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6日伴随着奥运的到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迎来了第二届妇科恶性肿瘤规范化化疗及副反应防治研讨会。邀请国内妇科肿瘤专家及肿瘤化疗领域的专家,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内容充实、精彩的专题讲座,由妇产科在线全程报道。

 

大会合照


王建六教授致辞

  本次大会由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社主办,妇产科在线协办。首先由王建六教授开幕致辞,在与奥运会开幕的同一个日子里迎来北京大学第二届妇科恶性肿瘤规范化化疗及副反应防治研讨会。非常感谢各位同道、专家不远千里来参加此次大会,并介绍了前排就座的专家:曹泽毅教授、魏丽惠教授、狄文教授、张国楠教授、李小平教授、曲芃芃教授、李秀琴教授、王莉教授等。同时也感谢妇产科在线的全程报道。


魏丽惠教授致辞

  化疗已经成为妇科肿瘤专业不可缺少的主要专题内容,如何使化疗发挥更好疗效,如何根据病人的个体化,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值得探讨问题。但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化疗除杀死肿瘤细胞,也能够破坏正常细胞。所以在进行化疗,取得好的疗效同时,如何保护机体也是很重要的。进行本次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


曹泽毅教授致辞

  曹泽毅教授感谢各位同道参加本次妇科恶性肿瘤规范化化疗及副反应防治研讨会。手术、化疗、放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方式,但是近几年肿瘤化疗发展很快,化疗越来越体现它的优势,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现在分子医学、遗传学与肿瘤的化疗结合,精准和靶向程度越来越高,成为今后肿瘤的发展方向。


下面进入学术专题报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魏丽惠教授—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现状与进展

  目前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已从作为“不治之症”转为是一种“慢性病”的概念,医生在注重恶性肿瘤的同时,也需更加注重保留患者生殖能力,诞生了肿瘤生殖学理念。结合个人经验具体讲述肿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治疗恶性肿瘤的准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原则。列举了当前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几个关注点,重视恶性肿瘤高危因素的评估,有高危因素者,关注术后辅助治疗。结合临床研究及相关病例解读对子宫颈癌、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具体分期,保留生育功能原则及对应治疗手段。总结来说,生殖医学是当前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肿瘤生殖学已成为一个新型的学科领域,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单一围绕肿瘤临床治疗被动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法及技术已趋向成熟。前瞻性的保护卵巢功能研究日趋活跃,为肿瘤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提供了新的生活希望。


航空总医院 曹泽毅教授—从精准医学看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的处理

  妇科肿瘤淋巴结处理存在严重的过度治疗,迫切需要精准医学。妇科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淋巴系统扩散,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影响和复发的重要因素。简单介绍了淋巴系统的免疫屏障作用。目前对妇瘤淋巴结“可疑转移”的处理,放疗可减少淋巴结阳性患者的复发率,不能降低阳性率,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不可逆的、并使免疫力下降。既要做到保留正常淋巴系统,又要对转移淋巴结进行治疗,可以选择化疗。应该对淋巴结转移进行精准医疗的处理,采用精准化疗,分清转移与否。Ⅰ期、高分化无明显临床转移病例,不要切除淋巴结,应保护免疫功能,保留完整的淋巴系统。部分淋巴结受累,可对受累淋巴结局部处理,同时保护其他未受侵及淋巴结,从而保护免疫力不受损伤。具体讲述了盆腔腹膜后置管淋巴结化疗,单次给药的药物浓度,重复给药研究及盆腹腔腹膜后置管淋巴结治疗的优点。展望了淋巴化学治疗的前景,引出了当前国内外未解决的难题,希望得到新的建议,让精准淋巴结化疗能够成功解决妇科肿瘤淋巴结转移处理的有效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狄文教授—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争议问题

  宫颈癌是妇女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每年约有15万新发宫颈癌病例,近8万例死亡。目前宫颈癌化疗的应用主要有: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术后或放疗后辅助化疗、晚期复发宫颈癌的姑息性化疗。新辅助化疗(NACT)亦称早期化疗、先期化疗,为手术实施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完成创造有利的条件。相关文献报道NACT对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是肯定的,有效率在80%左右,显著减少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受累和脉管间隙受累等预后不良病理因素。之所以受到争议,NCCN指南没有对任何期别的宫颈癌推荐应用NACT,NACT后也隐匿了高危因素,导致术后未进行辅助治疗而增加复发率,巨块病灶或腺癌患者对NACT的反应率较低。最后对NACT+放疗vs直接放疗的优点进行分析与评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建六教授—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经验分享

