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2017年11月3日,由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妊娠肝病及感染学组主办,大专家.COM医学教育平台承办的妊娠期肝病诊治进展暨高危孕产妇管理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开幕。大会邀请国内感染科、肝病科、产科及胎儿医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面向世界、跟进发展、传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宗旨展开精彩的学术研讨。妇产科在线作为合作媒体进行现场会议报道,以下为大会第一天的精彩内容。
【开幕式】
妊娠期肝病诊治进展暨高危孕产妇管理论坛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疾病分会妊娠感染及肝病学组委员韩国荣教授主持。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易永祥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孙丽洲教授、南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玉泉教授、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杨永峰教授莅临开幕式。韩国荣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隆重介绍了参加本次大会的专家及嘉宾,并对前来参会的各位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随后,易永祥教授、孙俪洲教授分别为大会开幕式致辞,并对妊娠期肝病诊治进展暨高危孕产妇管理高峰论坛纷纷送上诚挚的祝贺!
韩国荣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
易永祥教授 开幕式致辞
孙俪洲教授 开幕式致辞
张玉泉教授莅临开幕式
杨永峰教授莅临开幕式
【学术讲座】
孙丽洲教授:危重症孕妇的抢救和管理
江苏省人民医院孙丽洲教授主要围绕导致孕妇危重症的因素与危重症孕妇的抢救和管理两方面对《危重症孕妇的抢救和管理》这一课题做出了精彩的讲解。在介绍导致孕妇危重症的因素中,孙教授认为,在处理危重症孕妇时,需考虑妊娠期正常的生理性改变,在必行检查、操作或治疗时,应给予正确的保护措施,不能延误或置之不理,也不能只治疗或处理一方面,需考虑到孕妇及胎儿两个生命。此外,孙教授还从单器官或多器官衰竭与妊娠期特异性危重症这两点着重介绍了危重症孕妇的抢救和管理,并指出感染仍是全世界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最后,孙教授对此课题做出总结:当妊娠期母体发生巨大改变时,容易让一些疾病在早期被掩盖住,因此对危重症妊娠妇女做出正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重症监护管理时应当在患者转入ICU前第一时间使用,从而避免治疗延迟造成孕妇死亡。最后孙教授建议,产科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正确认知和管理危重症孕妇!
张玉泉教授:胎儿医学的现状与展望
胎儿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多个领域,在母体医学的基础上,整合了众多学科,成为了多学科合作的典型代表。南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玉泉教授分享的讲题是《胎儿医学的现状与展望》。张教授主要介绍了胎儿医学的历史、胎儿医学的现状、胎儿医学未来发展的展望三方面内容。其中,张教授讲到,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诊断、胎儿的宫内治疗是胎儿医学的主要内容,而胎儿疾病的宫内治疗与成人疾病外科治疗又存在不同点。宫内治疗需要以胎儿医学专科医生为核心,强调多学科协作。在胎儿医学的发展展望中,张教授谈到,目前对于胎儿医学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与问题:国内医疗卫生系统的诸多体制限制了胎儿医学的发展,而非技术问题;缺乏很好的管理,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最后,张教授从制度、规范、培训三个角度对中国胎儿医学未来如何发展提出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杨永峰教授:黄疸、胆汁淤积和妊娠
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永峰教授为大家分享的讲座是《黄疸、胆汁淤积和妊娠》。胆汁淤积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首先,杨教授通过案例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胆管系统的组成、胆酸代谢、胆汁酸合成和淤胆、胆红素和胆盐代谢相关疾病与常见胆汁淤积性肝病等多方面内容,并着重讲解了胆汁淤积的鉴别诊断,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在介绍遗传性肝病和基因突变时,杨教授讲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并非是有纯合子才治病;遗传代谢性肝病不一定都有家族史。最后,杨教授总结到:很多胆汁淤积性肝病在妊娠期可能加重;很多隐匿性的肝功能异常在妊娠期可能浮出水面;临床工作者应该正确看待妊娠期肝功能的变化;辅助诊断方面,B超、MRCP可用于大胆管疾病的诊断;熊去氧胆酸、考来烯胺可安全用于妊娠期胆汁淤积的治疗。
蒋小青教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策略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蒋小青教授围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出台背景、2015年版与2011年版内容的比较、工作的核心要点及项目管理、未来发展展望等四方面详细介绍了《预防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策略》这一课题。授课中,蒋教授讲到,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总目标是为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IPMTCT服务,最大程度较少母婴传播,降低疾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改善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蒋教授从强化保荐服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四方面重点阐述了该项目核心服务措施中的综合干预。此外,蒋教授还谈到,对于乙肝感染孕产妇干预,必要时转介至传染疾病专科接受相应的诊疗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在儿童7月龄与1周岁期间,可进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来判断免疫效果。
谢青教授:育龄期HBV感染女性患者管理流程——HBV母婴传播阻断全程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分享的讲题是《育龄期HBV感染女性患者管理流程——HBV母婴传播阻断全程管理》。谢教授简单介绍了母婴阻断传播的背景及总体策略,并认为要想做好乙肝防治方面的工作从而达到WHO目标,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随后,谢教授通过从初次产检的孕妇进行筛查、评估、妊娠期管理、分娩管理、新生儿处理、停药时机、产后停药时机、婴儿免疫、母乳喂养、婴儿随访及婴儿乙肝免疫接种效果评价等多方面重点讲解了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其中,谢教授指出,在进行分娩管理时,分娩方式与母婴传播没有确切的关系,需根据产科指征来决定分娩的方式。未服用抗毒药物的母亲,新生儿接受规范的联合免疫之后,鼓励进行母乳喂养;若母亲正在服用抗毒药物,分娩后继续用药,暂时不建议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期间出现乙肝活动,则按照一般乙肝患者管理办法;产后继续服用抗毒性药物者,按普通乙肝患者的随访方案进行。
【主持风采】
【会场花絮】
靓丽倩影~~
随时可见的认真听课的身影~~
精彩的讲座赢得阵阵掌声~~
今天的会议内容到此结束,明日精彩继续,敬请关注妇产科在线的后续报道!!!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