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由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妇产科、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联合主办,北京尖尖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八届妇科肿瘤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太杯”妇科肿瘤手术视频大赛》在北京盛大开幕。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郎景和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宋磊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孟元光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以探讨“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热点问题”为主题,旨在使更多的妇产科同道们更好地了解国际NCCN、FIGO及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会等颁布的各种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及指南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孟元光教授主持,孟教授首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向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领导及参会代表表示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宋磊教授、中国工程院郎景和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孟元光教授主持开幕式



宋磊教授致辞



郎景和院士致辞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题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大会主题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报告演讲。


郎景和院士:学习病理知识 促进临床工作——兼谈妇科手术中的诊断


中国工程院郎景和院士以《学习病理知识 促进临床工作——兼谈妇科手术中的诊断》为主题进行报告。妇科肿瘤离不开病理,郎院士指出,病理学是妇产科医生的必备知识,病理学诊断是一些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郎院士对卵巢各类肿瘤、各类子宫内膜病变、子宫肌瘤等病理形态特征与诊断进行了介绍,他认为,临床医师是第一个有机会全面观察病变、检视标本的人,按规矩打开标本,以便之后病理科医师观察、取材、病检,因此,临床医师应有检视标本的习惯、懂得检视标本的规矩,并有检视标本的能力。看懂病理报告,熟悉病理“语言”,跟随病理学变化的发展同时保持和病理医师的交流,有益于促进临床工作。


沈铿教授:宫颈微小浸润癌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沈铿教授介绍了《宫颈微小浸润癌的诊断和治疗》,沈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一项324例宫颈微小浸润癌的治疗和预后分析研究。微小浸润癌最早由Mestwerdt在1947年提出,但其定义仍存在争议。沈教授对此项研究的研究背景、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结论显示,锥切切缘阳性是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是IA1期患者术后复发的不良预后因素;宫颈锥切术可作为锥切切缘阴性且无LVSI的IA1期宫颈癌患者的理想治疗方式。但无论何种手术方式术后均需严密随访。


崔恒教授:卵巢癌的免疫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崔恒教授分享了《卵巢癌的免疫治疗》,崔教授首先介绍了卵巢癌的全球发病率、死亡率与常规治疗模式,他指出,癌症治疗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肿瘤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时代,精准治疗将使得治疗更为高效且具有针对性。崔教授介绍了卵巢癌的生物治疗,包括抗血管生成、PARP抑制剂、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崔教授对其治疗作用进行了一一讲解。他认为,肿瘤的治疗方法非常多,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抗癌新“标配武器”。


赵恩锋教授:经阴道妇科手术概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恩锋教授带来了《经阴道妇科手术概述》,他首先展示了一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视频,该患者术后3小时排气,2天即出院,体现了经阴道手术的微创价值。经阴道手术可完成一大部份妇科手术,赵教授着重介绍了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道卵巢肿瘤切除等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问题与手术关键点。他表示,经阴道手术利用自然洞穴施行手术,腹部不留瘢痕,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对手术器械要求不高,医疗费用低,完美体现了微创手术的理念。


张国楠教授:紫杉醇在卵巢上皮性癌化疗中的双刃剑效应与对策思考


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分享了《紫杉醇在卵巢上皮性癌化疗中的双刃剑效应与对策思考》。化疗在卵巢癌治疗的标准治疗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张国楠教授在关于卵巢癌的化疗耐药方面获得了较大发现。在本次报告中,张教授结合自己研究成果,介绍了紫杉醇的耐药机制、紫杉醇耐药“元凶”(TLR-4/MD2/MyD88信号转导通路),并以该耐药通路为靶点,发现白术内酯-I (AO-I)能拮抗“元凶”对紫杉醇诱导卵巢癌细胞的活化作用。张教授提出,可通过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的应用协助我们更好的使用紫杉醇这把“双刃剑”,建议在临床上检测MyD88以便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遵循个体化医疗理念。


吴鸣教授:宫颈癌手术——你准备好了吗?

北京协和医院吴鸣教授分享了《宫颈癌手术——你准备好了吗?》,宫颈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治疗无论手术还是放疗,都是肿瘤治疗中的经典。吴教授介绍了对有生育要求和没有生育要求的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他指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仅适合那些早期的患者(IA2期-IIA2期),而放疗却适用于各期。目前发现单纯放疗可以和手术获得相同的生存数据。吴教授从宫颈癌术后的高危因素、放化疗的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了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究竟是采取手术,还是采取化疗。并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国际分类、II或B型手术的范围、III或C型手术的范围等方面介绍了该如何做手术,该做什么样的手术。