  王建六教授以数据的是形式与我们分享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病例资料,比较了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IB2,IIA2)与晚期(IIB及以上)宫颈癌中的疗效,探究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晚期(III及以上)宫颈癌的可能性,III期及以上的宫颈癌进行新辅助化疗是否有可能获益?初步结果显示NACT在晚期宫颈癌的有效率低于局部晚期患者(68%vs52%),NACT对晚期和局部晚期的浸润间质深度、LVSI及淋巴结转移影响无显著差异。临床经验显示局部晚期患者NACT有效率为70%,可以提高手术率,降低LVSI率(52& vs 30.9&)。


四川省肿瘤医院 张国楠教授—晚期卵巢癌耐药新机制及规避策略(TP53K351N突变和篡夺MyD88信号通路)

  卵巢癌的个体差异或卵巢癌细胞的异质性对TP方案的客观反映同时存在着明显差异,几个前瞻性临床试验显示,IIIC/IV期卵巢癌患者,NACT-IDS的手术切净率明显高于PDS,且手术并发症及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PDS,大约有50%的IIIC/IV期卵巢患者采用NACT-IDS作为初始治疗选择。随后张国楠教授对TP53 K351N突变与铂类耐药,MyD88信号通路与紫衫醇耐药的研究分析进行解读。最后指出现有的耐药分类结合我们的研究TP53 K351N突变可将卵巢分为铂类耐药或敏感类型,这对于新辅助化疗及减瘤术后如何选择进一步化疗方案极为重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杨林教授—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

  杨林教授首先提出需重视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应用有潜在心脏毒性药物时,进行心血管(CV)功能的监测应该作为抗肿瘤整体治疗的组成部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预防CV,仔细评估CV状态。随后杨林教授对常用抗肿瘤药物:蒽环类药物、抗微管药物、抗代谢药物的分类、作用及其对心脏影响,心脏毒性防治策略、基本预防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强调心脏毒性表现多样,可在治疗早期发生,也可在治疗结束多年后发生。对有心脏毒性危险因素患者, 应在治疗前、期间、结束后密切监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李秀琴教授—化疗药物皮肤的副反应及药物外渗的处理

  李秀琴教授围绕着化疗药物导致皮肤常见症状及处理、化疗所致手足综合症的表现及处理、刺激性药物外渗的处理及预防、铂过敏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特别强调了铂过敏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需重视。随后介绍了化疗药物的分类及表现:1.发疱性化疗药物:一旦渗入血管外,短时间可发生红、肿、热、痛至皮肤及组织坏死,也可导致永久性溃烂;2.刺激性化疗药物:可引起轻度组织炎症和疼痛,不能导致皮下组织坏死;3.非刺激性药物:对皮肤及组织无明显刺激。最后讲解了发生外渗处理流程:立即停止注射,制动并保留注射针头,尽量回抽残留药液,然后注入皮质激素并拔掉针头,在渗漏部位多点注射止痛药及解毒剂,根据化疗药物的特性,选择支持治疗、患部抬高。


北京协和医院 万希润教授—FIGO滋养细胞疾病诊治更新解读

  首先介绍了滋养层细胞疾病的分类,滋养层细胞疾病的诊断手段主要为HCG和影像学检查,葡萄胎的处理,然后介绍了滋养细胞肿瘤的评估(分期、评分)及治疗策略,接着讲述了低危、极高危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滋养细胞肿瘤治疗后注意随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于芝颖教授—妇科常用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

  首先讲述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检验相互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分为体外相互作用、体内相互作用。体内相互作用主要有药动学作用及药效学作用。于芝颖教授就药效学方面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药物的代谢进行详细的解读。具体列举了常用化疗药物紫衫烷类、铂类、蒽环类、烷化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抗代谢药(氟尿嘧啶类)及其他(VP16、氨甲蝶呤、博来霉素)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的相互作用。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高雨农教授—宫颈癌的化疗进展

