岳教授通过几张国内外著名医疗纠纷照片,表明医疗纠纷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在讲座中直指医疗纠纷的矛盾实质:“我们的服务对象变了”。同时王教授还犀利发问:“医疗有没有更人性?”并指出这个问题值得检验,需要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反思自己,并用大量的国外由古至今的相关典故、希波克拉底文集和著名油画,抛出其自身主张:“尊重是医患关系的前提,尊重换取互相信任”。最后,王教授呼吁——医疗操守、医学人文主义精神、悲悯之心、病人至上,理应被临床医护所追求和恪守。


做有温度的医者——白剑峰教授  人民日报社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健康版主编白剑峰以自身创作《暖医——有温度的医生》为开篇,认为当生命还可贵,医生就被崇尚,医生要做有温度的医生,不能只治病,要关注人本身,并从不忘初心、医学伦理原则、为什么要当好医生、医疗的本质是服务、什么是好服务、服务别人能力的竞争等方面总结了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好医生。最后,白剑锋主编总结道,医学是人性的善良表达,是爱的产物,医生不忘初心就是为病人谋幸福;如今医疗竞争格局已发生改变,医疗服务不是赏赐,而是服务本身;医生要做敬畏生命、尊重患者体验、有大慈悲心、谦卑、善解人意、懂得倾听、尊重生命规律的人。


此外,在大会学术人文交流会议结束后,还进行了关于宫颈癌患者 III  型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状况及盆底电刺激康复效果评价的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阶段总结会及增加分中心讨论会。


学组成立大会


2017年12月23日,一整天的学术会议结束即举行了学组成立大会。会上经过全体委员严谨公平的举手表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了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研究学组、盆底医学研究学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研究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感染性疾病研究学组

名誉组长:廖秦平

组长:薛凤霞

副组长:刘朝晖、梁旭东

学组成员:

陈美芳  陈勇华   董晓瑜   杜海燕   樊尚荣

江 静   靳双玲   李广太   李曙光   蔺 莉

商宇红  宋静慧   孙丽芳   王朝华   杨建华

杨 毅   尤志学   张 珂   张丽琴  赵 敏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盆底医学研究学组

名誉组长:宋岩峰

组长:孙秀丽

副组长:李环、吴桂珠

学组成员:

冯桂建   韩雪松   洪 莉   李峰永   林 忠

刘 娟   刘禄斌   刘晓丽   陆 叶   苗娅莉

彭 喆   宋 悦   孙松朋   吴衡慧   吴氢凯

武 靖   肖斌梅   许克新   张广民   张 坤

张艳梅   赵小峰   郑 萍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研究学组

名誉组长:魏丽惠

组长:李小平

副组长:张国楠、姜洁、李秀琴

学组成员:

樊 杨   傅云峰   高 敏   黄守国   居杏珠

李科珍   李清丽   梁华茂   鹿 欣   申桂华

万希润   汪海波   王 莉   吴素慧   吴小华(河北)

许天敏   颜士杰   阳志军   杨英捷   杨英捷

张 蔚    赵 丹   朱丽荣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张果宣读了学会对成立三个学组的批复,公布三个学组的专家名单,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六教授对各学组组长颁发了证书。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研究学组全体成员合影

 

盆底医学研究学组全体成员合影

 

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研究学组全体成员合影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张果在会议上作专委会2017年的工作总结,包括组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组织举办学术交流会议、搭建全国平台,组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筹备成立专业学组、举办2018年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随后,各学组组长也就新成立学组的工作计划作了报告。

 

薛凤霞教授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研究学组组长薛凤霞教授表示,学组在2018年的工作中将积极推动各项感染指南的临床应用及巡讲,促进临床疑难病例的多学科合作及分享,同时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并组织参加国际交流及合作。

 

孙秀丽教授

盆底医学研究学组组长孙秀丽教授提到,盆底医学研究学组未来将成立盆底专病联盟,加强妇科盆底疾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的盆底领域的人才队伍、整体提升我国盆底疾病诊疗水平、缩小地域差距、促进盆底医学研究与转化。

 

李小平教授

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研究学组组长李小平教授表示,学组成立后将积极开展临床科研,进行化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提高患者化疗的疗效;并进行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副作用研究,如无痛病房、无呕病房建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至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学组成立大会”圆满结束,相信在大家共同携手努力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将会不断地发展壮大!

 

【闭幕式】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致闭幕词:从詹启敏院士、乔杰院士、王岳教授等嘉宾的讲话和讲座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用心行医的重要性,做一名暖医的重要性,感谢所有讲者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感谢所有莅临同仁对会议举办的支持,感谢所有会务组工作人员的辛苦工作,最后,预祝大家圣诞、元旦快乐!


会场掠影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