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晋升又有了新要求。


近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参与完成远程医疗服务工作,将作为晋升上一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必备条件,没有参与远程医疗服务工作,不再具有参评上一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


也就是说,接下来贵州省的医务人员在评职称晋升的时候,又多了一条硬性规定:参与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服务管理方法

所谓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据介绍,通过远程医疗,可较好地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更合理有效地发挥医学专家的作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有效地促进各级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解决边远和落后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力抓手。


远程医疗破除发展禁锢


实际上,为了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早在2014年,国家卫计委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意见》很明确,对远程医疗只限定为两种情况:


一是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

二是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


而且这两种情况都是以“医疗机构”为前提的,所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患者都是本医疗机构的患者,也就是已经和本机构发生了医疗服务关系的患者。同时《意见》对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也予以限定,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含影像、超声、核医学、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及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


当时,为慎重起见,当时国家卫计委也只在宁夏、云南等五省区开展试点,也只有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面向五省区放开全部的优质医疗资源,除此而外,其他地方、其他医疗机构,涉及医学诊治的工作并没有允许在互联网上开展。


时任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现任现任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还特别强调,互联网上不允许开展医学诊断治疗,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而此番贵州省的《办法》则明确畅通远程医疗服务绿色通道,重点发挥医联体、对口帮扶和县乡联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作用,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可见,已经破除了远程医疗发展的一些禁锢。


定为评职称的硬性指标


因此,在随后的的2015年,贵州省卫生计生委接连印发了《贵州省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和执行本规范的情况,应列入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内容,作为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


从文件中可以得知,当时的试行办法中也提到了将远程医疗的执行情况,列为医务人员的年度考核执照,并且作为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而此番下发的《办法》,则更加明确将参与远程医疗作为医务人员评职称晋升时的“必备条件”,成为了一条硬性指标。


虽然《办法》利于对远程医疗的推动,但其中关于医生职称评审挂钩的内容则备受热议。


把医生捆绑在职称树上?


医生职称评审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曾被不少专业人士所诟病。“将远程医疗纳入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考核,作为推行的一种激励机制,思路是对的。”陕西省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认为,政府总是采取“强制”措施而且与职称晋升挂钩,这样未免过于生硬。


据《医学界》了解,今年7月份,江苏省对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资格条件进行了重新修订,根据新修订的条件,突出“医德”一票否决。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必须提供医德考评表,医德考评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凡核查证实材料不实的,个人弄虚作假的,按资格条件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有关条款处理,并列入不良信用信息系统,原则上3年内不能再次参评职称。这一所谓医德医风的考核,被不少医务人员所吐槽。


“职称评审和编制一样,都是医疗市场化过程中亟待改革的制度。而不应该把医务人员进一步绑定在这上面。”一位公立医院的管理者表示,对部省级以下的医院像地市级医院,完全应该把评职称的自主权下放。这不仅有利于节约政府运行成本,还可以倒逼政府职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