  有关宫颈癌的化疗及新辅助化疗的方案,根据FIGO指南,目前未对新辅助化疗予以肯定。指出新辅助化疗后的困惑,40%化疗后不能进行手术,26%手术后需要辅助治疗,不敏感的SD或PD,下一步如何处理?可能失去同步放化疗最好的治疗机会。重视NACT的副反应及经济负担。混淆标本的病理因素,是否辅助放化疗复杂化,而一律辅以化疗,又导致过度治疗。引出了2015NCCN有关新辅助化疗的信息。介绍了术后化疗的指征、方案推荐,有关姑息治疗的原则及一线联合治疗、可能的单药一线治疗、二线治疗(2B)。在结语中提到,新辅助化疗在临床中广为应用,但是仍然需要继续探讨,尚未定论。在辅助治疗中,都是放疗为主,化疗为辅,但是随着宫颈癌结构的改变(年龄、病理类型等)化疗逐渐向主转变。虽然因为条件或疾病需要的问题,希望宫颈癌辅助治疗中的化疗替代放疗,但是目前化疗≠放疗。以循证医学为根据,利用化疗的手段,使宫颈癌的治疗更合理、更有效。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曲芃芃教授—子宫肉瘤规范化疗

  简单介绍了子宫肉瘤的概述、分类、分期;根据2016NCCN指南,子宫肉瘤的化疗指征:子宫肉瘤的初始治疗是手术治疗,针对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根据分期不同,采用观察、激素治疗、放疗。针对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平滑肌肉瘤、未分化肉瘤,根据分期不同术后考虑化疗或(和)其他治疗,Ⅰ期观察或化疗,Ⅱ到Ⅳ期需化疗。子宫肉瘤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不可手术者或术后化疗和(或)其他治疗。总结来说,子宫肉瘤少见,术前难于发现;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不用化疗;其余型别早期是否化疗存有争议;不能手术者、晚期、复发转移者化疗以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及含有阿霉素的化疗方案为主;曲贝替定等新药效果肯定已经进入指南;新的联合用药方案临床试验的结果值得期待。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薛凤霞教授—子宫内膜癌的化疗

  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否需要化疗?存在争议。列举正反两方的观点,通过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指出化疗能够改善早期G3内膜癌患者的生存,术后化疗能够改善伴LVSI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术后辅助化疗能够改善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预防远处转移复发。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晚期内膜癌完成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减少手术并发症,但对于生存的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Ⅱ型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需要个体化处理,化疗能降低ⅠA期子宫标本有癌灶的UPSC患者复发和远处转移;以异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方案是癌肉瘤首选化疗方案。化疗可能预防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远处转移,延长PFS,改善预后;化疗联合放疗可能降低晚期内膜癌的复发转移,联合化疗优于单药,三药效果优于两药,但副反应更高。


山东省肿瘤医院 盛修贵教授—子宫颈癌的同步放疗化疗

  首先讲述了子宫颈癌治疗的原则,同步放化疗的发展及研究进展,化疗药物、化疗方案的选择、剂量的使用及用药途径,列举了不适合同步放化疗的情况,放化疗同步治疗能够提高子宫颈癌疗效是肯定的,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盆腔外的病灶,难能有效。宫颈癌的治疗ⅡA期以早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期别早、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考虑行宫颈切除术;ⅡB及其以晚采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晚期患者,要求系统的放射治疗:腔内照射和体外照射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的合理配合是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同步放化疗的方案和用法多种多样,究竟哪种用法最合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黄曼妮教授—放射性肠炎和膀胱炎处理

  通过列举大量研究数据支持及理论,重点讲解了放射性损伤不能修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根据患者病情,以治疗指南为依据,充分沟通,采取个体化治疗。精准定位,控制剂量,注意放疗细节,加强护理,适时心理疏导才能降低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吴令英教授—复发卵巢上皮癌治疗策略

  具体结合近年来化疗药物方案研究对比,介绍了各型复发卵巢癌治疗的策略:明确复发类型(与肿瘤无进展间隔(DFI)相关),铂敏感型复发(手术,铂联合化疗,靶向治疗),铂耐药型复发(非铂类化疗,靶向治疗,奈达铂/奥沙利铂,其他药物及新药临床研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张师前教授—Ⅲc/Ⅳ期卵巢癌:晚期卵巢恶性肿瘤NACT的争议

  晚期卵巢癌(FIGOⅢc/Ⅳ),标准治疗流程为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后给予6-8疗程的化疗(PDS-CT)。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发展,新辅助化疗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使许多晚期卵巢癌患者获得了手术治疗的机会。通过研究数据对比,指出Ⅲc/Ⅳ期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结合外科会诊意见、患者一般情况、术前评估决定能否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Ⅲc期且最大转移瘤大小≤4.5cm者更适合PDS,Ⅳ期且最大转移瘤大小>4.5cm者更适合IDS,转移瘤较大Ⅲc患者与转移瘤较小的Ⅳ期患者,两种治疗效果近似,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的难度,患者的意愿等。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与传统的PDS+化疗的方案相比,NACT-IDS+术后化疗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治疗效果不劣于肿瘤减灭术+化疗的方案,提高减灭术的满意率,降低术后(28天内)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虽不改变患者生存期,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静主管护师—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支持治疗

