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10月6日,备受全球生殖领域瞩目的第74届ASRM大会会前课程正式拉开帷幕。当天科罗拉多州国际会议中心同时开设12个主题的会前课程,其中华人学者专场的主题授课“反复种植失败(RIF)的新证据和新进展”,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参与讨论,共同探讨改善反复种植失败的新方法、新技术。


此次华人专场主题课程由美国科罗拉多生殖医学中心(CCRM)的孟芳茵博士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的陈晓莉副教授,美国IVF-RMA生殖医疗集团的王天任博士以及孟芳茵博士共同授课交流。


妇产科在线(www.cogonline.com)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妇产领域专业学术媒体与服务平台,益普生(IPSEN)是致力于学术传播的跨国医药企业!会议期间,两大企业携手为您带来最新最前沿的ASRM会议资讯!



乔杰教授:PGT的新进展+RIF是否是PGS的适应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乔杰教授


乔杰教授介绍了中国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预计到2020年中国IVF周期数将达到40万。ART目前的挑战包括高龄不孕以及子代缺陷的增加,而PGT(移植前基因检测技术)通过筛选出非整倍体从而增加反复妊娠流产女性的活产率,但是费用较高。下一代测序技术(NGS)为基础的PGT技术检测效力高、检测速度快而且高通量。同时指出嵌合体胚胎也可以发育成健康的整倍体新生儿,但染色体嵌合一定程度上影响IVF的临床结局。PGT技术需要走的道路还很长,FISH(荧光原位杂交)、aCGH(比较基因组杂交)以及NGS技术对检测非整倍体的帮助越来越大,包括最新的MALBAC(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和MARSALA(高通量测序同时检测突变位点、染色体异常以及连锁分析)为基础的NGS技术。RIF情况非常复杂,PGT技术在IVF的RIF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且需要更多的证据以及RCT研究去证实PGT技术在其中的潜在的益处。


陈晓莉副教授:不孕女性的自身免疫状况与IVF/ICSI后的反复种植失败的关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晓莉副教授


陈晓莉副教授主题报告分为自身免疫性紊乱的患者在RIF中的地位以及RIF患者的免疫调节治疗两大部分。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RIF中的地位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至今并并未发现有明确临床价值的自身免疫功能失调的标志物,在RIF患者中做免疫筛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价值,在这个领域的研究需要标准化抗体检测的内容,阳性检测值,研究人群等。RIF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有效性的证据等级很弱,尤其是研究人群没有进行特别的筛选。对于那些有自身免疫性系统性疾病进行ART的患者来说,抗血栓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孟芳茵博士:RIF患者进行非整倍体遗传检测的有效性+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搔刮术在RIF中的地位的现有证据回顾

美国科罗拉多生殖医学中心 孟芳茵博士


孟芳茵博士通过介绍RIF的定义及病因学以及胚胎因素导致RIF的临床研究,阐述了RIF的病因非常复杂以及PGT-A技术对于RIF的价值:可以提高卵巢功能良好RIF患者的活产率,但卵巢功能低下患者并不能获益。同时也讲到PGT对于RIF的临床价值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孟博士介绍到子宫内膜搔刮术通过提高胚胎-子宫内膜的同步性从而提高RIF患者新鲜周期移植的活产率和临床妊娠率,但可能对FET(冷冻胚胎移植)并无益处,且并不鼓励用于首次进行IVF的患者。宫腔镜检查术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以及宫腔粘连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并不能提高超声结果正常且首次进行IVF患者的临床结局,子宫内膜炎可能是RIF的原因,对于组织学和宫腔镜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炎的RIF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结局,而且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王天任博士:评估RIF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新的分子学目标

美国IVF-RMA生殖医疗集团 王天任博士


王天任博士介绍了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容受性功能紊乱可能导致RIF,目前有很多相关标志物和检测方法,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潜在的预测价值,包括Noyes形态学标准,胞饮突评分,基因表达分析,微生物群检测及蛋白质组和分泌组学等等。其中子宫内膜容受性基因表达检测芯片展现出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需要不断优化,而微生物群和其他组学的检测的相关研究虽然有所突破,但是还处于临床前探索阶段。一直在研发新的可以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生物标志物,子宫内膜容受性基因表达检测芯片为基础的个体化移植可以提高IVF临床结局,全胚冷冻策略,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搔刮术可能有所帮助。


华人学者专场合影


本场课程受到国内外多位学者的关注与参与,并进行了多次热烈地交流和讨论。后续ASRM年会精彩内容,妇产科在线携手益普生(IPSEN)将继续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