魏丽惠教授:宫颈癌疫苗相关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介绍了《宫颈癌疫苗相关问题》,全球已上市的HPV疫苗为2价(GSK)、9价(Merck)、4价(Merck)。魏教授通过全球HPV感染情况、HPV疫苗引入国家和地区、全球正常细胞学的女性HPV感染率荟萃分析介绍了HPV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不良事件等。她认为,HPV疫苗是有效和安全的,接种疫苗达到一定覆盖面才能达到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接种疫苗后,仍需继续定期筛查,妊娠期不予以接种疫苗。魏教授还建议,我国主要适宜接种人群为13-15岁女性,<15岁,推荐注射2剂疫苗(0,6-12月)接种,>15岁,仍推荐3剂接种(0,1-2,6月)。


向阳教授: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分享了《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思考》,向教授指出,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的选择需慎重,适应症为:FIGO分期中ⅠA2、ⅠB1期,肿瘤直径<2cm,无明显宫旁或宫体旁扩散,局限于宫颈外口且未达颈管上方和内口,无淋巴转移,病理类型为腺癌的需谨慎。早期宫颈癌(ⅰa-ⅰb1)期患者可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尤其是发生膀胱、输尿管和血管的损伤,其治疗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治疗后妊娠率还待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后,向教授还通过腹腔镜下游离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手术视频演示讲解了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手术步骤及操作技巧。< p="">


康山教授:从局部晚期宫颈癌处理看宫颈癌的规范化治疗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康山教授分享了《从局部晚期宫颈癌处理看宫颈癌的规范化治疗》,宫颈癌的治疗在各种妇科肿瘤中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治疗的规范化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康教授介绍了宫颈癌各个期别保留生育功能与不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治疗、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评估,并分析了宫颈癌患者1年内死亡的原因。他指出,Ia期诊断必须建立在锥切的基础上;Ia期可以保留生育功能;Ib1期保留生育功能肿块最好<2cm;Ib2、IIa2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同步放化疗,而不是手术;晚期患者的淋巴结切除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梁志清教授:妇科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及血管损伤的防治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志清教授分享了《妇科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及血管损伤的防治》,梁教授首先介绍了腹腔、盆腔相关血管(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髂血管等)的分布、走向及功能,并介绍了最常见的血管损伤情况及处理方法。手术时应距主干3-5毫米,前干、后干、骶前血管出血处理较为困难,可以双极电凝,因为血管周围没有支撑,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双极电凝止血,即使是肿瘤长到椎孔内依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双极电凝是目前最好的止血设备。梁教授强调,处理血管损伤的技巧在于,遇到较大血管的点状出血应该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一旦发生血管损伤,切不可盲目钳夹,需要冷静根据情况行腹腔镜下或开腹手术处理。


郝敏教授:超吸刀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郝敏教授介绍了《超吸刀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郝教授首先介绍了腹腔镜手术能源器械的类型,然后讲解了腹腔神经丛的解剖、LNSRH的手术要点及超吸刀的原理、作用,并结合病例和手术视频讲述了超吸刀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并总结了超吸刀的临床优势。她认为,超吸刀是种”友好“的仪器,技术简单,易于操作,无需特殊培训,对神经、血管无损伤,无电热损伤,有利于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姚书忠教授:侧盆腔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书忠教授介绍了《侧盆腔解剖及其临床应用》,姚教授首先以多张手术图片对侧盆腔中的神经、动脉、静脉走向与相应部位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手术视频介绍了如何以淋巴清扫的方式分离右侧盆腔腹膜、分离坐骨神经表面的动静脉、右侧侧脐韧带、部分右侧输尿管隧道,以及如何切断子宫动脉等手术技巧。姚教授指出,掌握侧盆腔解剖能够将手术做的更加彻底,也能够更好的避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孟元光教授:洛铂用于卵巢癌腹腔热灌注治疗的初步临床经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孟元光教授带来了《洛铂用于卵巢癌腹腔热灌注治疗的初步临床经验》,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是卵巢癌最基本的治疗,但绝大多数患者需化疗延缓复发,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卵巢癌治疗的主要进展。孟教授对比了目前几种铂类药物的特点,介绍了洛铂用于卵巢癌化疗,洛铂单药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有效率达24%,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与顺铂相当,但毒副反应更轻。另外,孟教授在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化疗的一种新途径:腹腔热灌注化疗,他认为,传统化疗在卵巢癌的治疗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供选择的化疗药物正在逐步增多;洛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性高、局部刺激小、耐受性更佳。


徐琳教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琳教授分享了《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子宫内膜癌近几十年在中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微创技术的进展,宫腔镜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ACOG指南中推荐宫腔镜与诊刮一起进行,联合检查可以为内膜癌前病变提供确诊的最佳机会,并能排除相关的内膜癌变。徐教授从宫腔镜检查的禁忌症、手术常用技巧、分段诊刮与宫腔镜检查介绍了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优势与缺陷。她指出,目前无指南指出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必要性,但宫腔镜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陈捷教授:单人双手操作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陈捷教授分享了《单人双手操作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随着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下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陈教授指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难点在于手术视野暴露困难,血管损伤几率高,易出血。他通过手术视频分享了血管损伤的处理,并介绍了单人双手操作时多功能拨棒的应用,拨棒具有分离、吸引、拨、挡等多种功能。最后,陈教授表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手术的成功在于手术野的暴露及必要的手术技巧。