  简述了晚期肿瘤的支持治疗内容,强调晚期肿瘤支持治疗原则:以病人为中心的关怀,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伴瘤生存,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综合治疗。具体阐述了晚期肿瘤的治疗、相关症状的处理,姑息治疗并发症,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与康复,沟通与决策及肿瘤心理学的见解。最后介绍了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对家属的方法及细节。


晚间病例讨论: 

 

  初夏未远,立秋已到。大雨之后,清凉风来。伴着秋的到来,第二届妇科恶性肿瘤规范化化疗及副反应防治研讨会进行到第二天,来自全国著名的妇科肿瘤、化疗领域的专家,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内容充实、精彩的专题讲座,由妇产科在线全程报道。


北京协和医院 向阳教授-滋养细胞肿瘤耐药与复发的治疗

  讲解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及耐药性GTN的概念,详细介绍了低危、高危GTN的治疗原则及常用化疗方案,剖析了影响耐药的因素,讲述了耐药与复发性GTN的诊断标准、治疗手段。根据病情和转移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给药途径,强调了手术在耐药与复发患者的治疗地位。进一步解读了耐药与复发性GTN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如何确定并定位耐药病灶。结合病例具体分析了患者手术及预后的观察。总结来说,对于晚期GTN病例还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耐药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化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应采取包括化疗在内的多途径、多手段的综合治疗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徐丛剑教授-妇科肿瘤领域转化医学的探索思路

  “转化”医学即基础医学研究结果与临床医学成果应用之间的双向转换过程。简述了“转化”的原因及转化医学概念发展历程。宫颈癌筛查:病变规律和筛查效率的关系,高危型HPV检测的不足之处。介绍了宫颈癌筛查相关专利。详细讲解了卵巢肿瘤活疫苗的作用机制,卵巢癌靶向治疗(FSH受体介导的纳米靶向化疗)及CA125糖基化检测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前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冯艺教授-妇科癌痛规范化治疗

  癌痛是癌症、癌症相关性疾病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详细讲解了妇科癌痛的机制与特点,指出癌痛的评估是癌痛治疗的基石和导航灯,不仅是疼痛评分,还包括多个方面。阐述了癌痛评估-治疗-再评估-再治疗流程中评分方法选择。讲述了癌痛治疗:三阶梯,五原则,滴定,尽快控制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用药个体化,注意具体细节。结合病例具体讲解了阿片药物滴定与剂量转化。强调了爆发痛的处理及临床不推荐使用复方制剂和杜冷丁等。


北京妇产医院 吴玉梅教授-妊娠合并妇科恶性肿瘤的化疗

  随着女性妊娠年龄的推迟,同时妇科肿瘤发病年轻化,在妊娠期诊断肿瘤患者有增多趋势。重点讲述了妊娠期生理变化对化疗药物的影响,解读了相关妊娠期合并癌症化疗指南,妊娠期合并宫颈癌、妊娠期合并卵巢癌的化疗方案的选择。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妊娠期化疗的安全性,主要是强调化疗的致畸作用,具体解析了化疗药物对不同胎儿的影响。妊娠期化疗时机的选择。总结来说,NACT在妊娠期宫颈癌控制肿瘤,维持妊娠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妊娠合并早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应根据患者肿瘤期别、孕期及患者保留生育的期望。但妊娠期化疗对胎儿安全性了解多少,尚需关注!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妊娠合并肿瘤及妊娠期化疗的风险。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张晓辉教授-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

  血小板减少是化疗的常见并发症,反复化疗更容易导致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凋亡是关键因素,CIT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应进一步了解血小板减少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详细讲述了CIT的治疗目的、诊断与评估、明确血小板下降的原因。在诊治CIT,需要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治疗需要结合血小板情况制定相应方案。对于有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推荐二级预防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治疗方案应结合化疗方案特点制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朱丽荣教授-关注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化疗与骨质疏松

  解读了骨质疏松症的概念、特点、分类、风险评估、诊断标准、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分类、治疗及预防措施。剖析了化疗药与骨损坏的关系。总结来说,骨折疏松是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一个长期并发症,常发生股骨颈、腰椎等部位,一般不会急性发生,有时甚至症状不明显,甚至隐匿骨折发生。化疗药物的使用引起骨量丢失的主要原因除使性腺机能不全外,亦对骨有直接作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影响骨代谢导致的骨质疏松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魏来教授-肿瘤化疗肝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详细解读了药物性肝损害,肿瘤化疗DILI的处理、治疗、会诊和转诊。总的来说,化疗药物是导致DILI的主要原因。基于发病机制,DILI的临床分型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决定停药或减量;基于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应严密随访。根据ALT、ALP和Tbil的变化决定停药、或监测和治疗。对于使用蒽环类药物或者免疫抑制药物,应该筛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献增教授-化疗药物诱发性周围神经病

