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初冬应是寒,产科盛会热似火,12月1日,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围产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次大会邀请了国内知名母胎医学专家、围产期临床及基础研究专家等围绕围产领域和母胎医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从基础到临床、从宏观管理到具体疾病的诊治等多角度、全方位地给大家介绍围产领域及母胎医学的前沿进展。下面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本次盛会吧!


【开幕式】

尹玲副主任


孙瑜副主任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尹玲副主任和孙瑜副主任共同主持。

刘新民院长


潘义生书记


刘兴会教授


杨慧霞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新民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潘义生书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委刘兴会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分别致开幕词。


“妊娠期糖尿病学组”成立


借此大会之机,杨慧霞教授宣布妇幼健康研究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 “妊娠期糖尿病学组”正式成立。“妊娠期糖尿病学组”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诊治合作平台的建立,为深入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学术研究及临床合作搭建学术平台。


【学术讲座】


刘兴会教授:中国孕产妇死亡现状及应对策略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委刘兴会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孕产妇死亡现状及应对策略”精彩学术报告。刘兴会教授指出,目前产科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中国的孕产妇因产科出血的死亡率仍是发展中国家水平。早在2007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长的组织下各位资深产科专家的反复修改,编写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使产后出血的规范化治疗推广到临床,从而因产后出血致孕产妇死亡率大大下降。刘兴会教授还提出了产科出血的“两积极”、“两合理”治疗方式: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合理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合理补液、输血。


杨慧霞教授:胎盘植入的预测评估及管理的合作研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作了题为“胎盘植入的预测评估及管理的合作研究”精彩学术报告。随着二胎开放,瘢痕子宫的产妇越来越多,瘢痕妊娠、胎盘植入的产妇也是逐步增加。杨慧霞教授分享了全国多中心研究数据,介绍了胎盘植入的超声特点以及超声联合高危因素评分模型建立和临床的应用效果评估,呼吁孕期早诊断可疑胎盘植入应及早转诊。在胎盘植入处理方面强调多学科合作,术前评估,如何减少胎盘植入分娩时出血时处理时最为重要,保留子宫的保守性治疗并不意味着出血多,子宫切除也并不意味着出血少!杨慧霞教授通过多个病例诠释了如何从早诊断、早转诊、全面评估胎盘植入程度、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改善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的预后。


王雁玲教授:子痫前期的病因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雁玲教授作了题为“子痫前期的病因学研究”精彩学术报告。子痫前期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产科综合征。在妊娠过程中,母体多脏器都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化,我们最常观察到的是胎盘/外周血差异因素,但是我们无法判断此种变化是子痫前期的病因,亦或是子痫前期的表现。王雁玲教授还回顾了妊娠建立和维持的过程——母胎多层次对话,并将胚胎、胎盘及子宫内膜形象的比喻成“种子”和“土壤”。从最新研究进展中详细阐述胎儿、母体等多种导致子痫前期发病的假说。并强调子痫前期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母体、环境、胎盘/胎儿发育的交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王海滨教授:胚胎植入和蜕膜发育:Notch信号通路

厦门大学王海滨教授作了题为“胚胎植入和蜕膜发育:Notch信号通路”的精彩学术报告。王海滨教授回顾了胚胎植入的三个步骤:定位、粘附、侵入。并介绍通过子宫特异性敲出基因研究发现:Rbpj对轴向调控至关重要,胚胎和子宫轴向发生异常将导致胚胎发育异常。Notch2缺失蜕膜中催乳素家族水平降低,Notch2敲除小鼠在LPS刺激下妊娠维持失败,溴隐亭处理造成Notch2缺失的小鼠妊娠失败。此些研究表明:蜕膜分泌的催乳素家族成员有作用,但不一定是通过经典催乳素受体介导通路发挥作用,可能是通过生长激素受体发挥作用。蜕膜分泌的物质可能对胚胎植入至关重要。


