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往卵巢癌药物治疗以化疗为主,直到奥拉帕利登陆中国,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的卵巢癌靶向治疗药物,它的上市可谓是卵巢癌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近日,《PARP 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专家共识》出台,妇产科在线采访到撰写专家组成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妇科程文俊教授,就共识的主要内容、共识中关于PARP抑制剂的应用推荐及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意义等给予介绍。


采访视频


   

1、妇产科在线:作为《PARP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专家共识》撰写专家组成员,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共识的主要内容?


程文俊教授:这份共识是由马丁院士牵头,组织全国妇科肿瘤专家,尤其是在卵巢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经过严谨地讨论分析后共同制定、撰写的。共识制定当时正值国内第一个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即将上市。PARP抑制剂作为卵巢癌治疗的一类全新机制的药物,相关研究很多,要应用好这类药物,大量的信息需要了解。如PARP抑制剂具体适用范围、作用机制及药物安全性数据等,国内的许多临床医生对这些问题的掌握并不全面。基于这种背景,马丁院士牵头国内妇科肿瘤领域专家经过详细讨论后出台该共识,旨在通过系统阐述PARP抑制剂的作用机理、适应症、安全性、用药注意事项等,给予广大妇科肿瘤医生更好的用药指导,从而使具有适应症的患者得到最大的生存获益。


2、妇产科在线请问参与撰写共识的专家组认为PARP抑制剂治疗卵巢癌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程文俊教授:卵巢癌是对女性威胁最大、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传统的治疗方案是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R0)后行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铂类敏感的卵巢癌患者经此治疗后,通常预后较好,但是随着疾病进程,会因为多次复发和反复使用含铂化疗,其疾病缓解期逐渐缩短,最终发展成铂耐药。因此,找到一种有效的药物进行维持治疗使卵巢癌患者获得最大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无铂间期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PARP抑制剂治疗可以达到明显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无铂间期的目的。另外,许多临床专家也对此给予肯定,认为铂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应该会有生存获益。在今年10月份召开的ESMO大会上,公布的SOLO-1研究结果也证实了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对有g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作为一线维持治疗相比安慰剂组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长达3年,这非常令人振奋。


对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大约13%的患者通过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可实现5年以上的长期疾病不进展获益,而且在服药过程中,安全性较高,患者整体的生存质量也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3、妇产科在线:请问共识对临床应用PARP抑制剂的主要推荐意见有哪些?


程文俊教授:共识中对于PARP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主要推荐用于铂敏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的维持治疗。此外,SOLO1研究证实奥拉帕利用于BRCA突变卵巢癌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的研究也显示出很好的疗效(延长PFS达3年),并且还有很多相关的临床研究在进行当中。总的来说,PARP抑制剂作为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是比较明确的,无论BRCA基因突变与否,均可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其中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的获益更明显。


4、妇产科在线:该共识中提到了3种PARP抑制剂,专家组认为这三者之间有何差异? 


程文俊教授:PARP抑制剂的种类较多,目前美国获批的为奥拉帕利、鲁卡帕利和尼拉帕利三种。根据三种PARP抑制剂的各自研究显示,三种药物的疗效相似,不良反应不同。奥拉帕利是第一个在欧美上市,也是第一个在我国上市的PARP抑制剂,累积病例数最多、安全性数据最完全、3级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通过前期应用的结果来分析,奥拉帕利不良反应较低,应用是比较安全的,而尼拉帕利的血液学毒性可能相对较重,但是这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数据的分析。总的来说,PARP抑制剂能够让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得到明显获益。


结语


PARP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卵巢癌靶向治疗药物,为卵巢癌治疗带来希望的曙光。现在,奥拉帕利已经在国内成功上市,并陆续应用于临床。而如何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应用该类药物,以使患者的临床获益最大化,是目前需要着重处理的问题,相信《PARP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专家共识》会使PARP抑制剂应用有理可循,有据可依。


专家简介

程文俊教授

程文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卫生部妇科四级内镜培训基地主任。第七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获得者。江苏省“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领军人才。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镜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002至2005年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M.D.安德森肿瘤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基础研究项目,发表SCI论文2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80余分。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专家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