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微创

【专家简介】段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妇产科学与妇科微创医疗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研究课题;主编和参编多部妇科领域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秘书长、妇科内镜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学分会主委;担任《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等。


1、国内妇科微创领域的热点及新进展


规范与指南的制定对临床具有指导作用

在理论方面,规范与指南的制定值得关注。目前,90%的妇科手术通过微创技术完成。内镜手术是微创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达的北上广等大城市,普及率更高,我院内镜手术率在95%以上。全国80%以上三级医院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常规,在这种现状下,规范微创手术操作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对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针对妇科微创领域,近几年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们相继制定了许多规范指南与专家共识,以便更好的实施临床操作。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中华妇产科杂志社每年都会进行指南巡讲,目的是使大家在共同的理念之下,加强手术操作规范,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新的微创技术仍需循证医学的考证

在手术方面,创新与争鸣共存。盘点今年的微创手术,许多新的术式以及新的设备与器械层出不穷,但其使用是否合理以及应用后的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如经自然腔道手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大家所关注的手术方式,符合微创理念,但经阴道经穹隆行胆囊手术是否合理,妇科医生尝试经胃实施盆腔手术是否可行,抛开手术本身的规范,就是否符合伦理及病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还需要长期的病例积累、疗效观察和寻找循证医学证据来评判。


另外,2017年,单孔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相继在国内许多医院开展,整体数量与国外的普及程度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这是否会成为今后妇科微创的发展方向与重点,还存在着争议。当然,每一种新的方法与设备都具有优势与局限,都不能以一概全。纵然国际上有一些先进技术,但也需要适合自己的国情,比如机器人手术,其益处毋容置疑,在体现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体现了人力成本的节省,但是,其设备与耗材成本的限制极大影响了其在临床的普及应用。又如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没有相应配套器械的情况下,也不一定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更具有优势,传统腹腔镜只是增加了穿刺孔,研究证明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且器械使用角度广,节省手术时间,缩短麻醉用药时间。


因此,对于新的手术方式,应严格掌握其适应指证,规范手术操作。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推广使用,例如如机器人手术,不可能所有的医院都能配置,就目前的医疗状况看,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在国内推广普及。


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在培训方面。2017的学术会议很多,但元旦刚过,我已经陆续收到了许多2018年的会议邀请函,这证明2018年依旧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学术交流年。2017年,对于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专科医院手术种类有所减少,由于基层医院都能够开展像卵巢囊肿、子宫内膜息肉等这些简单疾病的手术操作,来到大型专科医院就诊的大多是已经辗转好几个医院的疑难患者。这些变化同国家医改政策有很大关系,三级诊疗政策使技术下沉,基层医生就更有机会掌握一些新的理论与技术。当然,这也同近年来微创技术的普及、推广与培训密不可分,如我们开展的妇科内镜手拉手培训班,每一期学员都觉得收获满满,回到原单位便开始学以致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现在这种培训项目各大医院都在进行,包括举办各种学习班、研讨会、高峰论坛,活跃在临床一线的或基层的妇产科医生人人参与,形成了妇产科界良好的学术氛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全国妇产科同道,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大家的必修课。在普及技术的同时,保留器官、保留生理功能、生育功能一直被加以强调,许多指南中也提到这个问题,在微创手术中,宫腔镜手术就是保留器官、保留功能手术的典范。去年,我也进行了将近20场巡讲,对子宫腔手术的规范操作进行推广。


2、国际妇科微创学术会议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各项研究数据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的发表,中国医生在国际学术届的地位已经占据一定位置,中国医生受邀参与的国外学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大家参与的热情也不断提高,目前,各种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中,中国医生已经成为较为重要的参会人员。


2017年,我应邀参加了三场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活动:2017年5月,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国际宫腔镜大会,在会议上,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国内外宫腔镜领域的理念是相同的,比如对规范手术操作的要求,手术技能技巧的提高以及制定疑难疾病的专家共识等。最值得学习的国际理念是国外在给同类课程设计时对问题的考虑,他们的课程设计更加全面、详细,内容也更加广泛。


