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大会召开第二天,8:00准时开始,坐无虚席。


会场掠影


刘兴会教授


  第一个议题是由本次大会的主席,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主任刘兴会教授给大家带来《中国孕产妇死亡现状及美国产后出血孕产妇安全共识解读》。她提到,WHO的研究表明:在115个国家的产妇死亡统计中,73%的死亡与产科因素有关,而产科出血占27.1%。刘教授重点对2015年美国产后出血孕产妇安全共识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并提出了产后出血抢救准备的四个要素,同时提出具体方案应个体化处理的理念。


周容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周容教授今日授课题目为”预防妊娠期并发症有什么新证据?” 周教授提到,对于预防子痫前期,首先在妊娠前做好健康宣教、孕前咨询。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蔬菜、植物等摄入,改善妊娠前基本状态,从而控制血糖、血压;而对于ART孕妇还要慎重选择胚胎数量。此外,孕前调整体脂指数,进行血压监测也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高危人群需要行抗磷脂抗体筛查,若为阳性,在孕早期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随后周教授先后对如何预防GDM及ICP进行讲述。最后周教授总结到,对于高危的孕妇建议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给予全方位预防措施,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孙丽洲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孙丽洲教授演讲的内容是”妊娠期钙营养的重要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她提出孕产妇补钙关系两代健康,低钙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发病率增加,建议正常妊娠的孕产妇需要足量的钙补充维持骨健康,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足量的钙营养更是必不可少。


游泳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游泳教授授课的题目为”预防孕期贫血,开启好孕模式”。她提出,妊娠期铁缺乏持续存在,2014年我国制定了首个关于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指南,目前的一般处理原则建议改善进食补铁,同时口服铁剂为主。妊娠期首选铁剂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胃肠道反应小。
 

漆洪波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漆洪波教授授课内容为“最新妊娠高血压疾病指南解读”。他首先对国内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国内外变化历程进行阐述,从而进一步对   2015Queenland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的解读。他强调子痫前期是因高血压造成的多个系统障碍,累及单个或多个器官或胎儿,不再分为轻度或重度,改为子痫前期无严重表现和子痫前期伴严重表现。漆教授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变化重点提示讲解,子痫前期治疗最大的改变是没有严重表现的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妊娠37周以及对产后子痫前期重视程度的提高。漆教授还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监测方法及频率详细阐述,虽然是国外的指南,希望国内的医生可以借鉴和参考。


 

邢爱耘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邢爱耘教授授课内容为“妊娠期心脏病风险的评估”,邢教授讲到在妊娠前需要进行三方面评估,即心脏病患者妊娠风险的评估,胎儿遗传性风险的评估,疾病特异性风险的评估。同时对WHO对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分级进行详细的讲述,邢教授讲到WHO分类1级不能加妊娠风险,2 or3级孕产妇风险视个案而定,4级具有极高的孕产妇死亡率或严重的并发症。最后邢教授对具体心脏疾病如心瓣膜病、紫绀性心脏病、心脏病的对妊娠的影响进行了一一讲述。


 

黄蔚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麻醉科、ICU主任黄蔚教授的时候授课内容为“产科大出血处理的多科合作”,她提出产后大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产后出血又能被预防的。在解释出现产科大出血的处理原则时再次提及昨日刘进教授提出的“血容量万万岁,血色素万岁,凝血功能千岁”的理念。推荐大出血的治疗目标为HB>8g/dl,体温大于35℃等七项指标。她提及在华西二院手术中分工,手术医师负责手术处理止血,病人其他处理一切由麻醉医师负责,护士除日常手术室工作外主管液体通道的建立和维持,取血、取药等。黄教授提出的大出血方案(MTP),结合MTP的实施背景、要求、启动时机及实际应用的问题详细阐述。


 

Aryeh Shander


  来自于美国新泽西州Englewood医学中心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的Aryeh Shander教授讲述的内容是“美国患者血液管理及妇产科的实践分享”。Shander教授对产科中的贫血原因、诊断及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他提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贫血是一种“无害”的问题,对于医学界一直认为输血是贫血的一种治疗方法之一。但是新的模式提出贫血是一种独立发病和死亡风险,无论血红蛋白水平或基础疾病如何。他对英国妊娠期缺铁处理指南进行解读,对妊娠期静脉途径补铁治疗提出建议,他认为无HP感染的患者中,缺铁性贫血病例中铁治疗的效果优于HP感染的患者。
 

邵宗鸿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邵宗鸿教授讲授的内容是“铁代谢的基础和临床”,从铁在人体内的代谢机制充分显示了铁对人体的重要性,并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临床表现进行祥述。铁缺乏分为三期,达到第三阶段才出现缺铁性贫血。最后总结,铁参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很多疾病会伴发或导致 缺铁性贫血,缺铁伴随着很多慢性疾病,补铁很重要。
 

邹丽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的邹丽教授分享的内容是“产后出血输血风险与贫血治疗”。邹教授提出目前产后出血新动向为双胎、胎盘植入、瘢痕子宫、各种合并症等。在2014年产后出血的指南中提出了产科大量输血治疗的概念,输血的目的在于增加血液的携氧能力和补充丢失的凝血因子。邹教授通过1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病例的讲述对输血的风险、并发症的分析,提出静脉输注铁剂改善患者预后。在亚太地区产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推荐<9.5g/l建议采用静脉补铁治疗,如果患者处于风险中或者经静脉铁治疗后缓解不够迅速则考虑输血。
 
专家讨论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麻醉科黄瀚教授汇报了一例胎盘植入合并感染致严重产后大出血的病例,术中输注大量晶体液、术后患者出血肺部并发症等严重并发症,引出多学科协作、早期介入治疗的话题。在围绕严重产后大出血多学科讨论,与国内外专家面对面讨论环节,刘兴会教授、段涛教授、Shander教授及其他教授围绕产科出血、MDT进行了讨论。


杨慧霞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授课的内容是“TORCH感染的诊断与处理”,杨教授就TORCH、乙型链球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微小病毒B19的感染的诊断、处理、预防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对胎儿多学科会诊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结束语
  下午六时,首届华西产科国际论坛暨第十届产科临床热点会议在大会主席刘兴会教授的主持下圆满落下帷幕。在闭幕词中,刘教授介绍到,本次会议一共得到了1600余位妇产科医生同仁的支持。其规模是历届华西产科论坛之最,更加感谢各位专家教授对此次大会的支持和奉献,将自己最宝贵的经验和理念与大会分享交流。

  让我们期待明年再次相聚华西,相聚成都,相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

以下为会议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