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春情融融。四月的广州,明媚耀眼,春风曼妙。来自各地的妇科专家、学者们怀着对学术技艺的美好热爱齐聚羊城。4月8日,由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电生理医师分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学系(妇产科系)及美国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妇科经自然腔道手术大会在广东大厦精彩继续。
今日大会聚焦单孔腹腔镜手术技巧,由多位国内外知名妇产领域专家分别从专题报告、视频展播及手术现场直播三部分向参会的国内外学者们详尽的阐释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技巧、手术注意事项等内容,将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
会议的上半场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洪顺家教授以及重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熊光武教授担任主持人,二位进行简要介绍后即进入学术汇报环节。
王建六教授:《腹腔镜少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首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王建六教授分享了“腹腔镜少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王教授强调严格掌握临床适应症和禁忌症的重要性,并生动地列举了临床实际病例中,发生大动脉损伤时,以大隐静脉代替髂外动脉后患者术后恢复等情况良好的基础上,探讨了静脉是否可以代替动脉的疑问。
Terri B.Pustilnik教授:《single site robotic surgery in gynecological oncology》
来自美国的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妇科肿瘤学助理教授、妇科肿瘤学家协会会员Terri
B.Pustilnik教授,在Robotic Surgery(机器人手术)方面颇有建树,尤其在单孔腹腔镜方面。Terri
B.Pustilnik教授介绍了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在美国的发展历程:自2000年开始,经过几代设备的更新,以及技术的进步,目前,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肿瘤手术发展日趋成熟,在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方面均有应用。相比较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在减小出血量、移除淋巴结数量、改善术后腹痛症状上,具有明显优势。而较之机器人多孔腹腔镜技术,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技术可明显降低治疗费用。
Jiheum Paek教授:《Learning curve of robotic single-site hysterectomy compared to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hysterectomy》
来自韩国担任亚洲妇科机器人外科学会董事会会员和秘书、韩国癌症协会会员的Jiheum Paek教授继续带来了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并分享了临床手术操作视频。以详细的数据展示了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并提出自己在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及传统腹腔镜手术等手术选择方式上的自我体会和建议。
孙静教授:《宫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和防治》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同济大学医学院妇科微创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卫计委妇科内镜微创技术推广专家孙静教授,以近年来国内临床真实案例的经验教训,提出宫腔镜手术的近期、远期并发症和防治方法。孙教授提出宫腔镜并发症共同点:微创变巨创,小失误酿成大失误。而“子宫穿孔、空气栓塞(术中死亡率高)、膨宫液过度发生水中毒(术后几个小时死亡率高)”是宫腔镜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并强调了当灌流液出入量差值达2000ml,约总量5000ml时必须停止手术,否则发生水中毒的可能性较大。
罗喜平教授:《宫腔内病变手术治疗的新选择》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卫生部妇科四级内镜技术培训基地主任罗喜平教授,带来了宫腔内病变手术治疗的新选择。罗教授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宫腔镜手术的新技术—美奥舒组织切除系统,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扩宫小、组织切除和组织吸引同步、机械切割原理、平行切割原理等优势,既可减少内膜损伤,保护内膜,又因冷刀无电损伤从而减小了宫腔粘连的发生,其使宫腔镜手术更安全、更快捷、更简便。目前主要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0型及I型粘膜下肌瘤、胚胎残留等治疗中。
王育教授:《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良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委员王育教授,分享了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良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王教授提出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难点及对策,比如通过“上下平行效应”来克服最常见的“筷子效应”,提出单孔腹腔镜技术几乎涵盖了所有良性妇科手术,详细的介绍了仁济医院在切口选择、器械选择、标本取出等方面的经验。同时,王教授通过检测患者术前、术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单孔腹腔镜具有明显优势,提出单孔腹腔镜技术更加有益于病人术后恢复。
下半场会议由大会主席美国贝勒医学院和德州儿童医院关小明教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罗喜平教授担任主持人。
郎景和院士:《医学与美学》
首先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向现场的各位带来了“医学与美学”的阐述,从美的概念、美的认识等方面简述了美学研究,提出医美同源的理论,在医学美学理论指导下,从医学美的基本形态、医师的美学修养、医师的美学训练等方面提出医学中美的考虑,并提出对青年医师的临床学习的建议:解剖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同时生动有趣的带领现场各位绘画实例赏析,阐述看、想、摹、画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郑伟教授:《超声聚焦技术在妇产科治疗中的应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郑伟教授,分享了超声聚焦技术在妇产科治疗中的应用:以超声波为能量源,利用其可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用于临床子宫肌瘤(腺肌瘤)的治疗。郑教授提出,对于3-4cm大小的子宫平滑肌瘤,运用超声聚焦技术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并可有效预防日后需进行手术干预。此外,郑教授还提出超声聚焦技术在早期剖宫产疤痕妊娠、胎盘植入,甚至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也都有一定应用。
孙秀丽教授:《阴式盆底重建手术技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孙秀丽教授,带来了“阴式盆底重建手术技巧”。孙教授认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重视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最终目标。并以详细的手术视频讲解了解剖、认识缺陷类型、补片应用等手术技巧。
大会还分别邀请了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外科手术的技巧,方便了在座的妇科专家、学者们进行学科间的学习。
沈宏:《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那些泌尿学组副组长。阐述了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相关知识,带来了经阴膀胱阴道瘘修补体会,提出经阴道补瘘的诸多优势,临床第一次补瘘率达到90%以上,二次手术补瘘率达100%。
高毅教授:《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兼任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副会长高毅教授,讲解了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高教授提出单孔腹腔镜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具有明显优势,并提出单孔技术“五步法”作为左肝外叶切除新标准。
午餐后,精彩的视频展播时间,首先是赵仁峰教授带来的《单孔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整形术》的精彩视频展播和解说。
云南省第一附属医院冯云教授带来了《单孔腹腔镜在外科和妇科联合手术中的应用》精彩病例视频,解说了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手术范围,手术优势等进行小结。
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刘桂芝教授,幽默详细地解说了《腹腔镜大子宫切除经阴道下“旋削式”取出技巧》。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马彩玲教授带来了《单孔腹腔镜手术应用感悟》,展示了单孔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全子宫切除术的精彩手术视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林琼燕教授带来了《单孔腹腔镜下残角子宫切除+双侧卵巢囊肿剔除术》的精彩手术视频。
精彩的手术视频展播之后,令人期待的手术直播演示+现场互动开始了,下午的手术直播演示共4台,主要分成两部分,分别两台同时直播。第一部分分别是由关小明教授进行的“单孔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阴道骶骨固定术”,和由孙大为教授主刀的“单孔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剔除手术”,第二部分是由刘娟教授为大家展示的“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关小明教授展示的“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由孙秀丽教授、熊光武教授、王育教授、冯云教授等担任现场解说员。
会议现场,很多专家学者对于术式的选择、术中的注意事项及手术技巧等问题展开学术讨论,教授们全程耐心地解析了大家的疑问,比如有关单孔腹腔镜手术中器械长短放置问题,关教授提出按镜子、持针器、操作器械依次递减放置,有效的避免了单孔操作中常见的“器械打架”问题,手术快速、有效,与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无明显区别。此外大家还探讨了子宫大肌瘤的缝合方式等常见的手术技巧问题,刘教授认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选择缝合方式等问题上应考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