  复习了周围神经解剖生理,列举了WHO、NIH关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解读了CIPN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妇科肿瘤常用的化疗药物及其神经毒性,神经电生理在CIPN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CIPN治疗。根据美国CIPN防治指南,神经痛的治疗方案不应该妨碍化疗药物的抗癌效用。目前尽管一些数据显示某些物质可能预防CIPN,但尚无资料证实其预防CIPN的有效性,因此没有公认的标准方案存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晓丹主管护师-妇科常用化疗药物的配制及规范化使用

  详细介绍了职业防护的现状,危险药品的定义,化疗用药的过程防护,化疗后各种体液的处理,急性意外细胞毒性暴露后处理程序,常用化疗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可预见性的化疗反应-高致敏反应,急性输液反应的处理和化疗患者健康教育。


河南省肿瘤医院 王莉教授-浅谈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化疗的认识

  介绍了妇科肿瘤的腹腔灌注化疗,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现状,结合临床研究数据讲述了关于恶性肿瘤的热疗的发展、临床应用、预后随访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析了目前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概况及作用优势,应用研究进展,解读了中国专家的共识,国际共识-阿姆斯特丹声明,不良事件的发生与预防。介绍了河南省肿瘤医院近三年病例分析及热灌注化疗目前存在的问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郭红燕教授-妇科肿瘤化疗期间生育功能的保护措施及进展

  讲述了化疗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卵巢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年龄、药物种类、药物剂量),卵巢储备能力的评估(月经状况,B超检查及激素测定FSH、LH、AMH)。解析了GnRH-a对卵巢的保护作用,研究证实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在化疗中应用GnRH-a可显著降低化疗诱导的卵巢早衰的发生率。结合临床研究GnRH-a和GnRH-A联合应用效果,卵巢保护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总的来说,化疗会对卵巢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GnRH-a是化疗的较好的保护性药物。各种辅助生育技术是保留生育能力的有力措施。各种探索性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段浮出水面,如何个性化的选择保护卵巢和生育功能的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和探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志启教授-妇科恶性肿瘤的内分泌治疗

  讲解了妇科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孕激素、他莫昔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芳香化酶抑制剂、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使用剂量、副作用及禁忌症,结合研究数据关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肉瘤的内分泌治疗措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敏-妇科肿瘤患者的情绪管理

  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患者逐渐增多;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的复杂心理变化,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由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引起的明显的不良反应加重了患者身体的不适和痛苦心理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也就更加重要。孙敏护师长介绍了妇科患者情绪管理,情绪及其分类,妇科肿瘤患者常见的情绪问题。具体讲解了缓解情绪紧张的护理干预:入院宣教、术前指导、术后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的具体措施。妇科肿瘤患者常见的情绪问题和护理干预(惊恐消极心理、悲观心理、稳定心理、抑郁焦虑心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小平教授-化疗药物肾毒性反应防治

  首先对肾功能指标(肾小球、肾小管)、肾功能不全分度、急性肾衰的诊断标准、妇科恶性肿瘤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及化疗相关性肾功能毒性发生的因素进行讲解。随后介绍了妇科常用化疗药物的肾毒性及其不同化疗药物肾毒性防治。接着讲述妇科恶性肿瘤合并肾功能不全及肾衰透析患者的化疗药物及选择、化疗药物肾毒性反应防治及监测化疗药物肾毒性,重点在于化疗时,妇科肿瘤、肾内科和透析医师团队,慎重选择化疗,保护残留肾功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研究所 生秀杰教授-妇科恶性肿瘤热灌注化疗新进展

  重点讲述了肿瘤热疗的定义及原理,与腹腔化疗协同与互补作用,腹腔热灌注及热灌注化疗指征及禁忌症、药物选择原则、时机选择,结合病例及自身体会,讲解了目前热灌注化疗存在的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为此次大会作了总结: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医学同仁们来我院参加第二届妇科恶性肿瘤规范化化疗及副反应防治研讨会。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与会人员对专家讲座非常满意,对教材也很满意,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便于筹办第三届会议,本次会议圆满结束。感谢各位光临!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