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2‐13日胎儿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论坛于在国家会议中心长城 B 厅成功举办参会人数近200人左右,包括超声科、妇产科以及相关科室的同仁们,内容涵盖国内外先心病流行病学特点、危险评估、超声影像学特点、产前产后管理模式、围产期管理、早期诊断与干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会议开幕式由本论坛主席何怡华教授主持,到会的嘉宾及讲者包括来自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主任Jack Rychik教授,美国费城圣克里斯托弗儿童医院及德雷赛尔大学医学院小儿心血管科、心脏中心、心血管影像和研究实验室主任以及胎儿心脏病学主任葛舒平教授,来自美国的唐丽文教授,来自台湾大学的施景中教授以及姜玉新、智光、简文豪、李治安、陈欣林、赵博文、李胜利、李军、董凤群教授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教授。

 

本论坛的学术活动分为几个板块: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咨询及围产期管理、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及干预、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点、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及预后危险评估。

 

“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及重要性”板块,姜玉新教授、何怡华教授和Jack Rychik教授分别从中国医疗模式和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现状、产前诊断模式、胎儿心脏病产前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咨询及围产期管理“由赵扬玉教授和智光教授主持,Jack Rychik教授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宫内介入治疗和早期干预进行详细的论述,为我国开展宫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的宝贵的经验。李治安教授对胎儿超声心动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及干预”部分,专家们对胎儿超声心动图美国和中国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对“胎儿心衰、胎儿心律紊乱的早期诊断、预后、管理和胎儿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和“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与预后危险评估”部分内容主要为从心脏、外周系统、导管等方面评价胎儿心脏功能和预后。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产前实验室检查方法进展飞速,但能够检测出的产前疾病仅限于少数遗传综合征,超声产前诊断是必要的一线检查方法,同时指出当超声检测出即使是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必须建议进行遗传学实验室检查,除外遗传综合症。

 

韩建成教授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特点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研究”指出了先天性心脏在胎儿期和在新生儿期的不同之处,同时也系统回顾了国外先天性心脏的发病率、北京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的发病特点以及分析了北京安贞医院的胎儿心脏疾病数据库,成为长城会一亮点课题。何怡华教授的“STIC 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远程会诊中的应用研究”为论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何教授指出在我国当前的医疗条件下,有必要开展远程会诊中心,为偏远山区、医疗条件的相对差,医疗资源不足的地方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技术。

 

    本论坛在为期2天的时间内为参会者提供的丰富的知识盛宴,期间不乏亦有国外的媒体采访论坛主席何怡华教授,认为本论坛涉及知识面较为全面、广泛,知识具有系统性,经验具有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