为期2天的国际宫腔镜大会开设了多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针对一种疾病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这次会议中,我应邀做了两场报告,一场是中国宫腔镜技术的培训模式,虽然国外也有相应的培训,但参与培训及授课的人员较少,他们认为这种分层次、分级别的培训模式使他们感到震撼。通过理论授课、模拟操作、动物器官操作、最后到人体操作的教学模式非常值得他们借鉴。另一场报告是“子宫内膜癌的镜下诊断、灌流介质与癌细胞播散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方面,国外的学者认为中国医生的理念与技术都非常超前,在这点上,我们感到非常骄傲。通过此次会议,国内外的妇产科医生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彼此都受益匪浅。


在欧洲妇科内镜ESGE会议中,我主要介绍了国内宫腔粘连的专家共识,欧洲的专家共识与我们整体理念基本相同,但在细节操作上,各个国家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其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及人群的特殊性相关。在欧洲ESGE会议上,可以看出欧洲的学术届比较重视保留器官、保留生育功能,这也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


在第13届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WCE)中,制定疾病指南规范、新的药物治疗方法都是备受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在此次会议中,各国专家的观点发表后进一步明确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仅仅依靠手术不能根治,需要长期人性化、个体化管理的理念,对于诊治过程,也强调融入人文理念,这是疾病治疗很重要的部分。


3、新发《子宫肌瘤中国专家共识》概要


段华教授:《子宫肌瘤中国专家共识》是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在其他指南的基础上对子宫肌瘤制定的一个专家共识。该共识在郎景和院士的领导下,从最初的理念确定到制定成文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其间经过多次专家讨论、交流与修改。我参与了该共识的前期论证、编写和最后讨论,深刻了解指南制定的每一个环节。


子宫肌瘤是发病率很高的妇科良性肿瘤,对女性的危害很大,首先是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其次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贫血等。在病因方面,尚未明确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方面则非常清晰,主要在于不以常见症状发病的肌瘤患者该如何诊治。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影像学依然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如超声、CT、MRI等,内诊检查也是临床医生重要的诊断方法。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制定专家共识的目的是规范选择这些治疗方法。


总体来讲,子宫肌瘤的治疗分为三大类:1)手术治疗:包括有创、微创、无创治疗,手术方式有经腹、经阴道、经宫腔镜/腹腔镜以及包括聚焦超声在内的微无创治疗,都纳入了共识中。2)药物治疗:有许多新药问世,包括小剂量米非司酮、GnRHa,激素类药物等,在共识中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3)观察也是治疗的一种形式。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指证以及适合的人群。共识当中对哪些患者可以观察,哪些患者适合药物治疗,哪些患者可以手术治疗,适合什么样的手术方式,都经过确切的论证给予了明确的指导。


4、收获感动,信任与支持是最大的褒奖


段华教授:2017年是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中,除大量的本职工作外,我获得了很多患者及同道们的高度认可,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与支持,也感谢妇产科在线团队对我的关注。在本年度获得的奖项中,中华医学科技奖是最令我感到有成就感的一项,这是中华医学会较高的奖项,这也是我们团队工作的结晶。该奖项是围绕子宫腔疾病的整复手术、手术效果做的整体总结,经过多轮评审,由北京医学会推送到中华医学会,最终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在由人民日报人民网联合多家媒体及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22家专业分会举办的“国之名医”论坛中,我有幸进入首届“国之名医”提名,经过大会组委会的遴选,成为妇科微创领域的“国之名医”专家之一。我从医30余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在妇产科领域能够有今天的成就,首先要感谢各级领导的提携与帮助,感谢患者的信任以及广大妇产科同道的关心支持。


在许多人眼中,妇产科是又苦又累的专业,而我从接触这个专业开始就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认为这是我生命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的职责,为病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得到病人的认可是我工作的动力。2017年,在我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中,有一位年龄较大的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成功的患者,今年顺利完成分娩,我被患者全家认作是“家庭成员”,因为在为患者诊治的过程中,患者已将我当做亲人一样信任。在分娩后患者对我进行感谢的场面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此外,还有一位子宫肌瘤不孕症患者,从外地专门来找我就诊,经过3次手术,今年顺利怀孕。类似的患者还很多,这些患者的认可成为我在妇产科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支持。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专家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