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东教授


专家简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安徽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安徽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安徽省肿瘤医院宫颈癌微创及综合治疗团队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协会全国常委委员;安徽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1993年起从事本专业,师从我国著名妇科专家凌斌教授和孔北华教授,2005被聘为副主任医师、妇产科行政副主任。2006年8月,获得独立研究生招生资格。2009年赴德国学习妇科微创技术及妇科肿瘤的治疗。2011年聘为主任医师。

  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达10余项,发表文章50余篇,申请专利5项。目前毕业、在读研究生50余人。擅长妇科微创手术及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专注于宫颈癌的防治、子宫肿瘤及卵巢良性肿瘤的微创手术,对宫颈癌的微创根治手术(目前微创技术根治宫颈癌手术量及水平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子宫内膜癌手术以及保留子宫的多发性肌瘤挖除手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并有多篇相关的论文发表。


1.妇产科在线:

  赵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妇产科在线的采访。 作为安徽省妇科肿瘤学术带头人,您为本次论坛(妇科肿瘤精准医疗高端论坛)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工作,又为妇产科医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本次论坛旨在推广妇科肿瘤最新规范化诊疗策略的同时,探讨精准医疗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因此能否请赵教授先给大家讲一下“精准医疗”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妇科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情况?


赵卫东教授:

  “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精准医疗的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目前国内外“精准医疗”在妇科肿瘤诊治中应用最多的当属卵巢癌靶向治疗研究。其中最经典的当属BRCA 基因及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的临床应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研究者首次在多个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中发现BRCA1 和BRCA2 基因突变具有遗传易感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有相当数量的BRCA1 和BRCA2 基因突变。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 朱莉相继进行预防性乳腺切除和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后,公众对于BRCA1 和BRCA2 突变格外关注。以特定的妇科肿瘤相关基因和标记物为靶标的精准治疗将极大的影响妇科肿瘤未来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这种影响必将更加深刻、更加深远。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有关的肿瘤标志物和基因靶点。不仅增加了疾病预防的可能性,而且对疾病的诊断、个体化治疗的指导、预后判断、预测耐药和复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妇产科在线:

  您在本次论坛上给大家做的“妇科肿瘤精准医疗多中心合作”的报告非常精彩,相信在场每一位与会者都受益匪浅。能否请赵教授再介绍一下目前您的团队在“精准医疗”多中心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可否与大家一起分享下您的临床经验与体会。


赵卫东教授:

  安徽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是个年轻的科室,成立才3年时间。但这三年时间里,我们通过科室全体成员的努力,成为了医院的重点王牌科室,门诊量、手术量均是数一数二。我们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也注重科研,并作为安徽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的主委单位,举办了多届国家级及省级学术会议,在省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如今精准医疗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国家也在这个领域有了很大的投入。目前精准医疗更多地集中在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肿瘤个体差异化治疗成为重要趋势。我们团队今年通过自身努力,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参与了由郎景和院士牵头,北京协和医院组织的一个多中心研究项目,希望通过基因检测筛查,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目前我们安徽妇科在全国的声音还是相对较弱的,我们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与发现,希望在更多的场合能听到安徽的声音。年初我们妇瘤科团队也在安徽省牵头组织了一项卵巢癌BRAC基因检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希望通过对卵巢癌高危人群进行基因检测,来收集我们中国人卵巢癌的基因变异的大数据,只有采取多中心合作形式才能尽快完成数据收集。也希望通过这项多中心的研究项目,来发出安徽的声音,让安徽在妇科精准医疗领域能走在前面。


3.妇产科在线:

  作为困扰女性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早期治疗标准一直是子宫切除,但近年来随着人群疾病谱的变化,年轻患者比例上升,在治疗时既要考虑患者的生育需求又要防止术后肿瘤复发,因此保留子宫体的宫颈癌微创根治手术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如果将妇科微创和精准治疗结合起来用于宫颈癌的治疗,是否对患者更有利?众所周知,您在妇科微创手术方面成绩斐然,还望不吝赐教。


赵卫东教授:

