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科主办,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妇产科在线协办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第二届妇科微创精准手术与快速康复高峰论坛圆满落幕。为期三天的学术会议,40余场专题报告,并设宫腔镜手术技能培训班和妇科手术菁英SHOW两个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妇产科专家分别从妇科微创手术与快速康复相关的领域进行探讨。在会议的最后一天,学员们热情依旧,学术研讨声浪如潮。妇产科在线继续为您带来现场精彩报道。
【学术之声】
郭红燕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分层次,分阶段,分需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主要围绕内异症需要长期管理、痛经、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育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内异症复发患者的长期管理等内容展开讲解。她指出,内异症是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管理;治疗以药物为主,尽量避免重复手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内异症患者需求和问题存在个体化差异,只有充分理解,真正做好了分阶段处理,分层次治疗,才能在面对内异症错综复杂的临床问题时始终保持思路清晰,并在患者的各个年龄阶段给予最重要的帮助。
蔺莉教授:加速剖宫产术后的康复——从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受到的启发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蔺莉教授在授课中讲到,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ERAS技术是安全的,并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产妇康复。随后,她又从术前对患者的宣教、合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麻醉和处理、精细的外科技术、术后有效的止痛、尽量减少围术期的各种应激反应因素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实现剖宫产ERAS的途径和方法,指出ERAS尚未形成临床规范,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不断优化和完善选择性剖宫产中的ERAS路径,以加速其推广,从而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而回顾现有剖宫产术中存在的问题,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选择性剖宫产中的推行也非常有必要。
王世军教授:输尿管隧道手术相关解剖
输尿管穿行于链接膀胱与宫颈及阴道穹隆部的膀胱宫颈韧带之中,前方称之为“前叶”,后方称之为“后叶”,其间的通道形象地称之为输尿管“隧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世军教授根据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重点阐释了QM分型中-膀胱宫颈癌韧带的重要性,并强调在做宫颈癌手术时,术者应注重手术面的宽度,而不是深度。最后,通过一个宫旁血管处理的手术视频分享,王教授形象地展示了输尿管“隧道”,让学员们对输尿管隧道手术解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范文生教授:腹腔镜手术泌尿系统损伤及处理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范文生教授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报告为“腹腔镜手术泌尿系统损伤及处理”。目前90%以上的传统经腹手术可通过内镜完成,因此腹腔镜手术泌尿系统的损伤在所难免,尤其是输尿管损伤及膀胱损伤。结合多个精彩的手术视频,范教授向与会者们详细演绎了术中常见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并强调为了避免术中泌尿系统损伤要做好术前评估工作,预防性插管,防止术中可能发生的损伤,充分注意术后可能因热损伤、炎症、放疗引起的输尿管损伤。此外,还需做到输尿管、膀胱内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输尿管阴道瘘、膀胱阴道瘘应在术后3个月时进行修补。
陈必良教授:人子宫移植手术的探讨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陈必良教授首先介绍了生殖医学的进展、器官移植的历史以及子宫移植的发展历程,指出之前国际移植届发布对中国移植届的“三不”政策(不承认、不允许、不同意)在2015年10月宣告结束。之后,陈教授与参会学员们探讨了人子宫移植供-受体选择以及人子宫移植手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认为子宫动静脉的重建(切取+吻合)是目前临床医学面临的难题。最后,陈教授简单概述了两大世界首创——达芬奇机器人子宫移植供体获取术及以卵巢静脉作为移植子宫静脉血管的人子宫移植术,并强调这两项手术都是由中国移植届完成的。
王刚教授:腹腔镜吲哚菁绿光荧光显像指引淋巴结切除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初步探讨
为了探讨腹腔镜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刚教授提出开展“腹腔镜吲哚菁绿光荧光显像指引淋巴结切除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初步探讨”研究的目的,并对研究方法、获得的研究结果、结论、该技术的临床获益等给予介绍。通过研究,他认为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宫上皮性癌淋巴结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可?,可实时显示和指引淋巴结切除。显影淋巴结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较高,如果显影淋巴结无肿瘤转移,非显影淋巴结转移出现肿瘤转移的几率极低。提高淋巴结多区域显影率为技术应用的关键。腹腔镜操作使该技术具备实时性、可视性的优势,值得进?步探讨和研究。
朱兰教授: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端重建指证及注意事项
为什么需要顶端重建?正常顶端在什么位置?I水平缺陷又该如何处理?怀着这样的疑问,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开始了今天的授课内容。结合多图像及精彩手术视频展示,朱教授首先分享了POP-QIII度在北京协和医院的治愈率及自体组织重建成功的三大优化策略。良性疾病子宫切除是最常见的手术,术中是否需要阴道顶端重建,是所有妇科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朱教授还强调麻醉状态术中阴道顶端在处女膜时应行顶端重建,顶端在处女膜内4cm可以考虑顶端重建;骶韧带悬吊术和子宫骶棘韧带缝合固定术士主要为顶端重建,是预防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方法。
陈芳教授:女性生殖道畸形的诊疗策略
