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张师前,男,医学博士,山东临沂人,现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山东省高级科技咨询专家、山东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近距离治疗协作组常委,山东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妇科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生物工程学会肿瘤定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山东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协作分会委员兼妇科肿瘤协作组组长。

 

    妇产科在线:张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妇产科在线的采访!您曾经说过对于子宫内膜癌或许个性化治疗比指南更重要,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张师前教授:谢谢妇产科在线对我的采访,也感谢妇产科在线多年来对妇产科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正是你们这样的媒体给妇产科带来了更多活力,也带动了学科的发展。

    指南对疾病的治疗是大的框架,毫无疑问任何疾病的诊治都离不开指南。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指南和规范,国外如美国、欧洲都有各自的指南,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指南。这说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疾病治疗的认识有差别,正是基于这些差别,才使得在治疗疾病时,既要考虑指南的问题,也要考虑诊治的个性化问题。曾有人说 “不按指南操作可能毁害一个人,按指南操作可能毁害一群人,因为指南不一定是对的”; 第20届NCCN年会于2015年3月12日至14日在美国弗罗里达州好莱坞市举行,会议在肯定指南作用的同时,也被些许专家提出异议,甚至受到了一些新的非议。可以说既有赞美又有批评。

    子宫内膜癌的特点是患者以年龄大和具有合并症的女性居多,在筛选治疗措施时,要做到分层筛选, 哪些患者适合手术、哪些患者适合手术之外其他治疗方式,指南与个性化治疗必须良好结合,才能给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带来好处。

 

    妇产科在线:我们都知道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可能有两种情况,一个是雌激素依赖性,另一个是非激素依赖性,而其中以浆液性癌的肿瘤分化差,恶性度高。请您讲解一下对于浆液性癌的治疗重点有哪些?
    张师前教授: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类,一类是激素依赖型,即Ⅰ型子宫内膜癌,另一类是非激素依赖型,即Ⅱ型子宫内膜癌。Ⅱ型子宫内膜癌是以浆液性乳头状癌为代表,同时还包括透明细胞癌等特殊类型。Ⅱ型以浆液性乳头状癌为代表的非激素依赖型肿瘤恶性程度高,比较隐逸,一旦发现多为晚期,这是本类型疾病的特点。对于这类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最近几年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浆液性乳头状癌提出了如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学说,所以要进行这类患者的筛查,尤其是遗传学筛查。现在宫颈癌的预防是进行宫颈涂片检查,而对非激素依赖型的子宫内膜癌应把以细胞学为基础的综合筛查提到议程上。这类患者一旦有症状,要通过宫腔镜检查或是诊刮确诊,并做好评估,因恶性程度高,评估后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果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治疗,首先要选择规范的全面的手术分期,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再选择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甚至靶向治疗。

 

    妇产科在线: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年纪较大,且有较多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那么对于患者的耐受情况应该如何在术前做到完善的评估?
    张师前教授:所有肿瘤患者在进行治疗前,都应该进行全面评估,才能进行治疗,做到有备无患。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性刮宫,获得病理结果后马上就做治疗或是手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必须先在治疗前做好全面评估。
    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手术前要全面、客观的进行评估,首先要运用MRI判定子宫肌层受累的深度,子宫颈有无受累,周围脏器和淋巴结有无受累,做良好评估之后才能对症治疗,否则会使后续治疗非常被动。即使有病理学证据的子宫内膜癌或是宫颈癌患者,也一定要进行影像学和全身状态的评估。因患者年龄的增大,心血管和肺的功能都在减退,能否耐受手术和术后其他治疗,以及手术干预之前是否存在有消化系统疾病等的合并症,这些都关系着患者的预后。评估不仅是对肿瘤本身的评估,同时对全身也要进行合理评估,包括肺功能、心血管功能的检查,有无隐逸的下肢或其他部位的血栓等。
 
    妇产科在线:您自己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经常发布一些精彩的学术内容,受到了很多妇产科医生的欢迎。想您谈谈作为学术专家在传播学术进展和对基层医生进行指导方面的心得和未来的规划。
    张师前教授:我建立微信公众号基于两点考虑,第一是传播正能量,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看法与大家沟通和交流;第二是做专业知识的二传手,能够把我的专业知识,正确的传播到基层医生、年轻医生,让患者及其家属也能够了解相关知识,做到医患之间的沟通互动。目前的医疗环境要求临床医生不能束之高阁,而是善于并乐于与患者沟通交流,往往出现医患矛盾都在于沟通交流不够。我建立微信公众号的初衷是帮助我们妇产科医生,实际也是帮助我们医生自己,提高我们的学术素养,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同时建立医患之间的沟通平台。

 

    妇产科在线:今年是微创大会第十个年头,这十年也经历了很多风雨,请您讲一讲您对大会的期望和寄语。
    张师前教授:由北京市妇科微创诊治中心、国家卫计委妇科内镜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微创论坛,在郎景和院士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段华教授的精心策划下,经历了十年的风雨,今天要进行第十届的妇科微创论坛的学术活动,在此我仅以我个人名义,对学术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感谢以段华教授为核心的北京妇产微创中心对全国妇科微创工作所做的卓越贡献,为全国的妇科内镜工作增添了一个平台。希望妇科内镜论坛越办越好,为中国的妇科微创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