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谢红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妇产超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妇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优生优育协会产前超声诊断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预防先心病群体干预超声产前筛查专家组组长,广东省超声诊断及超声介入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近年来从事产前超声诊断和超声适宜技术研究和推广,每年筛查和诊断胎儿畸形1000多例 ,胎儿先心病和唐氏综合症的超声检出率高达 98%以上,在全国会议和各地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专题演讲和授课500余次。

 

 

    妇产科在线:超声心动图具有无辐射,方便,可重复性及动态观察等优点,是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检查的最常用方法,您是国内这方面的专家,如何看待超声技术在胎心诊断方面的应用?   


    谢红宁教授:胎儿心脏畸形在胎儿全身器官发育异常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每年全世界和全国的报道的先天出生缺陷都是以心脏畸形为主。一个心脏病孩子出生,尤其是比较严重的复杂性心脏病,需要做几次手术才可以纠正,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所以早期筛查和检测出胎儿心脏畸形是非常重要的产前诊断任务。

 

    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方法有限,现有影像诊断技术中的CTX线不能用于胎儿核磁共振技术对于心脏畸形检查仍然处于研究阶段,安全性尚未得到明确结论产前诊断技术中的染色体及基因检测等,也只能作为发现心脏畸形以后的进一步诊断手段,无法筛查和诊断出以形态学改变为特征的心脏畸形。因此,目前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的超声技术是发现和诊断胎儿先心病的唯一手段,其诊断效能也得到公认,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心脏超声检查技术具有超声成像特有的物理局限性和诊断的经验依赖性,又存在较高的漏诊和误诊率,因此它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好了能够正确诊断,没有认识其局限性而过度依赖会导致一些不好的结局。因而在应用时应从两个方面看问题,既要肯定它的优越性,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应用过程需注意发展其优势,这样对胎儿心脏异常的检出有重要意义。

 

    妇产科在线:作为广州市预防先心病群体干预超声产前筛查专家组组长,您牵头建立了广州市胎儿心脏畸形产前筛查技术标准,并配合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了超声技术推广,请您给大家讲一讲目前推广的程度及未来的工作方向?   


    谢红宁教授:广东省前几年胎儿心脏畸形的发生率比较高,因此广东省卫生厅、广州市卫生局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两年前由广州市卫生局牵头组织广州市几家大医院的产前超声诊断专家一起,成立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干预协作组,本人作为专家组组长,负责产前超声诊断项目的实施和培训。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采取行政投入和干预的模式,专项资金用于先天性心脏病超声筛查培训,对市内各大助产机构的产前诊断骨干进行专项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培训,理论授课后还要派骨干到有培训资质的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践操作,在这种相对规范的培训模式下,我们培训了广州市各大助产医院的超声检查骨干,这些骨干回去后又去培训他们自己医院的医生,我个人认为这种模式还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经过培训的医生回去以后基本能够对先天性的复杂心脏畸形做一个比较好的筛查,从转诊到上来的病例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诊断基本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

 

    这种行政参与的模式克服了以往以医院为单位牵头技术推广模式有限的不足总的来说,我觉得行政干预加上专家参与的技术培训是现阶段一个比较好的实践模式,对广州市先心病筛查的提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至于以后的发展,随着技术的培训的多样化,我们还会发掘一些更好的模式,除了手把手培训以外,还会建立疑难病例数据库,比如采用三维技术采集的疑难病例库去培训年轻的医生,是我们以后的培训方向之一。

 

    妇产科在线三维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胎儿先心病的诊断,可以提供心脏大血管的时间,空间相关的超声信息,帮助先心,特别是复杂先心的诊断,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应用三维技术进行胎儿心脏扫查时应该特别注意的要点。   


    谢红宁教授:这个问题比较专业。一个熟练的产前超声诊断医生可能不需要采用三维技术去做胎儿心脏畸形的检查、筛查和诊断,但是胎儿心脏的检查跟其他结构检查不一样,胎儿身体其他结构异常(比如头颅、肢体异常)通过静态的一个或某几个切面可以发现和诊断畸形,而胎儿心脏是一个跳动的器官,成人一般每分钟60-80次,胎儿是每分钟120次,这么快速跳动的器官结构在一个、几个即使是十几个切面上,都不一定能很全面地诊断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目前发展的三维、四维的STIC技术,即时间-空间相关的成像技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把整个立体的信息都整合出来,病人离开后我们可以对复杂心脏的每一个切面进行回放和后处理成像,从无数切面和角度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获得有诊断价值的切面,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连贯的空间的诊断信息,我个人认为对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来说STIC是目前最好的技术。

 

    随着胎儿先心病筛查技术的普及,以后复杂先心病病例会减少,对于新人来说,他们的培训面临见识的病例少的问题,如果能够应用STIC技术把疑难病例的超声信息储存起来建立完整的病例数据库,对于技术培训和学术的交流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所以从精确诊断和培训交流两方面来看,我个人认为STIC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还是很有必要性。

 

    同样STIC技术也存在有局限性,比如所有二维的伪像都可能成为其伪像,还有技术的应用需掌握较高的技巧等,如果没有掌握采集技巧以及分析技巧,在应用的过程中会觉得很难,这也是为什么STIC技术难以广泛普及的原因。因此应用时也要把它看成双刃剑,既要发挥其优势,又要认识和避免其局限性,要发展、要培训,掌握好这门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妇产科在线:基层医院由于设备相对落后,技术条件差,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较低,尤其三维技术难度大,对于胎儿心脏筛查技术在基层机构推广,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您有什么建议。

 

    谢红宁教授:部分基层医院产前诊断技术水平不高,投入的设备不符合要求,会造成严重畸形的漏诊和误诊,但是如果是有助产资质的医院,我个人认为医院承担的产前检查义务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胎儿生长发育的普通检查,还应当承担起筛查严重出生缺陷的义务,此类医院应该配备符合产前筛查基本要求的设备,加强技术培训。广东省大部分基层医院都比较重视这一问题,投入很多设备,但是专业人员培训需要加强。

 

    卫计委现在非常重视产前超声技术的人员培训,今年开始组织各地专家对基层医院进行胎儿畸形筛查的免费培训,估计以后也会逐渐把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作为独立内容进行培训。我个人认为目前基层医院的培训宣传一定要到位,助产机构有义务、有责任把胎儿心脏畸形筛查列为日常的产前检查项目之一,另外一些危害较大、预后较差的畸形,作为助产机构一定要重视,在全国专家和同行们共同努力下,我相信这个经验依赖性的产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技术的培训和普及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