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国际人类生殖与胚胎医学盛会——2018年第34届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年会(ESHRE)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隆重召开。妇产科在线(www.cogonline.com)携手益普生对本次大会进行现场报道。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教授接受妇产科在线的现场专访。让我们跟随院士视角,一起品味会议学术焦点,解锁辅助生殖技术发展。


简介
乔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主编。作为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生殖细胞发育”首席专家,一直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角度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揭示疑难不孕症发病机制,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方法,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

   


1、本次ESHRE年会,您主要关注哪些热点学术话题?


乔杰院士:作为国际两大重要生殖年会之一的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SHRE)年会,集中了整个生殖医学中人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包括男性不育、女性不孕、辅助生殖应用中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如胚胎质量、子宫内膜接受能力以及现在人们广泛关注的通过基因组学评价等问题。本次年会,这些新的方法技术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可能被更多的关注。


2、本次年会还介绍了辅助生殖技术的一些争议,请您盘点一下当前国际上对辅助生殖技术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乔杰院士:2018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首先,世界上第一例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实施案例—路易斯布朗已经40岁了;其次,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也已经30岁了,在这种历史节点上,大家就会去回顾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历程。

目前辅助生殖技术已经造福了600万以上的不孕症家庭,但同时这项技术能不能在进一步的提高和技术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这些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争议,一个就是在提高技术的时候应用的基因筛查技术是不是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它的损害有什么,比如植入前的筛查,在做植入学诊断的时候,因为是明确的染色体单基因的疾病,那么对于出生缺陷的预防肯定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尽管需要做胚胎的活检,并且在诊断过程中可能存在在扩增之后造成的诊断误差、嵌合问题等等。但总体而言,还是对遗传病的发生和携带做了比较好的阻断,所以这方面的争议并不是很大。

但是对于植入前遗传学的筛查,到底能筛查那些问题,特别是测序,测得深度约大,信息越多,但是信息所带来的的分析上的困难也就越大,特别是明确分析结果与未来是否致病、致那些类型的疾病、这些疾病是不是严重的致死致畸疾病,这些方面都会产生一些分歧,包括该不该做、做了之后该筛查那些疾病、那些疾病可能在伦理上是意见一致的,那些争论比较大的,包括所谓的无癌宝宝,也是具有一些争论的。因为现在癌症的治疗越来越趋于有效、相对安全、长期存活百分比相对增加,那么在生命源头的这些筛选是否对人类真正有益,这些都会存在一定的争议;另外就是目前最新的技术如基因编辑该不该在胚胎上用,基因编辑技术在某些疾病上已经在成人身上做了初步的探索,目前认为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是在胚胎上做编辑是不是会产生一些未来我们所不可预知的问题,可能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3、请您谈谈一下目前我国生殖医学的发展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在哪些方面尚需加强?


乔杰院士:很幸运辅助生殖技术在中国应用30年来,我们有众多的病人受益,同时国家给予了生殖技术管理的特殊要求,包括场地、人员、设备,这些都使得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下运行,包括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的规范。这十年来,国内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猛,逐渐走到了世界上相对前列的一个位置,但是我们所进行的整体的数据的分析,包括目前已经做的回顾性的大数据分析以及可能的、临床的、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相关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还能做更多的工作,所以这方面可能是我们未来在国际上在生殖医学领域做更多贡献的方面。


声明:本文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更多精彩,关注会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