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昌晓红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现状与思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昌晓红教授首先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现状:及时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存在恶变倾向等。昌教授详细介绍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分类及其特点,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层诊治、术后疼痛管理、复发治疗、恶变征象和管理、子宫腺肌症的诊断要点等方面的专家共识。此外,昌教授特别指出青春期和育龄期这两种人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方面的特殊点,强调经验性治疗的重要性。最后昌教授指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期待治疗的选择要慎重,针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应选择相应理想的治疗方案,未来多学科团队模式将成为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的发展趋势。

 

徐冰教授:子宫内膜异位药物治疗新选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徐冰教授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目前手术治疗面临切除不净、易复发、反复手术的问题,因此要制定终身管理计划,以最大药物治疗为目标,避免重复的外科手术。徐冰教授对当前国内外的几种新型药物进行详细介绍。第四代孕激素-地诺孕素,对孕激素受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可适度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在体内形成高孕低雌的内分泌环境,从而对糖、脂、电解质代谢方面影响较小。作为新型的口服GnRH拮抗剂,Elagolix、恒瑞SHR7280虽然在国内尚未获批,但在临床试验中已经展现出良好的效果。最后,徐冰教授分享了自己团队应用上述新药治疗的经验,更直观展示这些新型药物可能将在未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掀起一场新的变革。


路桂军教授:盆底会阴痛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诊疗进展

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教授介绍盆底会阴痛的定义、致病因素和研究进展,以数据的形式直观地说明盆底会阴痛的流行病学特点。路桂军教授详细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病理机制,诊断流程、问诊中的注意事项,并指出在众多类型的盆底会阴痛中,自主神经痛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应注意鉴别。路桂军教授讲述了疼痛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用药理念,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一线治疗药物进行讨论,并介绍阴部神经三维重建、阴部神经电刺激、会阴区置管等在顽固性复杂盆底会阴痛诊治的重要作用。最后,陆桂军教授指出,妇科团队与疼痛科团队的密切合作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管理治疗。


赵瑞华教授:中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临床与机理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赵瑞华教授首先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面临复发、不孕、治疗效果差三大现状并阐释西医与中医在该病治疗方面各自存在的优势与弊端。她指出中医具有口服为主、疗效确切、安全廉价的优势但其相关理论、临床机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仍有待提高。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子宫内膜异位的病因病机和症状特点是:经脉不通则痛经、盆腔痛;离经之血则月经失调;胞脉阻滞、两精不能结合则不孕。血淤是中医方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公认病机,贯穿着本病全程的病理变化。赵瑞华主任介绍中医领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机制研究领域的相关工作,当前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在一项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中,基于三型辩证理论提出的中药治疗方法相比目前经典的西药治疗方案,展现出相近的有效性和更高的安全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妊娠率都得到显著提高。最后赵瑞华主任建议,在临床中包块体积较小的患者可给予积极的中医药干预,同时术后应尽早进行中西医药干预,抑制复发,促进生育。

 

王克芳教授:无生育需求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综合管理策略

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克芳教授首先指出子宫内膜异位长期管理的必要性、主要原则与目标。她分别对无生育要求的育龄期、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症状特点、管理目标、治疗方案等进行具体的分类说明。王克芳教授还对子宫腺肌症的综合长期管理的目标、治疗方案、随访等方面的专家共识进行交流讨论。她指出: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量身定制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严格定期进行随访,通过系统规范的综合管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朝华:青少年月经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朝华教授系统地对青少年AUB-O、青少年痛经、青少年闭经这三种青春期常见女性内分泌疾病进行具体阐述。王朝华教授通过具体的病例对青春期月经异常疾病的病例特点、诊断思维、治疗方案选择等展开讨论说明。王朝华教授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青少年痛经的病因之一,其疾病症状与治疗方面有自身的特点,无论是药物选择还是手术治疗,均要兼顾症状治疗、预防复发、身心发育及生育力保护等各个方面。

 

吴燕教授:青少年盆腔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吴燕教授讲解青少年盆腔痛的不同类型,指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是青少年盆腔痛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疾病具有诊断延迟、易复发的特点,加之青少年很少进行妇科检查诊治相对困难。青少年人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常合并生殖道畸形。吴燕教授具体讲解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分期及治疗特点,并对其诊治指南进展进行解读,并指出妇科医生应充分重视青少年盆腔痛,把及时诊断作为今后临床工作的重点。

 

左鹏医师:妊娠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例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左鹏医师分享一例妊娠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治过程。通过详细的病例诊治分析,左鹏博士指出,应熟悉该病的临床特征,并理解妊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并非全为保护作用。在治疗时应注意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以保守治疗为主但不排除手术治疗。妊娠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手术指征包括囊肿明显增大、可疑破裂、恶变、引起并发症等。手术可根据孕周选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应注意快速止血、提高手术速度,术后给予保胎治疗。此外,对妊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按时监测、加强宣教。

 

鹿群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的辅助生殖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鹿群教授首先通过数据展示相当一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深受不孕的困扰,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是多因性的。鹿群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多环节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疾病本身或者手术后会导致卵巢储备功能的下降,疾病对卵子、胚胎等的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出现异常,增加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等。最后鹿群教授讨论IV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现状,指出IVF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治疗的可靠方案之一,其具体方案和妊娠成功率报道不一,未来需要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

 