王谢桐教授:孕产妇流感防治

山东省立医院产科主任王谢桐教授作了题为“孕产妇流感防治”的精彩学术报告。山东今年孕产妇死亡中有10%为流感所致,因此,加强对孕产妇流感的重视迫在眉睫。人群普遍对流感易感,孕产妇易成为流感重症,指南建议孕产妇早期接种流感疫苗。流感对胎儿和新生儿会造成不良影响。孕期因为免疫抑制等因素使得孕产妇容易出现重症感染。症状主要包括:发热伴咳嗽、流涕、疲劳、咽痛、头痛、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六方面,未发生并发症时无明显体征。辅助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诊断主要依靠:病毒核酸检测。


漆洪波:WHO分娩期保健推荐解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漆洪波教授作了题为“WHO分娩期保健推荐解读”精彩报告。漆洪波教授将内容分为孕期保健、产时保健、产后保健。并深入浅出详细介绍每一程保健的重点,风趣幽默的话语,给临床医生及助产人员带来切合实际的指导。


刘凯波教授:北京市出生缺陷二级预防体系建设

北京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科主任刘凯波教授作了题为“北京市出生缺陷二级预防体系建设”精彩学术报告,刘凯波教授首先指出:对于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十分有限,二级预防措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级预防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且至关重要的工作,按照分级管理模式,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超声筛查(早孕+中孕)正式纳入规范化管理中,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建立了完整的出生缺陷防控信息收集系统。


胡娅莉教授:从职业理想出发-对相关科学研究的点滴认识

南京鼓楼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胡娅莉教授作了题为“从职业理想出发-对相关科学研究的点滴认识”精彩学术报告。胡娅莉教授从自身出发,指出妇产科医生应该遵循科学研究的初衷。并学会从自己身边事件提出问题及认识。抓住机遇,敏感于技术发展,利用高技术平台产生高质量工作。努力争取利用其它学科知识提升自己临床服务能力。并应该时刻关注基础生物学进展,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和严谨的学术风气,团队协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塑造合格的妇产科人。


孙路明教授:胎儿骨发育异常评估

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胎儿医学科及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孙路明教授作了题为“胎儿骨发育异常评估”精彩学术报告。孙路明教授以一例胎儿骨发育异常病史病例进行分析讲解,阐述胎儿骨发育异常可能为遗传疾病(染色体疾病,基因组疾病,单基因疾病);胎盘疾病;环境因素。并指出基因诊断对于胎儿骨发育异常的优势,并可以指导下一次妊娠;但应注意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赵扬玉教授:产科质量与安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作了题为“产科质量与安全”精彩学术报告。赵扬玉教授指出:质量管理是战略,是目标,质量控制是战术是手段。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核心问题:寻找能够反映临床问题的指标,注重过程指标的筛选。终极目标:控制过程指标和结果及问题,达到优化改善医疗质量,达到医疗安全。WHO提出的产科质量工作管理模式提出:结果与过程不能等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危重症管理体系。赵扬玉教授还对胎盘置入评分情况及具体处理进行了讲解。


李双玲教授—产后大出血的液体管理和脏器保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双玲教授作了题为“产后大出血的液体管理和脏器保护”精彩学术报告。李双玲教授指出:严重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严重产后出血的临床管理及危重病人容量复苏的新概念。并与大家分享了产后出血管理方法,如容量复苏初始选择的液体种类,规范使用人工胶体液HES;重视白蛋白输注;初始容量复苏的监测;凝血功能的支持及严密监测;自体血细胞回输应慎重考虑;适当液体平衡,避免容量过负荷,目标导向的容量复苏;升压药物的选择;顽固性休克原因识别及激素的补充;主要器官功能支持及其他支持治疗。


陈俊雅教授:超声影像识别瘢痕妊娠与胎盘植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陈俊雅教授作了题为“超声影像识别瘢痕妊娠与胎盘植入”精彩学术报告。陈俊雅教授分享了一例后壁胎盘植入的病例后并为大家讲解了胎盘植入超声特点。陈俊雅教授总结到:超声对于诊断剖宫产后瘢痕妊娠及瘢痕部位胎盘植入有很好的准确性,对于瘢痕妊娠产妇继续妊娠与否应尊重患者意愿及选择,胎盘植入超声报告标准化;超声对于胎盘植入分型具有局限性。


