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第二届北京大学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研讨会暨第三届肿瘤化疗专题研讨会圆满结束。妇产科在线作为合作媒体为大家带来全程报道。以下为化疗会场精彩内容:


6月11日内容精粹


手术在高危耐药与复发性滋细胞肿瘤治疗中的价值及相关问题—北京协和医院 向阳教授

耐药与复发性GTN治疗临床棘手,应进行综合治疗。向阳教授认为耐药与复患者发性GTN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一般情况好,可以耐受手术;无手术切除部位以外的活跃性病灶;无证据表明有耐药的播散性病灶;术前血清β-hCG应尽可能控制在低水平;切忌在hCG升高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对于如何确定并定位耐药病灶是关键:全面了解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回顾分析治疗过程中所有前后影像学的变化情况;结合hCG的变化,动态观察不同部位与器官病灶的消长,尽可能确定孤立耐药病灶的部位。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指南的比较与变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吕卫国教授

吕卫国教授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指南的2015年FIGO报告进行解读。极高危指预后评分≥12分及对一线联合化疗反应差的肝、肾或广泛转移的高危病例。其治疗采用EP-EMA.对于耐药、复发GTN,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耐药、复发标准,FIGO、ESMO没有涉及。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标准为,耐药GTN:经连续2个化疗后,血hCG未呈对数下降或呈平和状甚至上升,或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不缩小甚至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复发GTN:治疗后血清hCG连续3次阴性、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消失3个月后出现血hCG升高(除妊娠外)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新病灶则提示复发若1年后为晚期复发;若3个月内出现为持续性GTN。在诊断GTN时,可以不进行胸部X线检查。

 

对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再认识和思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继红教授

刘继红教授对于卵巢癌新辅助化疗(NACT)的指征及利弊进行阐述。NACT的指征:围手术期高危患者,很大可能无法达到满意减瘤(<1cm)或无肉眼残留。化疗前必须有组织病理确诊恶性肿瘤证据,在特殊病理不能取得组织病理,必须有腹水学病理及CA125/CEA比值大于25。开始治疗前必须有妇科肿瘤医师进行评估,进行初始评估为IIIC或IV期卵巢癌一般采用TC方案,疗程≤4个疗程。NACT益处包括:不降低生存率;降低手术病率;提高满意减瘤率;调节免疫反应,利于免疫治疗;辅助化疗使晚期卵巢癌病人有机会接受微创手术;新辅助化疗使晚期卵巢癌病人有机会免于手术;存在弊端:可能诱导耐药,可能有使病人失去手术机会的风险。

 

复发卵巢上皮癌化疗及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吴令英教授

吴令英教授对复发卵巢上皮癌的化疗及进展进行了讲述。目前复发卵巢癌分为铂类敏感复发及耐药复发。治疗应根据治疗的目的进行。对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化疗的选择,铂类敏感的化疗方案:紫杉醇+卡铂(ICON4);脂质体阿霉素+卡铂(CALYPSO);吉西他滨+卡铂(AGO-OVAR);卡铂+吉西他滨+贝伐珠单抗(OCEANS研究)。同时对卵巢上皮癌的分子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和帕唑帕尼等进行讲述。


难治性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薛凤霞教授

难治性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是临床面临主要问题。雌激素是目前公认卵巢癌的致病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与正常绝经后妇女相比,绝经后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更高。因此,进行难治性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薛凤霞教授对孕激素如甲地孕酮和甲羟孕酮、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和来曲唑,抗雌激素如他莫西芬、亮丙瑞林和雄激素类药物在难治性卵巢癌的治疗应用进展进行讲述。


复发耐药卵巢癌化疗进展—四川省肿瘤医院 张国楠教授

张国楠教授对复发耐药卵巢癌的诊断、分型及耐药治疗进展进行讲述。目前临床将复发卵巢癌分为铂类耐药和铂敏感卵巢癌。张教授结合自己研究的结果, 即TP53 K351N突变状态,将耐药卵巢癌分可将分为铂类敏感或铂耐药,根据TLR4//MyD88基因突变,将卵巢癌分为紫杉醇耐药与敏感。此研究对卵巢上皮癌新辅助化疗及减瘤术后如何选择进一步化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术后检测TP53 K351N,若突变术后化疗应选择非铂类药物。


