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在线:狄教授您好,首先预祝第二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胜利召开。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席,能否请您谈谈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最初举办的宗旨和背景?

狄文教授: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是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丰有吉院长和浙大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谢幸院长共同创办的。当初创办这个论坛,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发挥沪浙两地医学上的优势,大家共同来促进学术交流,如果一个省开这个会,参加的人员、学术档次可能会比较有限,两个省、三个省开的话会提升一个档次,从而有利于学术交流和共同提高。
正如郎景和教授在开幕式上所讲,上海、浙江、江苏人杰地灵,经济文化卫生发展迅速,极具地区和人才、技术优势。妇产科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均列前茅。上海和浙江在医学上有很多优势,而且上海医科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一直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沪浙两地经常开一些学术会议,包括我们有一些课题的鉴定、研究生的答辩,我们都请浙江的专家,浙江也请上海的专家。后来江苏省也加入进来了,所以我们就搞成了长三角学术论坛,从而大大推动长三角地区妇产科事业的发展。

妇产科在线:在去年第一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今年的第二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与去年相比,在会议组织和学术内容上都有哪些变化?

狄文教授:第一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是去年在浙江嘉兴召开的,主要是上海和浙江两个地区的医生参加,与会人数300多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今年多了江苏省的参与,我想相比去年,本届会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就是会议规模大了,去年只有上海、浙江两个省市,今年由于增加了江苏省,参会人数大大增加,达到500余人,会议规模得到很大的扩展;另外今年论坛会议内容开设了妇产科基础、肿瘤、内分泌等10个专题,基本覆盖了妇产科学所有领域,学术内容极为丰富。

其次是学术水平提高了。无论是本届会议收到的投稿论文还是专家的主题演讲,质量都比以前有很大的高,这是我们今年主要的一个变化。特邀报告里我们邀请了巴德年、顾建人两位院士以及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郎景和教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曹泽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一飞教授等全国著名专家来讲课,另外我们还请了江、浙、沪、京等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作一些专题报告,同时我们是从几百篇论文中精选出二十几篇来作报告,学术水平和质量都有很好的保证。

妇产科在线:正如您所说,本次论坛开设了妇产科基础、肿瘤、内分泌等10个专题。能否请您谈谈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既个讨论专题?各专题论坛有哪些特点?

狄文教授:妇产科是一个二级学科,其下还设有妇科肿瘤、高危妊娠、产前诊断、妇科内分泌、计划生育、生殖医学等类别较多的三级学科,我们选了这样九个专题,再加上妇科基础研究一共是十个专题,都是目前我们妇产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比如说肿瘤,如何切除肿瘤保留生育功能。再比如关于盆底的研究、腔镜、比如产科的产前诊断、生殖医学中的辅助技术都是国内外发展比较快的一些领域。上海、江苏、浙江在这些方面是走在国内前列的。所以我们选择这样几个专题都是大家经过反复考虑,让参会医生通过这个会议在学术和临床上有所提高,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基于这一目的,我们考虑到给住院医生讲太高深的内容和给主任医师讲太浅显的内容都会使其不能得到提高,所以在专题报告和大会发言中我们都选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文章。比如宫腔疾病的筛查,这是一个新的东西,刚开始做大家都很感兴趣,虽然做的单位不多,但是有很强的推广意义,我们也选入了大会发言。还有就是一些在学术上有不同观点的东西。比如宫颈糜烂,现在国外教科书都没有这个概念,国内第七版教科书也取消了这个概念,在这次大会上我会就这一概念和大家进行交流和讲解,宫颈糜烂以前需要做激光,现在则不需要。这些新的观念一定要让大家知道。这些知识就通过我们这个学术会议让广大医生都能有所提高。这次我们还专门设立了基础专题组进行基础医学的讨论,妇科领域有很多的研究生和年轻医生在做基础研究,我们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在一起进行交流。这是第一届会议所没有的。而且我们还请了一些在国内基础医学研究中很有成就的人来组织会议,请他们给这些年轻的医生和研究生讲应该如何搞科研,比如复旦大学李大金教授,仁济医院郭孙伟教授等都会有非常精彩的发言。

妇产科在线:学术交流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妇产科在线这样一个及时传播新进展的专业医学网络媒体,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才能切实为广大妇产科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服务?

狄文教授:当然首先非常感谢妇产科在线这个网站,为我们妇产科医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妇产科的发展动态,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同时作为我们妇产科医生,也希望这个网站能做的更好。我个人认为,作为这样的一个网站,它的服务对象是妇产科医生,每位妇产科医生都会有不同的需求,面临不同的服务对象,有的是在大城市,有的则处于基层,希望你们各方面都能兼顾到,不要只关注一些高端的、很精的东西,这些东西很多基层妇产科医生可能用不到。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医院、不同层次医生的需求。第二就是希望能够多一些实用性的东西。国外有个CME,就是一个医学继续教育的栏目,这个栏目非常好,能够让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最后还是希望这个网站能够多提供一点国外的文献,因为国外的一些网站通常只提供文摘服务,很难满足广大临床医生的需求。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扩充资源、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当然需要肯定的是,你们的工作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妇产科在线:作为妇产科领域著名专家,您对参会的中青年医生和科研人员有什么希望和要求?能否请您对中青年医生的成长提点建议?

狄文教授:因为我也是一个中青年医生,所以不敢说我给他们提什么建议,作为我们中青年医生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规范,在规范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在最近的一次讲课中,我总结出很多国外医生的发明创造都是在四十岁左右,虽然医学是一个经验学科,但是还是要有创新,当然这个创新是在规范基础上的创新。

再一点就是希望广大临床医生还是要把基础打好,因为医学毕竟是一个经验性的学科,医生还是要不断超越的。在美国、台湾等地,很多医生都认为自己应该感恩于病人。所谓医生感恩于病人就是医生的每一个提高都是病人提供的平台,国外很注重这一点,而我们国内在这方面则比较欠缺,导致了一些不和谐医疗事件屡屡发生,这是我们急需改进的,在这里希望能借“妇产科在线”这个强势媒体呼吁全体医生行动起来,牢固树立忠实为群众、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为患者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