  目前,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越来越受到重视,腹腔镜下可以精细操作,更容易控制出血,使神经辨认相对容易,并减少因出血引起的神经损伤。我科自成立以来,已开展多数宫颈癌微创手术治疗,这一手术对患者来说带来了巨大好处,对医生来说却是极大的挑战。随着宫颈癌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育龄宫颈癌患者约占10%-15%,如今女性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不影响肿瘤根治效果的基础上,宫颈癌手术越来越强调生理功能的保护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再是简单地“一切了之”。

  我们采取“精准手术”,为宫颈癌患者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又保留了子宫,将为患者留下“生”机。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根治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手术将被肿瘤组织侵犯的宫颈切除,并将保留的宫体与阴道吻合,重建了新的生殖系统,由于进行了广泛宫颈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常规手术相当。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宜,减少手术误判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这需要医生对手术适应证的严格把握,宫颈癌累及范围的精准定位和对转移风险的有效评估,同时也需要病理科的强大支撑。

    我们必须对肿瘤有着直接认识,这将提高手术的准确率。妇瘤科作为安徽省肿瘤医院重点科室之一,依托医院雄厚的综合诊疗实力和多学科协作上的优势,在宫颈癌的规范化、合理化、精准化、个体化治疗以及术前合并症的控制、围手术期的处理,我们不仅把治疗做到位,更是做到精细。


4.妇产科在线:

  传统的化疗方案往往以牺牲正常细胞为代价,得不偿失,甚至导致“治疗过度”,出现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结果。假如肿瘤患者接受精准化疗,临床结局是否会有所改善?对此,还望赵教授给大家讲一下精准化疗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和注意事项?


赵卫东教授:

  传统的化疗方案是通过化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而这些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无论通过何种方式给药,都会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大部分器官和组织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因此会损伤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相对于传统化疗,精准化疗在临床的应用优势是特异性强,毒副反应小。

  精准治疗是通过基因分子测序对不同的肿瘤病人进行分子分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肿瘤基因组计划的实现,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些肿瘤,并揭示潜在的靶向,现在精准治疗在妇科的治疗应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对于药物反应的预测,通过基因检测,可以预判很多传统化疗药物的有效性和毒副反应,2.肿瘤基因突变的研究和发现为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在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疗效监测过程中也需要检测基因突变,相对于放化疗等传统治疗具有特异性强,毒副反应小,耐受性好等优势。3.对妇科肿瘤筛查的影响,随着TCT以及高危型HPV检测技术的发展,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有了很大进步,进一步的研究着眼于肿瘤预后相关标志物的寻找。主要是检测可能预测宫颈癌治疗反应或耐药分子及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从而有望通过精准医学来指导治疗,减少治疗的毒副作用。

  精准化疗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在可用的靶向药物有限,2.基因测序筛查价格相对较昂贵,距离大规模推广仍需要一段时间。


5.妇产科在线:

  生命是一个整体,妇科肿瘤的发生受体质、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来的治疗必然需要多中心合作, 因此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和微创化也必然是大趋势。但是妇科肿瘤中的精准化医疗离不开精准的检测技术,在此,能否请赵教授介绍一下目前临床上妇科肿瘤检测技术有何新进展?临床应用如何?


赵卫东教授:

  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有关的肿瘤标志物和基因靶点。不仅增加了疾病预防的可能性,而且对疾病的诊断、个体化治疗的指导、预后判断、预测耐药和复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基因靶点方面,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研究者首次在多个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中发现BRCA1 和BRCA2 基因突变具有遗传易感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有相当数量的BRCA1 和BRCA2 基因突变。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 朱莉因此而相继进行预防性乳腺切除和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 BRCA1/2致病突变在侵袭性卵巢癌中常见,其与患者总生存改善和全身化疗有效有关。由于BRCA突变状态对预后和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因此卵巢癌患者应接受BRCA检测。目前我科开展BRCA基因突变的检测,为卵巢癌患者的提供个体化的治疗以及对其家属提供预防意见。

    从血清学诊断来讲,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卵巢癌标志物。大量研究发现HE4 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复发预警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联合CA125 可以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被认为是继CA125 之后“近30 年来第一个有效的卵巢癌新的标志物”。目前我科卵巢肿瘤患者行CA125联合HE4检测,对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以特定的妇科肿瘤相关基因和标记物为靶标的精准治疗将极大的影响妇科肿瘤未来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这种影响必将更加深刻、更加深远。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专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