陈倩教授:慢性肾病与子痫前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倩教授作了题为“慢性肾病与子痫前期”精彩学术报告。陈倩教授讲解了妊娠期泌尿系统生理改变和肾功能评价,慢性肾脏病(CKD)分型、常见原因、诊断标准和分期,CKD对于妊娠具有不良影响,是并发妊娠期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对于CKD与子痫前期的鉴别诊断,指出CKD患者妊娠期子痫前期的监测及防范,对CKD及慢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孕前评估、监测原则、处理方法、高血压管理要点、妊娠期降压药物分类及血压控制标准,如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完善相关检查及化验,每次产检均应进行血压、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定性等相关化验及检查,根据基础肾功能水平应每4-6周监测肾功能。提出CKD合并慢性高血压予阿司匹林进行预防。


时春艳教授——短宫颈的识别和处理,环扎还是孕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时春艳教授作了题为“短宫颈,环扎还是孕酮?”精彩学术报告。时春艳教授总结了对于短宫颈进行预测、预防及个体化处理:预测方法如早产史,短宫颈,fFN等;预防方法包括宫颈环扎术及孕酮类保胎药。并提出24周前宫颈缩短与早产风险的关系,而短宫颈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先天畸形、孕酮水平低、宫颈手术史等。


孙伟杰教授:妊娠期甲减的治疗,多晚算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孙伟杰教授作了题为“妊娠期甲减的治疗,多晚算晚?”精彩学术报告。孙伟杰教授指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如损伤后代的神经智力发育,增加早产、流产等风险,早孕期应积极处理,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影响胎儿神经元的增殖与移行,对神经系统和骨骼的发育尤为重要,妊娠4-6个月引起后代明显的、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发育缺陷。


辛虹教授:妊娠期血栓性微血管病变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辛虹教授作了题为“妊娠期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精彩学术报告。辛虹教授讲解了妊娠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的定义、分类、临床特点及诊断流程。提出应建立正确的P-TMA的诊断思维,外周血涂片是最经济简洁诊断方法,分享了妊娠期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法,如血浆置换或血液透析;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的使用;二线免疫调节剂如利妥昔单抗、伊库珠单抗;尽早适时终止妊娠;新的靶向药物。


孙瑜教授:FGR的孕期管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孙瑜教授作了题为“FGR的孕期管理”精彩学术报告。孙瑜教授分享了一例早发型FGR产妇临床病例。孙瑜教授针对FGR终止妊娠时机、是否需要产前诊断进行了讲解,提出病人个体化很重要。对于FGR,诊断要准确,需要寻找病因,对因处理,除外胎儿异常,孕期注意多普勒血流监测。


张潇潇教授:胎儿各径线测量异常的临床评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张潇潇教授作了题为“胎儿各径线测量异常的临床评估”精彩学术报告,张潇潇教授指出:胎儿各径线反映胎儿生长发育异常及基因遗产学异常的可能性。并提出评价胎儿径线异常的要点及胎儿各经线异常时哪个径线值更有意义?同时讲解了小头畸形定义、诊断标准及诊断流程,巨脑的定义及诊断流程,股骨短的定义,软骨发育不良的表现。


至此,“2018年中国围产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圆满落幕,在这精彩纷呈的会议期间里,我们共同感受到了本次会议的独特与不寻常,目睹了众多围产领域及母胎医学的专家讲者思想与学术多视角碰撞的精彩。本次盛会也全面体现了国内围产领域的最高水平,通过多样的交流与探讨形式,更激励着更多产科同道,在围产领域及母胎医学的道路上能开创新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谨慎实施,科学规划,敢于亮剑。此次会议更为所有从事产科的同仁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促进国内围产领域及母胎医学事业的交流和发展。


相信大家依然对本次大会恋恋不舍,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些本次会议的精彩瞬间,让大家慢慢回味吧!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专家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