卵巢交界性肿瘤保守手术后复发因素的META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朱丽荣教授

朱丽荣教授通过病例研究分析,对于单侧卵巢交界性肿瘤USO与UC进行比较研究,显示术后复发风险更低,且不降低手术妊娠率。对于双侧卵巢交界性肿瘤,BC与USO+CC相比,并不提高术后复发风险。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并不提高术后复发风险。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粘液性交界性肿瘤相比,术后复发风险更高;若病理报告提示微乳头结构和(或)腹膜侵润性种植,可能有致死性复发风险。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林仲秋教授

林仲秋讲述教授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研究进展。一项Meta分析显示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复发和初始卵巢癌,比静脉化疗可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率。目前对于复发性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指征,林教授指出逸仙医院的推荐:1、适用于所有铂敏感复发;2、适用于再次手术后残留病灶<1cm者,达到R0更佳;3、对于铂耐药复发者,仅用于恶性腹水和胸水。其他肿瘤包括:腹膜假粘液瘤、恶性胸腹水、伴有腹水的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剔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采用破瘤期、术中粘液性肿瘤破裂等。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李小毛教授

李小毛教授对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进行讲述。晚期子宫内膜癌应用HIPEC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化疗的研究中示:灌注组比非灌注组的2年生存率有较明显的提高(66.7%和42.9%),复发率下降,且未见显著不良反应。多项单中心小样本前瞻性研究及病例报告表明复发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源性的腹膜肿瘤种植患者,对CRS+HIPEC治疗方案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作为姑息治疗方法。


腹腔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高敏教授

腹腔化疗主要应用于控制恶性腹水、消化道肿瘤、生殖系统肿瘤。高敏教授对腹腔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与就,静脉化疗的疗效对比研究、优缺点等进行概述。指出腹腔化疗药物的选择应注意一下几点:分子量较大的药物;刺激性小;水溶性等。妇科常用腹腔化疗药为:顺铂、卡铂、紫杉醇;其中腹腔化疗后腹腔/血浆药物浓度比 DDP 10-30、 卡铂 18、紫衫醇 1000。


新肿瘤标志物Tn-CA125及转化医学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张晓燕教授

CA125是目前最重要的卵巢癌血清标志物,但特异性较低。在一项191例CA125升高的患者:20%为妇科恶性肿瘤,40%为良性疾病或生理状况。CA125不仅是卵巢癌标志物,而且参与卵巢癌发病发展。张晓燕教授介绍了CA125在卵巢癌中功能作用及其糖基化研究结果,并将其应用于卵巢癌诊断和鉴别诊断,进一步转化开发了诊断试剂盒。


你遭遇了职业倦怠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赵旸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当原来的组织发生问题问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有什么选择,主动沟通是最优先的解决方案;如果无法解决,应该考虑自己的主观思想,可以找朋友把情绪抒发出来,或者生活上培养一些兴趣转移注意力,这是避开压力很好的辅助策略;思考这个工作对你的意义,多重心生活。目前国内妇科医生尚缺乏此类研究观察。赵旸副教授进行了国内妇产科职业倦怠的初步相关研究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PDX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尹明博士

动物模型是肿瘤研究必不可少侧的工具。尹明博士对肿瘤研究的各种动物模型,CTX模型和PDX模型等进行讲述。人源化肿瘤PDX模型是肿瘤组织块接种免疫缺陷动物产生的移植瘤模型;CDX模型是肿瘤细胞系接种免疫缺陷动物产生的移植瘤模型。经过研究分析认为,PDX模型更接近病人肿瘤特征的临床前模型,在个体和群体水平均接近病人肿瘤的特征。目前该模型在研究及临床应用,已成功建立数千例人源化移植模型,可进行化疗药敏研究、耐药研究及免疫治疗研究等。


妇科肿瘤的营养治疗—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精准营养专业委员会 江波博士

江波博士从肿瘤代谢和肿瘤营养、肿瘤营养治疗通则、妇科肿瘤营养的特殊问题及精准营养在妇科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强调肿瘤患者治疗应全程营养干预,包括人工营养及营养教育,并有肠内营养到肠外营养逐步进行。

 

遗传性妇科肿瘤及其基因检测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应建明博士

遗传性肿瘤主要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发病年龄早,常有原发癌或双侧器官受累,能在体细胞中检测出基因的异常。现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检测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谱发现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在治疗遗传性肿瘤时,个人及家族史应及时更新,妇科医生/肿瘤医生在筛选高风险人群及进行预防性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建明博士对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症、林奇综合症进行讲述。同时对BRCA1,2和错配修复基因的检测方法及结果及NCCN常见遗传病的咨询的流程进行解读。

 

