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景中,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教授,任台湾妇产科医学会学术期刊编辑、前台湾超音波医学会监事、现任秘书长,台湾围产期医学会副理事长和学术周刊副主编。 

曾获台大医院北美校友基金会-母校最佳主治医师奖;台大医院最佳主治医师第一名;台湾最佳100名临床医生奖项;已经发表了近SCI文献100篇。诊断专长和研究重点包括:围产期医学、胎儿异常诊断及产前、产中处理,立体超音波、植入性胎盘诊断及手术、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妇科肿瘤高阶扫描。

施景中教授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曾受邀在国际妇产超声大会(ISUOG)、 世界超声大会(WFUMB)、世界妇产科大会(FIGO)等专题演讲。在过去的几年,奔波在海峡两岸,为促进两岸的妇产超声学术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亦担任浙江邵逸夫医院及南京鼓楼医院的客座教授。 

 

妇产科在线:三维容积技术是随着产前诊断的需求而发展的,比如胎儿颅脑中线结构、胎儿颜面部及胎儿畸形三维形态的观察,胎心STIC技术的应用,包括您对胎盘植入的研究也用到了三维能量的技术,但很多医生对三维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疑惑,他们觉得三维/四维只是厂家的噱头,对诊断并没有意义。您对产前诊断有着丰富的经验,请您就三维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做一些客观的评价和阐述。

施景中教授:我最早在1998年就提出使用三维彩超观察胎儿颜面与胎儿耳朵的空间相关性,确认是否存在小耳症、低位耳朵等异常,三维彩超确实存在很多必要的诊断信息,是二维彩超无法检查出来的,所以我认为三维彩超对临床诊断是有帮助的。超声最早从A超到B超,从一次元到二次元,进展到三维、四维彩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很多利用这个技术给胎儿做影像作为纪念照片,这在世界超音波医学会的立场是不鼓励的,除非是诊断行为中同时施行。三维技术在各领域和各个方面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如颜面发育异常、植入性胎盘、STIC技术等二维无法达到的诊断层面。

 

妇产科在线:通过三维技术常常可以帮助诊断胎儿颅内结构异常,如胼胝体、小脑蚓部等,但由于胎位、扫查切面、操作者的经验或对三维技术理解等问题,会影响三维图像的获取。如何获取比较好的三维图像,如何结合三维的技术,比如多平面/TUI/反转模式来帮助诊断,您是否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些经验?

施景中教授:要获得比较好的颅内结构三维图像,在产前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颅内的扫查要透过骨缝,骨缝比较小,颅骨钙化,超声的图像不会很清晰。所以检查过程中,尽量选择骨缝较开的地方,但也只是一部分图像较为清楚,其他部位没有太好的办法得到清晰的图像。多平面模式我认为有帮助,现在ISUOG对于胎儿扫描指南有报告说需要扫描三个轴状切面,冠状切面四个,矢状切面三个,但并不是每个胎儿都会有很好的位置和姿势让我们把所有的切面都扫描到,所以我们可以使用三维,帮助我们得到其他传统技术无法获取的图像。

 

妇产科在线:即使通过三维技术获得正中矢状切面,很多医生对于如何诊断也没有太多的经验。有时他们会特别纠结于通过测量值(如胼胝体的厚度、蚓部的大小和面积)来判断结构是否正常,但问题是我们并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标准值。您是如何通过形态的观察或者一些定量分析来帮助诊断中线结构的异常?

施景中教授:正中矢状切面扫查,我认为对后颅窝的异常有很大的诊断价值。胼胝体厚度,小脑蚓部的大小和面积,重组后的影像常常不能给我们一个很精确的测量值。目前我不建议去测量胼胝体厚度,小脑蚓部大小等这些数值,但可以主观上判断其发育是否正常。因为骨缝的回声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值等一些定量的分析目前可能对于临床诊断的帮助不是很大,最主要的是标准化数据库的问题。若使用形态观察,在矢状切面可以看脑干、小脑蚓部和小脑幕的位置,根据这些可以对后颅窝最常见的异常进行比较精确的鉴别诊断,如Dandy-walker畸形、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小脑蚓部发育不全、Blake小凹囊肿、后颅窝池增大等。

 

妇产科在线:MRI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脊柱成像方面有很高的分辨率,是其优势,您如何看待三维超声和MRI各自在产前诊断方面的应用?

施景中教授:磁共振的优势是避免骨骼引起的回声衰减,这是其最大的优势,而且任何超声比较不好扫描到的切面图像都能够得到。超声的优势是价格,还有方便,大家容易接受,是产科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另外,胎儿的磁共振因为目前临床开展得不多,所以对同样的影像不同的放射科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判读。所以我认为三维彩超对医生来讲是最基本的工具,可以在遇到一些超声没有办法确认的问题的时候,再去进一步做核磁共振。磁共振可以得到一个全面整体的评估结果,对于脑回、脑沟、皮质的发育、灰质白质的分化,会得到比三维彩超更加确切的信息。

 

妇产科在线:您对于胎盘植入有很深入的研究,包括对胎盘植入的程度进行了分级,通过影像学评估可以有效地指导治疗和处理。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和二胎政策的开放,应该会有更多的医生可能面临胎盘植入的病人,请您帮我们总结一下如何通过超声、三维超声更准确地诊断胎盘植入及判断植入的程度?

施景中教授:植入性胎盘的诊断,超声的检查可以分为灰阶、彩超和三维能量多普勒三个方面。灰阶最有意义的一点是胎盘后方的回声阴影区消失不见,或变薄,或变不规则,这个提示肌层有被胎盘侵蚀到,是胎盘异常侵入肌层的证据。灰阶超声可以看到胎盘里有不规则的血管窦,内可见血液流动,这两点是灰阶超声中最常见的超声波征象。

彩超的部分最主要的是在胎盘和子宫或膀胱之间,交界面有非常强的血流信号,血流必须是高流速、低阻力,流速在文献报告中最大流速测值必大于15cm/s以上。但就我个人经验来讲,数值定在30会更有意义,定为15会导致假阳性率增加。

三维能量多普勒最主要的是通过三维数据库,采集血管三维成像之后,旋转出冠状切面,观察胎盘底部血管是否有隆起变成一个连贯的血管图像。连贯的血管提示血管增生有异常,就有可能是胎盘植入造成的。三维能量多普勒除了能够帮助提高胎盘植入的诊断之外,还可以帮助找出异常植入的胎盘区域,这是灰阶和彩超做不到的。

就目前的筛检方法,我认为绝大部分高风险的植入性胎盘,有超过九成以上都可以借助这个方法来诊断。所谓高风险即如果前置胎盘加上前胎剖宫产,会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出现植入性胎盘,依据上述的诊断标准会有九成以上能够诊断出。如果不是高风险,如胎盘在子宫后壁,没有跨过前次剖宫产伤口,或在子宫上部,或其它一些比较少见的位置,使用超声可能无法在产前进行很好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