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5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这座全世界最佳宜居城市,为期4天的第5届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疾病协会(SEUD)年会拉开序幕。会议的会前课程及多姿多彩的各国专场今日已悄然展开了。大会会前课程包含了“子宫疾病与影像”、“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等内容。同时,各有特色的魁北克专场、加拿大专场,中国专场以及阿尔及利亚专场均围绕着宫腹腔镜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内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专家学者们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内膜异位症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冷金花教授长期致力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每年均会筹备SEUD大会中国专场,本次中国专场的讲者阵容十分强大,冷金花教授,周应芳教授和张信美教授共同担任中国专场主席并参与授课,郭红燕教授,易晓芳教授和戴毅教授也分别分享了中国的妇科经验。妇产科在线(www.cogonline.com)携手益普生为您带来此次中国专场实时报道。


【中国专场精彩内容】


冷金花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相关疼痛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神经纤维和手术治疗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冷金花教授主要介绍了子宫内膜异位相关疼痛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神经纤维分布和手术治疗。冷教授首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介绍了内异症的发生率、发病部位及分类、症状等。其次重点介绍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主要病因—DIE、疼痛与DIE病灶中丰富的神经纤维有关。冷教授指出手术是DIE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对于严重的DIE,手术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冷教授通过其手术视频向我们介绍优化DIE病灶切除术中的手术技巧:粘连松解术、盆腔解剖复位、输尿管解剖、止血、尽可能完整的切除病灶。最后冷教授总结DIE是一种易复发的疾病,术后仍需要长期管理。


郭红燕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慢性盆腔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以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为题向大家分享了相关内容。首先她向大家介绍了慢性盆腔痛的概念,这是一种局限于盆腔或位于脐下前腹壁的疼痛,有时可位于骶背部,病程可历时3个月甚至更久,这种疾病的发生率在2.1%-24%之间。美国有多达900万的慢性盆腔痛病人,其中20%的病人病程长达一年,长期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慢性盆腔痛病因多样,包括肌肉骨骼系统、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盆周的疾病,其中有关女性生殖系统的病因仅占20%。这些解剖部位的病变都会导致慢性盆腔痛的发生,因此其治疗常常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慢性盆腔痛对于病人以及医生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关于CPP的发病机制,郭教授认为神经的敏化与疼痛的泛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痛觉的记忆与神经系统的重塑,诱导高兴奋性神经元的产生,造成了患者对疼痛异常敏感。这提示我们对于器质性病变的移除,并不能解除患者的疼痛,只有通过神经阻滞才能治愈疼痛,比如高位下腹神经丛阻滞与腰部交感神经阻滞。同时,她提到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常常患有慢性盆腔痛和周期性的痛经,有时还可合并间质性膀胱炎和阴部神经痛,所以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也不能忽视其慢性盆腔痛的诊治。


张信美教授:DIE相关慢性盆腔痛的手术技巧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张信美教授分享了DIE相关慢性盆腔痛的手术技巧。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主要分为痛经、性交痛以及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PEM)、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MA)、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及其他四种类型。张教授重点讲述了DIE的相关内容。DIE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超过50%,其中以肠道DIE为主。肠道DIE症状包括排便困难、腹泻、便秘和周期性肠出血。随后,张教授介绍了术前评估方法、手术适应症及手术原则。最后通过大量的手术视频向我们介绍肠道解剖与病灶大小的关系及其手术方法的选择。


周应芳教授:药物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相关疼痛的长期管理中的重要性

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应芳教授分享了药物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相关疼痛的长期管理中的重要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且容易复发,其1年内复发率约为10%,5年复发率约50%,高复发率与病因及手术的彻底性有关。周教授指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用的药物治疗,以减轻疼痛,延缓复发,药物治疗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避孕药、孕激素、GnRH-a、孕三烯酮和中药等,周教授对比分析了上述药物分别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与二线治疗药物的疗效,他指出,一线治疗中非甾体类药物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内异症相关疼痛不易判断,孕激素的疗效与GnRH-a 相当;二线治疗中GnRH-a 疗效显著,相关研究显示,术后给予6个月GnRH-a 治疗可降低疼痛评分,并延缓复发12个月以上。近年来,GnRH-a 联合反向添加疗法是延迟治疗时间的一个趋势,相关指南中也建议使用反向添加以延长GnRH-a的使用。此外,周教授认为中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中也有一定的前景。但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长期管理,建议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使用6个月GnRH-a 或孕三烯酮后序贯使用COC,LNG-IUS,或地诺孕素可维持治疗数年直到患者想怀孕为止。


易晓芳教授: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的双瓣法:重要的手术技巧

来自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易晓芳教授代华克勤教授分享了关于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的双瓣法:重要的手术技巧的视频讲座。华教授首先介绍了1例月经增多4年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具体病例,并通过其手术视频分享了双瓣法切除子宫腺肌瘤术的具体操作方法。随后,易晓芳教授向我们讲解双瓣法切除子宫腺肌瘤术的关键点,包括1.适应症:保留生育功能、缓解症状、药物难治的患者、MRI发现腺肌症病灶局部出血;2.手术过程中重要的步骤:MRI确定手术界限、进入子宫内膜完全切除病灶、缝合内部肌层关闭瘤腔、双瓣法缝合剩余肌层;3.术后应长期管理:避孕2年、药物治疗、有生育需求者评估后选择自然备孕或ART。


戴毅教授:会阴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技巧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戴毅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他对于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分享。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perineal endometriosis, PEM)是一种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发病原因与机制仍不清楚,手术过程中的机械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细胞移位被认为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中,发病率为3.2-4.2‰,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中,发病率为0.87/10000。PEM的典型临床特征,包括育龄妇女、阴道分娩史、瘢痕周围肿物伴有与月经期相关的周期性的疼痛、经期肿物增大,经期不规律等。PUMCH数据提示,PEM患者与阴道分娩史的关系密切,几乎所有PEM患者都有阴道分娩史。戴教授提到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满足以下3条诊断标准,育龄妇女、阴道分娩史、瘢痕周围触及硬性结节,PEM的预测值是100%。对于这类患者术前评估非常重要,通过超声评估患者方便无创,可确定病变性质大小、侵袭范围,同时也可观察有无累计肛门括约肌。对于超声无法观察到的深部病变可以应用MRI。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对于侵及肛门括约肌的患者,推荐原位括约肌成形术。术前术后也可给予内分泌治疗,首选GnRHa。


对于接下来的开幕式及后续大会内容,敬请期待妇产科在线携手益普生的全方位报道。


【注册现场】



【精彩花絮】



声明

本资讯是由益普生医学团队编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撰写提供,旨在用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间的学术交流,不支持以任何形式转发给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如有违反,责任自负;转发给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时,也请自觉保护知识产权。


本资讯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内容中出现任何药品并非为广告推广目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如进行处方,请严格遵照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益普生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DIP-CN-000790 201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