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我国的新生儿复苏工作,在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的共同要求和努力下,经中华医学会组织部批准,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正式成立,并于2014年5月24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新生儿复苏学组(以下简称学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首先由中华医学会组织部胡俊老师宣读新生儿复苏学组委员名单并颁发证书,然后由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杨慧霞教授和候任主任委员朱建幸教授先后致辞,他们代表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向新生儿复苏学组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指出学组的成立是围产学界和围产学会的一件大事,围产学会将会全力支持学组的工作,希望学组把我国的新生儿复苏工作做好,为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作出贡献。
    学组组长叶鸿瑁教授对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的建立和发展做了介绍:为了推进我国的新生儿复苏工作,中国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组和强生儿科研究院、美国儿科学会共同合作,于2004年7月在中国建立了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2004-2010年为项目的第一个周期,2011-2015年为项目的第二周期,做了如下工作:

    1.将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编写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翻译成中文作为本项目的培训教材,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在全国推广使用,2007年及2011年结合国际指南和教材的进展进行过两次修改,已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等杂志发表。

    2.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的新生儿复苏培训工作。自2004年7月开始,先后举办了项目的国家级师资培训班、省级师资培训班,地、市、县培训班。培训工作已普及到县级。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共有16万余名参与分娩的医务人员(包括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麻醉人员等)接受了培训。

    3.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发生率,据第一周期末对322所医院2003年-2008年各年度的活产数、新生儿窒息发生数、新生儿窒息死于分娩现场人数等指标的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从2003年的6.32%下降到2008年的2.94%,下降了53%;新生儿窒息死于分娩现场的发生率从2003年的 7.55/10000下降到2008年的3.41/10000,下降了55%。第二周期的数字尚未统计。

    4.为了建立各省新生儿复苏培训的骨干队伍,由各省选拔省级师资,考核通过后发给省级师资证书,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共批准认证省级师资511名,作为各省开展新生儿复苏培训的骨干力量。

    5.为提高我国新生儿复苏的科学研究水平,今年项目拨款建立了新生儿复苏项目科研课题,现已由29项申请中批准了9项,已在今年5月8 日召开的新生儿复苏项目年会上宣布,研究期限1年。

    6.多次参加国际会议,介绍我国项目进展情况,受到欢迎和好评。并派专家参加了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的工作,与国际接轨。

    现项目正在进行,预计2015年结束。
   

    学组委员冯琪教授和徐韬副研究员介绍了代表项目参加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ILCOR)的工作: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新生儿委员会是在美国儿科学会组织下共同工作的学术团体,成员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绝大多数专家为新生儿科医生,并且很多专家多年从事新生儿复苏的临床工作及有关基础、临床研究。该组织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回顾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根据现有证据及临床救治问题,提出新的研究及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总结的问题,为每5年一次的新生儿复苏指南修订积累资料及证据。我国新生儿复苏项目派出了2-3名专家参加了他们每年举行的会议和部分工作。

2013和2014年ILCOR提出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如下:脐带结扎问题(包括延迟脐带结扎、脐带挤压);建立呼吸及呼吸支持策略问题;体温问题(低体温对新生儿危害极大,低体温增加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低血糖风险);复苏时安全用氧问题;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是否进行新生儿气管插管吸引的问题;喉罩气道的应用问题等等。

最后,参会的学组委员对今后3年学组的工作计划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

    1.学术会议:筹备2014年12月在天津召开的围产医学专题研讨会新生儿复苏分会场,包括会议通知,会议内容,征集大会发言,确定专题讨论和讲座的内容及讲者,会议的征文通知已拟好并已由医学会学术部发出(另文),新生儿复苏征文的提纲已拟好并发给每位学组委员(另文),请学组各位委员踊跃投稿,参与大会发言、讲座和专题讨论。在天津会议期间我们将召开新生儿复苏学组第二次全体会议。

    2.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协助深圳办好今年6月的新生儿复苏继续教育学习班,向医学会申请(学会的活动都要提前1年申请)明年举办2-3次新生儿复苏学习班,如有意向在本地区举办新生儿复苏继续教育学习班者,请主动向学组报名。

    3.有关新生儿复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已完成的项目:深圳妇幼保健院牵头的有关喉罩气道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已完成并已结题。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始的项目:1)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牵头的新生儿窒息多脏器损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2)2014年新生儿复苏项目招标,由省级师资承担的9项临床研究课题:内容包括新生儿复苏的临床研究和新生儿复苏培训方法的研究两个方面,已在2014年5月8日召开的新生儿复苏项目年会上宣布,研究期限1年。此外,各位学组委员可以根据本单位的条件,因地制宜,参照ILCOR提出的国际上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有关新生儿窒息和复苏的临床或实验室研究工作。

    4.以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的名义参加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的工作。过去项目派出的专家都是以个人身份参加ILCOR的工作,现在学组成立了,拟以学组及学会的名义参加ILCOR的工作。

    5.讨论中许多委员指出,新生儿复苏的主要工作是做好培训,今后学组的每一位委员都要积极的参与新生儿复苏的培训工作,并把培训工作向县乡基层扩展,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实战观念和团队合作,将培训中学到的复苏技术真正用于临床抢救病人,提高复苏成功率。

    6.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将于2015年结束,项目结束后如何把项目的后续工作接下来,实现新生儿复苏工作的可持续性开展,也是我们学组的重要任务。

    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有28个省、自治区,282个地级市,374个县级市,有广大的农村和边缘地区,今后新生儿复苏工作的任务仍很艰巨。非常高兴,在各位围产同道的共同努力下,经医学会批准,建立了新生儿复苏学组,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我国的新生儿复苏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济南第六届全国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