崔恒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循环子宫内膜细胞假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崔恒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三种主要发病机制——种植学说 (经血逆流、血液淋巴转移、医源性种植)、体腔上皮转化学说、诱导学说——进行了深入解释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这些学说所能解释的问题以及目前仍面临的挑战进行归纳总结,并阐述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些新进展、新思想。崔恒教授详细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课题组在循环子宫内膜细胞(CECs)的前期工作及研究结果,指出这一研究对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开辟了新的方向。最后崔恒教授强调,虽然现在仍没有某个学说得到普遍的认可,但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以加深对该病的理解,在指导治疗上有着巨大的意义。

 

李艺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规范化长期管理——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艺教授以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为参考,阐述子宫内膜异位长期管理的必要性、主要的原则与目标及注意事项,并对不同类型(青少年、育龄期、围绝经期)内异症的各自特点、治疗方案、随访策略逐一详细讨论。李艺教授指出育龄期作为该病的好发时期,应特别引起重视。育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诊治应因人而异:临床上可疑患者建议腹腔镜探查、术前需行卵巢储备功能评估、如已有卵巢功能低下不宜手术者建议辅助生育治疗。对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患者则不主张反复手术,建议及时行IVF-ET。此外李艺教授强调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管理中应注意疾病恶变可能——对疼痛规律改变、卵巢囊肿明显增大、影像学提示低阻血流、血清CA125水平异常升高的患者都应警惕恶变的可能。最后李艺教授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一种慢性病需进行长期管理,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诊治方面存在个体化差异,需要临床大夫真正做好分阶段处理、分层次治疗。

 

郑兴邦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病例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计划生育与生殖中心郑兴邦教授,分享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诊治经过。通过完整详尽的病例资料分析,郑教授强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需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包括女性激素水平、内分泌功能、免疫相关因素检测,以及生殖道解剖、感染因素排查,了解引起不孕的各种相关因素,合理选择包括输卵管造影、宫腹腔镜探查等检查手段。在治疗合并不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时,要同时排查其配偶是否存在不孕相关因素,需同时诊治,必要时选择合理助孕方案。郑兴邦教授采用与听众互动的方式,解答临床医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中存在的疑惑,加深参会人员对疾病诊治的综合认知。

 

于晓明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手术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外科于晓明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手术治疗进行深入简出的讲解。于晓明教授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诊治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情况、卵巢功能、既往手术情况、夫妻双方生育力评估因素给予个体化诊治。手术前需要综合考虑手术必要性,要充分评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中,合理选择手术和ART助孕。于晓明教授通过手术视频展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建议对腹膜型病灶进行全面消融、对卵巢型囊肿需剥除病灶、减少电凝、保护正常卵巢皮质。对深部浸润型病灶合并不孕患者需充分评估,合理选择助孕方案,手术可能并不能增加这类病人的术后妊娠成功率。

 

彭超教授: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腹腔镜手术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彭超教授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进行专题讲解。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最常发生于宫骶韧带、阴道穹窿,膀胱和输尿管、肠管也是DIE容易侵袭的部位。目前国内外对DIE的分型尚没有明确标准,可联合直肠超声和MRI对病灶进行定位。DIE的诊断强调详细的妇科检查,关注穹窿蓝紫色结节、触痛硬结、固定包块、后陷凹粘连、子宫后位活动差等。关注患者CPP、深部性交痛、经期腹泻、排尿异常。经直肠超声及实时动态超声、盆腔MRI有助于评估DIE的部位及盆腔粘连情况。DIE的确诊需要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探查情况及术后病理以明确。彭超教授展示多个手术视频直观形象的讲解阴道直肠膈DIE、输尿管DIE等的诊治。彭超教授强调DIE术前要进行充分评估,术中要注意游离病灶周围组织、切除病灶、同时手术结束前要注意检查病灶是否切净,并通过直肠指诊、充气灌水、输尿管检查等判断是否有脏器损伤。最后彭超教授强调DIE患者的综合临床管理,需要结合患者是否合并不孕、疼痛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包括阶段切除术、盘状切除/刮除术)或药物治疗。合并疼痛和不孕的患者需根据患者年龄、AMH、以及疼痛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

 

窦莎医师: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卵巢低反应性病例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窦莎医师分享一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卵巢低反应性的病例。窦莎医师对病例进行详细的回顾性分析,寻找这例患者术前卵巢功能欠佳的蛛丝马迹。通过对病例的解析,窦莎医师进一步介绍目前评估卵巢功能的各种检测方法,包括卵泡期FSH、LH、FSH/LH的检测,窦卵泡数检测、AMH测定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尤其是双侧病灶患者,可能在术前已存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临床医生应注意识别,在手术后药物选择及生育指导方面,应综合评估,对于卵巢低反应性的病人,应积极采取目前先进的辅助生育技术,以期获得生育结局。

 

祝洪澜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保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祝洪澜教授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保护方面进行专题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从多个方面对育龄期女性生育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引起40~50%患者不孕,同时既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孕妇,孕期产科合并症也相应增加。在育龄期患者的疾病治疗过程中,生育问题应贯彻始终。对于发病年轻、病情较重、反复复发者,可考虑选择合理的生育力保护方案,包括胚胎冷冻、卵母细胞冷冻、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冻存、卵巢组织冷冻移植等技术,合理应用GnRHa类药物。


【精彩瞬间】



作者:田昭 李慧玲 祝洪澜

摄影:李慧玲

声明:本文由北大人民医院供稿并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