妇科化疗途径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植入性腹腔化疗港—北京肿瘤医院 魏薇护师

腹腔内化疗直接作用于散在的癌细胞,可透过屏障进入肿瘤微环境杀灭内层细胞,在腹腔内半衰期延长并回流入门静脉,肝脏代谢后入全身,不良反应少。我国患者腹部脂肪较厚,腹腔港放置拟选取近髂骨附近,以保证下方足够支撑,使用时也方便穿刺进针。魏薇护师对腹腔港的使用、维护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行了介绍。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疾病防治进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宋丽莉主治医师

妇科肿瘤患者中重度焦虑发生率为30%-42% ,中重度抑郁的发生率为33% ;治疗后焦虑的发生率为 22%- 27%,抑郁的发生率为6%-13%。治疗焦虑主要靠药物和心理治疗两方面。主要抗抑郁剂包括第1代: 三环类抗抑郁剂;第2代: 非典型药物;第3代: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第4代:NE和特异性5-HT受体拮抗剂 (NaSSA) 和选择性NE/5-HT再摄取抑制剂(SNaRIs)。宋丽莉医师认为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样有效,尤其在晚期肿瘤中心理治疗优于药物治疗,需要确定患者的情绪状态,理解患者的处境,尊重患者的应对方式,探索患者的需要给予患者更好的心理疏导。

 

化疗药物诱发性周围神经病(CINP)—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献增教授

刘教授介绍了周围神经损伤的类型、分级、电生理变化的证据;妇科肿瘤常用的化疗药物;CIPN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在CIP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指出抗肿瘤化疗药物可引起肿瘤性周围神经病,症状广泛,可累及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系统,但目前由于资料有限,对CIPN的评估和治疗不足,且无一致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诊断复杂,所以治疗方案必须经过大规模的对照试验来确认以满足循证医学需要。

 

卵巢癌的免疫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崔恒教授

目前卵巢癌治疗早期采用分期手术,晚期采用细胞减灭术,术后采用辅助化疗。生物治疗正成为第四大治疗模式,双靶向/多靶向药物治疗可能对恶性肿瘤有明显的效果。崔恒教授认为生物治疗的方面,抗血管生成、PARP抑制剂成为最深入研究的方面;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最新进展。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抗癌新的“标配武器”。最后崔教授讲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即将批准进行I期临床新药的卵巢癌免疫治疗一类新药研究。

 

焦点讨论:腹腔化疗VS肿瘤热灌注化疗

腹腔化疗已经成为卵巢癌、腹膜癌及输卵癌临床用药途径之一,腹腔热灌注化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但目前化疗使用药物、剂量及方法、疗程、疗效和副作用等尚存在争议。妇科恶性肿瘤后进行何种方式化疗?在林仲秋和李小毛主持下,崔恒、王莉、李东红、朱丽荣、薛凤霞、李小平、王永军等专家围绕着腹腔化疗与肿瘤热灌注化疗等相关问题,进行热烈讨论。林仲秋倡议在国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多中心研究,评价其疗效等。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10日精彩回顾


航空总医院曹泽毅院长:妇科肿瘤的化疗--淋巴化疗

曹教授介绍了妇科肿瘤综合治疗的趋势,化疗已经成为宫颈癌重要辅助治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或同步放化疗成为宫颈癌重要辅助治疗,强调化疗药物规范使用重要性。目前,除宫颈癌外,淋巴结转移是多数妇科恶性肿瘤分期条件。晚期肿瘤发生淋巴转移,无论何种处理,均不能改变患者的生存率。他对手术切除淋巴结、淋巴转移的放射治疗、常规化学治疗对淋巴的作用、淋巴转移治疗现状详细讲解,提出淋巴转移处理是否一定要手术切除,可否寻找有效、低毒的淋巴化疗途径和方案进行治疗。因为淋巴结是免疫器官,具有免疫功能,应保留完整的淋巴系统,即使部分淋巴结受累,可局部处理,以保护免疫力不受损伤。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鹿欣教授:子宫内膜癌化疗进展

鹿欣教授介绍有关子宫内膜癌化疗进展,认为子宫内膜癌应规范化进行系统治疗。针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化疗与放疗相比较结果显示,对高危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可改善生存状况。介绍了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化疗方案、子宫内膜癌常用化疗方案、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二线化疗方案及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治疗、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治疗、靶向治疗和新辅助化疗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丹教授:复发性子宫内膜癌个体化治疗策略

