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

【专家简介】李双,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宫颈疾病专科主任。中国妇产科学院宫颈疾病及细胞病理学院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宫颈疾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协会(CSCCP)委员。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对宫颈癌前期病变与HPV持续感染等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有深入研究,擅长应用阴道镜检查评估女性下生殖道的癌前期病变与癌变。长期从事宫颈癌临床转化医学研究,首次发现我国汉族妇女宫颈癌遗传易感变异位点。


1.我国汉族女性宫颈癌易感基因位点的发现过程和对宫颈癌诊治的作用

 

武汉同济医院马丁院士在2009年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开展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共纳入约1.6万样本,发现了两个中国人群特有的宫颈癌遗传易感变异位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Nature Genetics上,这些新发现的宫颈癌遗传易感基因位点对宫颈癌防治有一定意义。

 

有数据显示,70-80%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一次感染过HPV病毒,但只有不到1%的HPV感染患者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这可能与她们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因此,找到宫颈癌易感基因位点有助于将来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标记宫颈癌遗传易感高危人群并针对性地进行HPV疫苗接种,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HPV疫苗接种策略有重大意义。

 

2.大数据对宫颈癌防治的影响

 

大数据对宫颈癌防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通量大数据对宫颈癌三级预防非常重要。中国人群大数据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明确了中国宫颈癌患者的特征和诊疗状况,为将来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基线数据。数据提示,目前我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比十年前降低5~10岁,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增加,对妇科肿瘤医生的要求提高,更关注于保留生育和妇科内分泌功能的治疗。(2)对二级预防有推动意义:高通量数据研究表明,检测试剂和筛查流程不断改进,风险分层不断细化。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对宫颈癌筛查和明确诊断将具有一定影响。(3)对宫颈癌一级预防的疫苗接种策略的影响。当中国刚刚踏进HPV疫苗时代,国际上已经进入了后疫苗时代。我们希望通过对高通量大数据的分析解析中国人群的遗传易感变异位点和HPV整合感染致病机制,逐渐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宫颈癌筛查和诊疗技术。

 

3.宫颈癌筛查防治要规范

 

对于宫颈癌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最应强调的是规范性。目前宫颈癌防治项目的投入逐渐增大,但规范性存在不足。在宫颈癌筛查方面,由于经费限制或筛查效率的影响,方案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应对阴道镜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更有效地检出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患者。

 

4.目前对HPV疫苗存在认识误区

 

HPV疫苗对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的预防作用已被国际上的广泛应用所证实,但不少人仍然对HPV疫苗的认识还可能存在误区,比如:(1)由于不同国情和文化习俗的差异,当前我国获批接种年龄与国际上很多国家并不完全一致;(2)WHO和中国CDC均推荐的HPV疫苗首要接种人群均为13~15岁女孩。(3)目前在美国市场上接种九价HPV疫苗,二价和四价HPV疫苗已停止应用;而由于政策和产能等原因,九价HPV疫苗在中国市场的年供应量非常有限。

 

5. 接种HPV疫苗年龄


在中国接种HPV疫苗,需要开具处方,不应该超说明书使用。在中国二价HPV疫苗的获批接种年龄为9~45岁,四价HPV疫苗20-15岁,九价HPV疫苗目前获批接种年龄为16~26岁。接种HPV疫苖只能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并不意味就杜绝宫颈癌。因此,无论接种价、四价还是九价HPV疫苗,接种后仍需要进行定期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