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文教授

 

1、妇产科在线:狄教授,您好,首先祝贺第四届浦江妇科肿瘤学国际论坛成功召开!浦江妇科肿瘤学国际论坛以年会的形式举办,每年在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中选定一个主题讨论,至今已经成功召开三次。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请您谈一下此次会议的主题及特色? 

    狄文教授:谢谢!仁济医院妇产科近些年在妇科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并在多个层面与国内外同仁在该领域展开合作与交流,专业学术水平及影响力也稳步提升。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广大妇产科医师及基础研究人员非常需要一个合作、交流及展示前沿成果的平台,在此背景下,2012年我们创办了浦江妇科肿瘤学国际论坛,计划每年举办一次,依次在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三大妇科肿瘤中选择不同的热点主题。你应该也已经注意到了,经过这三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已经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也确实对参会的广大妇产科医师和基础研究人员非常有帮助,最终为更多患者造福。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卵巢肿瘤与精准医学”,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卵巢肿瘤,内容涵盖基础研究、病理、诊断、手术以及靶向治疗等各个方面,但均以临床治疗为主线,着眼于一线临床医生关心的话题,同时强调“精准医学”理念,力求使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这也是今后肿瘤治疗的一大趋势。

 

2、妇产科在线:卵巢恶性肿瘤是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由于卵巢位于盆腔的深部,早期病变不易发现。请您谈一下国内在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狄文教授:的确,卵巢癌由于缺乏早期有效的筛查手段,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因此,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目前临床上主要的筛查手段是经阴道超声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测。除了糖类抗原125(CA125)广泛用于卵巢癌的诊断、检测和预后评估外,人附睾蛋白4(HE4)、骨桥蛋白(OPN)、间皮素(MSLN)和协同刺激分子B7-H4 等生物学标记物也开始成为卵巢癌诊断的辅助或补充手段,以提高卵巢癌的早期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CA125是最早和最广泛用于卵巢癌诊断、检测和预后评估的指标,但因其易受月经周期、妊娠和其他疾病的影响,且在少数早期卵巢癌患者中不表达,降低了其特异度,因而临床上多采用对卵巢癌的诊断和复发及区分卵巢良恶性肿瘤优于CA125 的HE4,联合CA125 来诊断卵巢癌,这种方法优于单独用HE4或CA125或其他标记物的组合,有望成为今后卵巢癌临床辅助诊断的首选方法。监测卵巢癌患者尿液中的OPN和MSLN含量,提供了诊断卵巢癌的非侵袭性、简便、易行的方法。

 

3、妇产科在线: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虽经过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化疗等治疗,常常在术后2-3年内出现复发,您在此次会议中的授课题目是《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治》。请您谈谈如何防止卵巢癌的复发及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治策略。

    狄文教授:及时、规范的肿瘤减灭术和合理的化疗方案依然是防止卵巢癌复发的最主要原则。有学者提出的“巩固治疗(或维持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并不能明显延长无瘤生存期或总生存期。关于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断,我们有NCCN(2015)和相关“国内共识”可以参考,包括CA125升高、体格检查异常、影像学改变、肠梗阻等几个方面综合判定。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同时治疗方案还需要个体化,并考虑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复发的患者,治疗时机的选择其实很重要,也是目前的一个难点,治疗太早必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治疗太晚则影响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生存期。此外,这些患者到底是先手术,还是先化疗再手术,都需要因人而异,个体化对待。对于铂类敏感型复发卵巢癌患者,紫杉醇/铂类联合方案仍然是各指南一致推荐的首选化疗方案。而对于铂类耐药型卵巢癌,需要更换化疗药物,可选择拓普替肯、健择、异环磷酰胺、脂质体阿霉素等。如果找到有效的化疗方案,肿瘤局限,也可再次减瘤手术,术后继续化疗。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可结合生物靶向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如肠梗阻等,可进行相应手术。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类患者治疗效果差,生存时间短,应该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同时结合各自的经济条件,一味追求手术或者新药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4、妇产科在线:近年来,靶向治疗被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当中,如卵巢癌的治疗。但总体来讲,靶向治疗技术在国内实际应用中还不够成熟。请您谈谈您对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看法及建议。

     狄文教授: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相关的靶向药物研制也取得较大进展,已有不少新药投入临床试验。目前主要有抗血管生成、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以及PARP抑制剂等几大类药物,常用的有贝伐单抗、索拉非尼、西妥昔单抗等,至今已经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这些靶向药物对卵巢癌,包括复发性卵巢癌治疗是有效的,有望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线联合药物。这对于术后复发率高、耐药现象严重的卵巢癌患者来说,无疑带来了更多希望。随着对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不断进步和卵巢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许多分子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有协同或相加作用,但目前许多靶向药物缺乏大规模的Ⅲ期随机对照双盲的前瞻性研究,而且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较明显,因此须进一步开展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

 

【专家简介】

     狄文,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198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等杂志编委,全国五年制、八年制教材《妇产科学》副主编。临床专长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及妊娠合并SLE的综合治疗。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四十余部。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医学奖二等奖及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