山东潍坊市人民医院陈芳教授以一例女性生殖道畸形的诊疗经验教训引入了今天的授课主题“女性生殖道畸形的诊疗策略”。其中,陈教授结合手术视频,从阴道畸形、阴道横隔、子宫畸形、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在诊疗时的注意事项重点讲解了女性生殖道畸形的治疗,指出生殖器官畸形的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畸形并不常见,临床上易被误诊误治;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考虑的次序应为“先解决症状问题、再功能问题、再解剖问题”;不同类型的生殖器官畸形患者治疗方案各异;不必要的手术和器官切除是生殖器官畸形处理中特别值得提出警示的问题。
王武亮教授:腹主动脉周围血管及其变异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武亮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目的在于明确分期为制定术后治疗计划提供依据;切除肿大转移的淋巴结时肿瘤治疗中的一部分,但其是否可以改善肿瘤患者预后仍存在争议。随后,他结合大量图片及精彩的手术视频展示,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了腹主动脉旁解剖结构、腹主动脉周围的变异、腹腔镜下如何切除腹主动脉旁转移肿大的淋巴结等内容,认为术者在临床中不仅要熟悉腹主动脉旁血管解剖,注意血管变异,避免血管损伤,还需做到精细操作,分层处理。
张俊吉副教授:经阴道NOTES相关手术技巧探索
北京协和医院张俊吉教授在授课中依次介绍了经阴道NOETS手术的风险、经阴道NOTES手术优势、经阴道NOTES术前准备、经阴道NOTES全子宫切除等内容。他讲到,与阴式、LESS手术相比,经阴道NOTES手术不仅可行全腹腔和双附件探查与双附件手术操作,因其延展性好,手术操作空间大,还可减少器械干扰。随后,张教授又分享了自己多年来行经阴道NOTES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的一点体会,强调相较于传统腹腔镜“自上而下”“俯视”的视角,术者更需适应和熟悉经阴道NOTES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视角的改变。
米鑫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恶性肿瘤
北京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米鑫教授带来的学术报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常见良性进展性病变,常见于卵巢和腹膜,目前将卵巢EMs恶变而来的卵巢癌定义为EMs相关性卵巢癌(EAOC)。米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多个临床病例及相应的治疗,并展示了左侧淋巴切除、大网膜切除等一系列的手术视频,让现场学员们获益颇多。随后,米教授指出卵巢EMs恶变仍是国内外研究热点,相关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更多大规模临床病例研究,提出更可靠的临床预防和早期诊断监测方法;为卵巢EMs恶变提供更标准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的预后。
刘崇东教授:影像学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数据显示,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四,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四。一般可以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宫颈活检,病理检查,若有指证行锥形活检、肝功能/肾功能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北京朝阳医院刘崇东教授向大家系统地讲解了影像学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指出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分期主要采用FIGO临床分期,IB1以上分期诊断准确率下降,盆腔增强MRI、功能MRI及PET-CT可以帮助我们提供诊断的准确率,继而帮助我们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孙大为教授:妇科ERAS的探索及围手术期临床应用
ERAS,即加速康复外科,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北京协和医院孙大为教授借助“乌鸦喝水”的例子引入今天的授课主题“妇科ERAS的探索及围手术期临床应用”。他讲到,传统的东西可以解决问题,但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而所谓EARS,其主要的三点优势是EARS核心、强化围术期管理及减少创伤应激。随后,孙教授又讲述了ERAS近几年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历程及ERAS在患者、医护、医院层面带来的新获益,并强调围术期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张军教授:Ⅲ型粘膜下肌瘤的宫腔镜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军教授图文并茂地阐述了FIGO子宫肌瘤9型分类方法及位置靠近宫腔,瘤体外缘距子宫浆膜层≥5mm的Ⅲ型子宫肌瘤,并着重对比了STEP-W分类法评分,以及ESCE、STEP-W两种分类法不同型别之间手术情况与并发症处理。随后,张教授以视频讲解的形式提醒大家,在行宫腔镜Ⅲ型粘膜下肌瘤电切术时,需注意对周围肌层和子宫内膜的保护 ,找准肌瘤位置后迅速电切,减少进出宫腔次数,保留肌瘤最突出部分,成蒂钳夹。
翟建军教授:子宫肌瘤诊治进展与展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翟建军教授首先对子宫肌瘤的进化历程进行了系列回顾,并通过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即单纯高质量的手术,高超的手术技巧并不是唯一需求,病人需要的是更丰富的治疗模式。随后,根据FIGO分型对子宫肌瘤进行规范化治疗与自身多年临床经验,翟教授提出了几点子宫肌瘤治疗的新思维,并对此次课题做出总结:手术治疗在某些方面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提供选择,但药物治疗在不远的将来也可逐步替代手术治疗。因此,目前更建议倾向于对子宫肌瘤治疗进行规范化管理。
李小平教授:如何实施妇科恶性肿瘤规范化化疗--肿瘤生物学与药理学知识系统整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主要从肿瘤生长基本物学特征及其在化疗中的意义、肿瘤化疗药物作用特点、肿瘤药物学原则等三方面内容展开讲解。他指出,正常组织多数细胞处于GO期,肿瘤细胞是复制活跃期,是化疗药物基础,副作用根源;基于肿瘤细胞生长方式特征,应首先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尽早辅助化疗;联合化疗方案选择是基于不同机制或分类;针对化疗前的基本教育,应该告知患者及时报告过敏反应先兆症状的必要性。最后,李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妇科恶性肿瘤巩固化疗维持治疗的一点思考,并呼吁医者们应做到冷静自持,切勿盲目跟风。
【闭幕式】
王永军教授作闭幕式总结
历时三天的会议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迎来了闭幕,至此,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第二届妇科微创精准手术与快速康复论坛圆满落幕。大会执行主席王永军教授在闭幕式上总结到,此次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的妇产科、外科、麻醉科等专家在北京一起交流学习,内容丰富多样,亮点纷呈,学员反响热烈。同时感谢专家们的无私奉献,感谢学员们的热情参与。薪火传承,弦歌为止,让我们期待来年的再次相聚!
【主持风采】
【会场花絮】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会务组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