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在线:陈主任,请您谈一下目前妇科微创以及妇科肿瘤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以及您在这方面都作了哪些工作?
陈主任: 以前所谓的微创理解为将腹部的开刀变为腹部的打孔的手术形式改变。后来大家理念有了转变,虽然是腹部打孔的手术方式,但是腹部内部切除的范围和开腹手术是一样的,所谓的微创只是腹部是少了两个切口,实际上手术范围和创伤并不小。之后在理论上又进一步改革,什么是微创,考虑到除了伤痛以外,器官功能的保留越来越重要。妇科角度如保留生育功能,保留卵巢功能,如宫颈癌只切除宫颈,保留子宫,使患者术后可以正常生育。不仅是妇科,这也是所有外科手术的方向,提高生存率的同时还要提高生活质量。大家都在探索,目的是术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量保留器官功能,这是大家研究的方向。
妇科肿瘤,大家比较关注卵巢癌,因为卵巢癌一旦发生,癌症分期都会比较晚,死亡率相当高,到目前为止,妇科恶性肿瘤中前三的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死亡率最高的是卵巢癌。另外,宫颈癌的发病率很高,随着性传播疾病越来越多,导致宫颈癌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这两方面是大家研究的热点。
我着重研究的是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相对来说没有卵巢癌和宫颈癌发病率高。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出现很多胰岛素抵抗疾病,富贵病越来越多,如糖尿病,随着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包括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单纯和复杂不典型病变发生也越来越高。但是对这方面关注的人并不很多,因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处理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单纯和复杂病变可以药物保守治疗,不典型病变可以把子宫切除,内膜癌一般早期病变比较多,做子宫切除和淋巴清扫就可以。
我之所以做这方面的研究,因为虽然对疾病处理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疾病人群尤其癌前病变这个阶段的患者数量比较大。现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一般的治疗是给予激素治疗,治愈后缺少后续的治疗和宣教等措施,然而其背景疾病如卵巢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的存在,因此会使得疾病反复发作,患者一次次承受刮宫等治疗的痛苦,甚至疾病进展为子宫内膜癌。所以这些应该是需要更多的关注,一方面是疾病早期的治疗和治疗后规范化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是早期的子宫内膜不典型病变和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处理。
现在因为生活方式和饮食的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很多是年轻的患者,这些患者包括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患病之前要高。按以前的要求,子宫内膜不典型病变治疗首选方法是全子宫切除,切除后很多年轻患者就没有了生活质量和生育功能。所以现在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和残留癌前病变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研究,是我们着重研究方向。
目前我们做的是随机对照临床实验,临床实验在国内越来越被重视,但做起来很困难。原因是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自身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另外,必须要有规范的实验质量控制和严格的随访。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在做一项子宫内膜癌的多中心的临床实验,希望以后能够把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做好。除了临床研究, 我们也做基础研究,努力把这一方面做深做透。基础研究主要对胰岛素抵抗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什么原因造成子宫内膜癌发生进行进一步研究。去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两年一次的亚洲妇科肿瘤大会上,我们针对子宫内膜癌从临床到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会发言,引起不少同行的兴趣。
您对如何处理妇科手术中的并发症有何见解?
陈主任: 手术当中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如何处理,另外是与患者的沟通。如果出现并发症,需要尽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合作把患者的并发症处理好,尽量让患者能够很好的恢复。另外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与患者沟通。首先要求医生在术前充分的预攻,尽量不要发生意外。如果患者病情确实比较复杂,手术前要邀请好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协助一同手术,如果手术中真的出现疑问和问题,应该让相关科室医生来看,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怕麻烦和手术的花费,毕竟一期手术损伤的恢复要比二期手术要好的多,要对患者负责。一旦发生意外,需要比较坦诚的与患者沟通,大家一起努力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