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高达20%~25%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可能出现先兆流产的症状,其中近一半出现先兆流产的患者最终流产,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对于此类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继续妊娠的关键。在本期的优秀病例分享中,台州市中心医院杜二球副主任医师大家带来了一例典型案例。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

年龄:31岁

就诊:2024-03-01就诊于台州市中心医院


病史采集


1、主诉:停经2个月,阴道出血4天。


2、现病史:平时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23-01-02,停经2个月,阴道少许出血4天,无明显腹痛,无阴道肉样组织排出。


3、既往史:复发性流产(RSA)3次,检测均未发现异常(2022-01胎停育行人工流产,2023-06孕1月余胎停育行人工流产,2023-10孕2月余胎停育行药物流产后残留,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术中未发现宫腔结构异常)。


4、月经史:12岁初潮,4~5/30,末次月经2023-01-02。


5、婚育史:G3P0,胎停育3次,初婚,夫妻关系和睦。


6、个人史:无特殊病史。


7、家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8、体格检查:血压110/60 mmHg,呼吸17次/分,脉搏68次/分,体温36.7°C。


9、专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可见出血,宫颈正常。


10、辅助检查

性激素检查:

2024-03-18,HCG 330 mIU/ml,孕酮15.15 ng/ml,雌二醇55 pg/ml

2024-03-22,HCG 1555.48 mIU/ml,孕酮11.82 ng/ml,雌二醇295 pg/ml

2024-03-28,HCG 14628 mIU/ml,孕酮16.57 ng/ml


超声检查:

2024-03-21,子宫内膜厚17 mm,宫内见大小5 mm*4 mm*4 mm暗区,周边回声偏强。

2024-03-31,宫内见大小19 mm*9 mm*13 mm孕囊,囊内见胚芽回声,长约2 mm,隐约可见节律性搏动。


诊断

 

1、初步诊断:先兆流产、RSA

     

2、诊断依据:

a病史:停经2个月,阴道出血4天,RSA病史。

b辅助检查:HCG升高,超声检查提示宫内暗区,周边回声偏强。


治疗


1、药物治疗:原研地屈孕酮片首剂口服40 mg,之后10 mg q8h;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 AXaIU。


2、生活医嘱: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畅情志,避免性生活,定期复查;如有不适或异常,请及时就诊。


随访


患者口服原研地屈孕酮片10天后症状好转,后继续用药60天。


性激素:

2024-04-15,HCG 74972 mIU/ml,孕酮25.99 ng/ml


其他检查:

2024-04-08,D-二聚体2.5 mg/L

2024-04-22,D-二聚体0.26 mg/L,抗磷脂抗体阴性,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均正常范围内。


超声检查:

2024-04-08,宫内见大小30 mm*11 mm*19 mm孕囊,囊内见胚芽回声,长约6 mm,可见节律性搏动,孕囊旁见范围10 mm*5 mm*9 mm暗区,内透声欠佳。右侧子宫动脉频谱:Vs=50 cm/s,Vd=13 cm/s,PI=1.62,RI=0.74,S/D=3.81,舒张早期切迹存在;左侧子宫动脉频谱:Vs=56 cm/s,Vd=7 cm/s,PI=2.58,RI=0.74,S/D=7.46,舒张早期切迹存在。


2024-04-15,宫内见大小30 mm*11 mm*29 mm孕囊,囊内见胚芽回声,长约12 mm,可见节律性搏动。右侧子宫动脉频谱:Vs=50 cm/s,Vd=8 cm/s,PI=2.25,RI=0.85,S/D=6.65,舒张早期切迹存在;左侧子宫动脉频谱:Vs=62 cm/s,舒张早期及晚期血流缺失。


2024-04-29,宫内见大小49 mm*27 mm*30 mm孕囊,囊内见胚芽回声,长约12 mm,可见节律性搏动。右侧子宫动脉频谱:Vs=50 cm/s,Vd=8 cm/s,PI=2.25,RI=0.85,S/D=6.65,舒张早期切迹存在;左侧子宫动脉频谱:Vs=62 cm/s,舒张早期及晚期血流缺失。


2024-05-13,胎儿头臀径54 mm,双顶径15 mm,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1.1 mm,可见节律性搏动。右侧子宫动脉频谱:Vs=68 cm/s,Vd=19 cm/s,PI=1.50,RI=0.74,S/D=3.85,舒张早期切迹存在;左侧子宫动脉频谱:Vs=65 cm/s,Vd=18 cm/s,PI=2.11,RI=0.74,S/D=6.16,舒张早期切迹存在。


诊疗体会


1、该病例RSA的可能原因

RSA通常指连续发生两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原因包括以下多个方面。

①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是常见原因,如夫妻一方或双方携带染色体易位、倒位等。

②解剖因素: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子宫肌瘤等解剖异常可能导致流产。

④内分泌因素: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内分泌问题可能影响妊娠维持。

④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综合征)或同种免疫异常可能导致流产。

⑤感染因素:某些感染(如TORCH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可能增加流产风险。

⑥血栓形成倾向:凝血功能异常(如抗磷脂综合征、蛋白C/S缺乏)可能导致胎盘血栓形成,引发流产。

⑦环境因素:吸烟、饮酒、接触有毒物质等不良环境因素可能增加流产风险。

⑧不明原因:部分病例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原因。

根据该患者的检查结果,对其更可能考虑血栓形成倾向。


2、RSA患者的治疗原则

对RSA患者,应针对病因治疗。

①遗传因素:建议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②解剖因素:通过手术矫正子宫畸形或切除子宫肌瘤,宫颈机能不全者可考虑宫颈环扎术。

③内分泌因素:调节甲状腺功能、控制血糖,或补充黄体酮等激素治疗。

④免疫因素: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可使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

⑤感染因素:针对感染进行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

⑥血栓形成倾向: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

⑦支持治疗: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建议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不良环境因素。

⑧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该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凝及地屈孕酮保胎治疗。


3、该病例的诊疗过程对临床工作的启示

①全面评估:RSA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遗传、解剖、内分泌、免疫、感染和凝血功能等方面,以明确病因。  

②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避免“一刀切”。

③心理支持:RSA患者常伴有心理压力,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④长期随访: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随访,临床工作中应建立完善的随访机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⑤患者教育:加强患者教育,帮助其了解疾病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

通过这些方式,临床工作可以更好地应对RSA,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杜-透明.png

病例提供医生

杜二球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台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首席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省卫生人才医坛新秀

台州市高层次紧缺人才

中国中医药协会女性生殖健康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整形美容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族学会外科分会理事

浙江省解剖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台州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

台州市医学会绝经组学组委员

台州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


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厅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获得专利1项,编著2册,发表论文40余篇。

擅长妇科生殖内分泌异常、女性不孕症、妇科良恶性肿瘤及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治,擅长妇科宫腹腔镜微创、盆底重建及生殖整形等手术,在台州市率先开展再生医学在妇产科临床疾病中的诊治,对于产前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具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