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月22日),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盛大开幕。众多国内外妇科肿瘤知名专家学者纷纷踏上演讲台,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北大医学妇科肿瘤医学力量的蓬勃发展。下午的妇科肿瘤化疗分会场,以“卵巢癌治疗理念与模式”为主题,分为上下两个时段,向阳教授、汪宏波教授、李小平教授、吴玉梅教授、张师前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各位演讲专家展开精彩的学术讨论。妇产科在线为您带来最新会议精华报道。


学术讲座

向阳教授:妇科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体来说,肿瘤的免疫治疗大体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类型,免疫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疫苗、过继性细胞疗法三方面。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对肿瘤治疗模式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给予简单介绍后,重点围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在妇科肿瘤中的获批情况、在不同妇科肿瘤中的疗效、国内外研究进展、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共识和指南等进行具体讲解,最后强调,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方向主要集中在联合治疗、精准治疗、平衡利弊三方面,我们应客观、理性的认识这一新的治疗方式。


汪宏波教授: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进展及靶向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汪宏波教授首先简单梳理了子宫内膜癌的国内外发病概况、现存诊治争议,然后对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临床诊断方法、分子分型诊断在治疗中的意义等给予全面解析。从中我们了解到,子宫内膜癌主要分为POLE超突变型、MSI型(突变型)、低拷贝数型、高拷贝数型四种分子分型,可通过外显子序列分析对上述分型做出清晰判断,分子分型可更客观的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比如在分子靶向治疗方面,拥有突出意义。


吴玉梅教授: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价值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趋于年轻化,临床上保留卵巢功能的需求增加,另外,宫颈腺癌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因此,对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吴玉梅教授指出,根据2018FIGO指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主要包括ⅠB3和ⅡA2期(宫颈肿瘤最大径线≥4cm)。上世纪,业内提出LACC实施NACT的概念,来改善手术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吴教授结合FIGO、ESMO、NCCN等多个指南以及多篇研究文献,深入阐述了NACT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弊端、化疗耐药的处理等,并在最后建议,对LACC行NACT应严格筛选病例,充分给予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权。


程文俊教授: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再思考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文俊教授主要对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现状、争议、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策略等方面内容给予系统阐述。我们从中了解到:得益于手术理念的不断革新和化疗药物的不断改进,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由1975-1977年的36%提高到2005-2011年的46%。然而,70%的患者经过初始治疗后终究会复发。卵巢癌复杂多变,具有明显的肿瘤异质性。2016年的1项荟萃分析建议-根据肿瘤扩散模式、化疗反应和预后将晚期卵巢癌分为5类,在PDS与NACT+IDS之间做出更合理的决策,进而更个体化的选择治疗方案。


张师前教授:免疫治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

现代肿瘤治疗的方法有传统的手术联合放/化疗方法,还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近年来的新型方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师前教授讲到,过去一年医学界迎来一系列突破和进展,其中就包括免疫治疗。总体来讲,免疫治疗家族包括六大类药物,他以“珠穆朗玛峰”作比,指出不同层次的免疫治疗有不同的要求。张教授继续延用其诙谐幽默的演讲风格,重点介绍了免疫治疗的研发史、肿瘤免疫治疗现状以及免疫治疗代表药PD-1/PD-L1抑制剂的适用条件、临床禁忌症、在妇瘤领域的应用、副作用及处理原则、相关应用指南和临床数据文献、中国免疫治疗时代的核心问题等方面内容。


李小平教授:复发卵巢恶性肿瘤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和人性化理念

目前,卵巢癌患者面临的主要临床问题是卵巢癌复发率高,且随复发次数的增多无铂间期逐渐缩短,最终发展成铂耐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主要围绕复发卵巢癌分型存在问题、复发卵巢癌治疗全程管理理念、复发卵巢癌序贯化疗理念、复发卵巢癌精准治疗理念、复发卵巢癌支持治疗理念五方面展开讲解。李教授强调复发卵巢癌需实施全程个体化管理策略,并分享针对复发卵巢癌制定化疗方案的要点,重点是要延长患者的无铂间隔,基于此提出“序贯化疗” 理念。此外,李教授还对肿瘤的异质性方面深有研究,认为有必要进行卵巢肿瘤的异质性研究,进而实现更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治疗。


专题报告

除以上学术讲座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段微教授还分享题为“卵巢癌治疗策略与研究热点”的专题报告。


学术主持


会场花絮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