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1998-2001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攻读临床医学博士,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后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一直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参与编译《妇产科临床思维》、《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等专业书籍,并开设专家门诊,已发表论文10余篇。关于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的相关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擅长围产保健、高危妊娠、产前诊断。
妇产科在线:张教授您好!第一届北京大学母胎医学新进展研讨会在今天召开,我们看到许多各级从事产科临床、产科超声、产前筛查及诊断医护人员来到会议现场,请您简单谈谈我国围产保健的现状和新进展。
张晓红教授:建国以来我国的围产现状,其实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产科是一个特别古老的学科,从古至今女人都在生孩子,其实围产科远早于其他科室,尤其咱们国家这几年的围产科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地区性的医学发展不均衡也是非常明显,比方说我去过西部,像广西等比较偏远的省份,目前还是处于比较艰苦的情况,围产保健各方面受到很多的制约。但是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围产保健水平基本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刚刚得到的消息,北京市在2012年度孕产妇死亡率又冲低,成功地控制在医疗范围之内,在今年这么高的生育压力的情况下,这个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现在都公认产科不单是产科,包括胎儿学,母体学,围产学组成一个新的医学体系,而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很大的进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希望在各个学科都能够赶上国内先进的步伐,这也是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对各级医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学到更多的医学新进展这方面的知识,尤其胎儿学的部分。目前在北京的二级以上的医院,虽然承担了很大的分娩任务,但是对胎儿的关注还是不够,在这次的研讨会中也有胎儿方面的授课,是关于在胎儿异常的部分,希望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关注妈妈的同时关注胎儿,做好预防胎儿异常提前发现,减少出生缺陷。
妇产科在线:您认为目前防治出生缺陷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做的工作?
张晓红教授:其实我国是高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的预防是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出现,但控制它的发生是很难的,涉及到大环境,包括空气、水等各方面综合因素;二级预防就是问题已经发生了,能不能早发现,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就是宝宝出生了,有什么问题我们及早地治疗。事实上一级预防不好做到,我们国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作为二级预防来讲,主要由产科医生承担,但是二级预防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从医生的角度,在产前保健过程中,是否关注到这个孩子,是否有防治产前出生缺陷的意识,是否对妈妈有防治出生缺陷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给妈妈提供产前保健的知识,如何防治出生缺陷的知识,这是目前我们努力在做的二级预防工作。三级预防方面我们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北京市、各省的筛查,新生儿出生疾病的早期发现等,但是总体来讲在这方面任重道远。
妇产科在线:您如何看待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领域的新进展以及应用。
张晓红教授:北京市现在将近20万的孕妇,哪些是出生缺陷的高危,我们必须进行产前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产前诊断,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我们做产科诊断的医生称“熊猫大夫”,实际上是非常稀少,要承担这么大量的工作,依靠什么工具解决呢,实际上就是一些新的技术。比如在产前筛查新技术,在这次的研讨会中有提到过,例如母亲的外出血这种无创检测,筛查也非常好,在我们的国家一直没有准入,这种新技术在临床名不正言不顺,在应用时是冒很大的临床风险,所以对于这种新技术,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你们媒体的平台,希望政府适当给予这些新技术一些扶持措施,这种新技术目前为止在临床上受到各种的限制,也许是两三年之后,也许是五年之后,我相信它在临床上会得到真正的拓广,另外有很多地方可以从这个新技术上获益,很好解决目前产前诊断的空缺。
妇产科在线:目前龙年生育高峰,产科超生方面有巨大的工作压力,您如何看待产科工作现状?
张晓红教授:目前我知道咱们妇产科在线有很多的专业人士,我也想借此对广大的妇产科医生说几句话。的确,今年龙年的生育高峰,现在北京市有多少的龙宝宝还没有得到统计的数字,但是就我们医院来讲,来诊量增加20%到30%,加上各种的高龄的孕妇,都到医院来分娩,所以就我们这些综合医院的产科来讲工作量是非常大。
如何承担这个压力?产科医生相当不容易,需要内科医生的缜密思维,需要外科医生的决断,该出手时就要出手,绝对不能错过时机,同样也需要儿科的知识,因为小宝宝出生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产科医生和护产士。其实产科是一个不好看的科室,但是同样我们也从其中得到超强的成就感。在产科的学科领域,年轻的医生成长是非常快,可能我不能给她们很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但是我一定会给她们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给她们最好的培训,让她们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另外主治医师跟病人接触最多,这种一线的工作不是任何人都能承担的。如何看待这些产科问题,其实就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承担压力,因为处理时机的一点点延误,就关系到母子的两条生命。希望每个妇产科从业人士都能善待这种压力,毕竟我们的工作是在造福一个家庭,造福一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