赵丹教授采用文献数据及病例分析了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特点,即复发模式为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其中局部复发以阴道残端复发为主,其次为淋巴结转移(盆腔/辅主动脉旁)、盆腔中心复发;远处转移主要为腹膜病变、骨转移、内脏转移、脑转移和膈肌上的淋巴结转移。治疗决策要综合考虑复发部位、既往是否接受过放疗、患者一般状态等多因素,个体化采多种治疗手段,平衡治疗收益和副作用。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曲芃芃教授:子宫肉瘤化疗及进展

鉴于子宫肉瘤少见,术前难于发现等临床特点,曲教授针对子宫肉瘤的分类、分期及化疗指征、不同化疗药物与方案进行讲解。其中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采用激素治疗为主,不考虑化疗;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平滑肌肉瘤、未分化肉瘤:I期观察或化疗(有高危因素建议化疗);II到IV期需化疗;不能手术者、晚期、复发转移者化疗以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及含有阿霉素的化疗方案为主。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副教授:妇科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

黑色素瘤在我国发病率相对高,其中肢端和粘膜黑色素瘤是我国的主要亚型,妇科恶性恶性黑色素瘤约占其20%。盛教授介绍达卡巴嗪及其他新药物在国内及国外的疗效,结果均不优于DTIC。详细介绍了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如BRAF抑制剂及CKIT抑制剂等治疗黑色素瘤的疗效,同时概述免疫靶向治疗进展,并认为未来研究方向是免疫学基础研究入手。


北京肿瘤医院高雨农教授:宫颈癌化疗进展

高教授详细讲解了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治疗、姑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所出现问题。其中虽然新辅助化疗在临床中应用多,但尚未定论,仍需进一步研究。在辅助治疗中。

目前宫颈癌的治疗以放疗为主,化疗为辅。随着宫颈癌研究进展,化疗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化疗对于复杂或难治宫颈癌仍是辅助治疗。因此,为避免医源性增加新的合并症,应合理应用化疗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杨林教授: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

杨主任详细介绍了常用抗肿瘤药物及生物制剂和分子靶向制剂,如蒽环类药物、抗微管药物、抗代谢药物、烷化剂、及单克隆单抗、贝伐珠单抗、舒尼替尼和索拉菲尼等药物的心脏毒性。心脏毒性表现多样,可以在治疗的早期发生,也可发生在治疗结束很多年后,其中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是最常见的心脏毒性。临床应早期发现,通常采用LVEF是否下降进行诊断。有心脏毒性危险因素患者,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应密切监测。其中高血压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在VSP抑制剂治疗患者中更常见,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高血压。


山东省肿瘤医院盛修贵教授:子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重要辅助治疗,盛修贵教授讲述应用CRT、IMRT进行妇科肿瘤治疗的优势,精确后装治疗的核心和要点和一体化后装治疗概念。腔内照射和体外照两者的合理配合是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目前宫颈癌治疗原则:1、IIA以早首选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IIB以晚首选以放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对于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原则,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对于IB2和IIA2期的治疗可直接手术或放疗后再辅助手术,也可直接行根治性放疗,但后者是1级证据。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凌斌教授:宫颈癌治疗历程的认识

凌斌教授讲解了宫颈癌治疗方法的历史演变;手术与放化疗的辩证关系;宫颈癌放疗增敏的方法;放化疗增敏的临床应用;宫颈癌治疗历程的启迪。同步放化疗已经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的标准治疗方式,其比单纯放疗可以提高患者总生存率12%。早期宫颈癌放疗和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中晚期主要手段单纯根治性手术与根治性放化疗效果相当。特别针对年轻患者,手术仍为首选,但放疗对卵巢功能、阴道完整性、润滑及阴道壁弹性和性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在妇科医生的临床实践中,强调同步放化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

血小板减少症(CIT)是很常见的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毒性,严重者会影响化疗如期进行。在影响化疗进程的联合因素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约为87%。所以在诊治CIT,需要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治疗需结合血小板下降的情况,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对于有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推荐二级预防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同时治疗方案应结合化疗方案特点制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秀琴教授:妇科肿瘤常见化疗药物过敏的处理及预防

抗肿瘤药物过敏性疾病是指由肿瘤化疗药物导致的机体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引起的疾病,多数为Ι型免疫变态反应,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药疹和血管性水肿(90%),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胸闷、气短、发绀、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李秀琴教授分别讲解了紫杉醇过敏、脂质体阿霉素的预防和铂过敏的高危因素、预防及处理。紫杉醇第一次使用应该严格按照脱敏流程;脂质体阿霉素第一次使用先低浓度缓慢滴注;掌握铂过敏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皮试,对减少过敏性休克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患者在输注药物过程中突然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胸闷气短等症状,第一时间想到药物过敏,应先停药,同时给地塞米松处理。任何第一次使用的药物开始滴注10分钟内,都要缓慢进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春林教授: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术后病理结局的影响