郭瑞霞教授: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诊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瑞霞教授分享了《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诊治》,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PD)是种罕见的良性的平滑肌肿瘤,发生于育龄妇女。因其酷似恶性肿瘤的种植,容易误诊而采取过于积极的根治性手术治疗,造成不应有的损伤。郭教授对LPD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进行详细介绍,她指出,LPD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表现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进行;手术是LPD治疗的首选,仍可考虑微创±腹部小切口或者腹腔镜微创,术式应考虑个体化,术前认真评估,注意旋切器的正确使用,术中仔细操作等,预防LPD。


孟元光教授: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技术TS-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孟元光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技术TS-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孟教授指出,我国目前在宫颈细胞学病理筛查面临的挑战为:影响环节多(染色、阅片、阅片等),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其质量而造成假阴性,并且与国外差距大,缺少专业培训、认证和质控。孟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技术TS-的开发团队,优势与特点,他表示,TS可智能分辨17种细胞学组织类型,其代表了宫颈癌筛检的进步。宫颈癌筛查技术发展趋势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王世军教授:腹腔镜C1子宫切除之膀胱宫颈韧带的处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世军教授介绍了《腹腔镜C1子宫切除之膀胱宫颈韧带的处理》,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手术方式已渐成熟,其手术范围的分类多样。王世军教授对Querleu-Morrow(Q-M)分型中的C1型子宫切除,即宫颈癌保留子宫深静脉下的盆腔内脏神经的切除术进行了讲解。王教授还结合多个解剖结构图介绍了子宫附近血管、膀胱宫颈韧带解剖,输尿管“隧道”,膀胱宫颈韧带解剖(前叶后叶),主韧带,阴道旁组织的解剖,他强调只有“清清楚楚解剖”才能“明明白白手术”。王教授通过视频演示分享了C1型子宫切除手术的技巧。


程文俊教授:宫颈微偏腺癌的诊治进展

江苏省人民医院程文俊教授介绍了《宫颈微偏腺癌的诊治进展》,宫颈微偏腺癌既往又被称作恶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子宫颈高分化腺癌,2014年的新分类在粘液腺癌中增加胃型粘液腺癌,显示胃型腺体分化,高分化者与微偏腺癌是同义词,其是粘液腺癌的一种罕见亚型,发病率占宫颈腺癌的1~3%,平均发病年龄42岁,分化程度高,组织学特征与其他良性病变甚至正常腺体难以区分,临床症状亦不典型,具有较高的侵袭性,进展快,往往预后较差。程教授表示,宫颈微偏腺癌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其侵袭性高,进展快,预后较差,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潘凌亚教授:子宫肉瘤——临床面临的挑战

北京协和医院潘凌亚教授分享了《子宫肉瘤——临床面临的挑战》,潘凌亚教授首先从子宫肉瘤的流行病学、分类、病理类型、FIGO分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她指出,手术治疗是子宫肉瘤主要的治疗方法,基本术式为全子宫切除术;激素治疗主要用于ESS;化疗常用于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的辅助治疗;放疗的效果尚不确定。潘教授提出,子宫肉瘤目前面临的挑战在于患者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或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却为子宫肉瘤。因此,FDA发出警告,采用肌瘤旋切时,不慎误将子宫肉瘤取出可造成肿瘤的腹腔内播散。潘教授建议,对于肌瘤患者,术者应考虑到子宫肉瘤的可能性,对于可疑的病例,不应再行常规的肌瘤的旋切取出。


李力教授: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力教授分享了《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高发病率、高漏诊率、高致残率、预后差等特点,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概况、机制与临床因素,其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溶栓、外科技术、器具四个方面。溶栓的适应证为发病时间≤14d,累及髂股静脉的中央型或全肢型DVT,且全身情况良好,预期寿命>1年,药物可使用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器具方面可置放下腔静脉滤网;手术介入和外科治疗可采取导管溶栓治疗DVT、导管抽吸或破碎和外科血栓切除术治疗DVT。


凌斌教授:我们还能为卵巢癌患者做点什么


中日友好医院凌斌教授分享了《我们还能为卵巢癌患者做点什么》,面对濒临死亡的卵巢癌患者与家人,我们当下经常陷入束手无策的窘境。而患者则面临手术治疗的创伤、化疗治疗的反应、卵巢去势的烦恼以及生命将逝的恐惧。凌教授首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介绍了卵巢癌患者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问题,而后从卵巢激素与卵巢癌的关系指出了临床中应思考的问题。卵巢癌有多种治疗方法,凌教授介绍了GnRH-a内分泌治疗,GnRH-a内分泌治疗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但还不能作为卵巢癌治疗的标准方案,虽然如此,却也为临床今后卵巢癌联合化疗提供了一个方向。


主持风韵 


大会掠影


今天的会议内容至此结束,明天的会议更加精彩,手术视频大赛不可错过哦,妇产科在线将全程报道。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