陈春林教授根据1538研究项目数据资料,对局部晚期宫颈癌(IB2和IIA2)手术病例,术前经过新辅助化疗为研究组(n=952例),根据1:1匹配原则,以直接手术病例为对照组(n=95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例经新辅助化疗后,可以降低淋巴脉管癌栓及宫颈浸润的发生率,而对于宫旁、淋巴结、阴道切缘、宫体浸润、神经浸润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于化疗有效组、无效组、与直接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于术后高危病理的影响主要也在于淋巴脉管癌栓及宫颈浸润的差异:淋巴脉管阳性率和宫颈深肌层的浸润深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曼妮教授:宫颈癌放射治疗副作用的防治

宫颈癌在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 ,死亡率最低,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例。对于IIB以上中晚期宫颈癌,首选治疗方法是同步放化疗。其中宫颈癌放疗副反应分为急性期和远期副反应。急性反应指放疗开始第1-90天内发生,远期反应指放疗开始90天后发生,最常见的是放射性结直肠炎、膀胱炎。根据患者病情,以治疗指南为依据,充分沟通,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乃怿主治医师:阿瑞匹坦在妇科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 防治中的作用和经验分享

根据各项指南及泛太平洋化疗所致的恶心和呕吐的多中心研究,阿瑞匹坦可穿过血脑屏障,对NK-1受体/P物质具有选择性、高亲和力,抑制顺铂等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且维持可长时间的中枢活性,抑制与致吐性化疗有关的急性和尤其是迟发性呕吐,增加针对化疗所致呕吐的标准止吐治疗的活性。目前研究显示阿瑞匹坦三联方案较二联方案显著提高完全有效率2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芝颖主任药师:妇科常用抗肿瘤药物相互作用

于教授分别讲解了妇科常用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多西他赛、紫杉烷类、铂类和、阿霉素、烷化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依托泊苷、博来霉素、氟尿嘧啶类等药物的药动学相互作用及药效学相互作用。重点讲述了他们分别与CYP 抑制剂/诱导剂、P糖蛋白、华法林、-他汀类降脂药、铂类-PPI、铂类-NSAIDs、蒽环类药物等药物的相互作用。有望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来教授:肿瘤化疗肝损伤的诊断治疗

化疗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主要原因。魏来教授重点DILI的临床分型,包括基于发病机制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决定药物化疗停药或减量;基于DILI病程的临床分型,分为急性和慢性,决定了随访。根据ALP、ALT和Tbil的变化决定停药、或监测和治疗对于使用蒽环类药物或者免疫抑制剂药物应该筛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尤其是目前的诊断,仍是排他性诊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李晓丹副主任:妇科肿瘤ERAS及临床获益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即加速康复外科,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李晓丹副主任介绍了ERAS诞生近20年来取得的多项进展和突破,在妇科领域的主要人群及观察指标。


焦点问题

焦点问题讨论一:妊娠合并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相关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果医师汇报宫颈鳞状细胞癌Ib2G2合并宫内妊娠20+3周一例患者进行诊断和新辅助化疗剖宫产后宫颈鳞状细胞癌诊疗过程及目前目前和母亲婴儿随访情况。随后曲芃芃、李秀琴、熊光武、王永军、朱丽荣、李小平、梁华茂等妇科肿瘤专家、放疗专家祝晓莲教授、产科专家刘国莉及新生儿专家严荔蝗及参会专家和代表,围绕妊娠合并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指征,妊娠期新辅助化疗方案选择及化疗注意事项,新辅助化疗后妊娠及其相关问题和新生儿预后等进行多学科诊疗讨论。


焦点问题讨论二:妇科恶性肿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患者化疗


分别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鈡晓珠和李娜医师汇报汇报一例妇科恶性肿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患者和妇科恶性肿瘤合并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诊疗经过。随后妇科肿瘤专家熊光武、王永军、朱丽荣、李小平、郭红燕等、肾内专家韦洮等围绕患者下一步诊疗措施、妇科恶性肿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如何选择化疗药物和药物选择剂量?如何保护残存肾功能和如何进行肾功能监测等相关问题,进行多学科诊疗讨论。



【主持风采】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