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高达20%~25%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可能出现先兆流产的症状,其中近一半出现先兆流产的患者最终流产,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对于此类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继续妊娠的关键。在本期的优秀病例分享中,福鼎市妇幼保健院林华妹副主任医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例典型案例。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
年龄:26岁
就诊:2024-05-29就诊于福鼎市妇幼保健院
病史采集
1、主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后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复查妊娠。
2、现病史:近1年多月经不规律,需药物催经,考虑PCOS,末次月经2024-05-04,月经第5天予来曲唑促排卵;排卵后用地屈孕酮行黄体支持治疗,用法10 mg q12h,服用14天后测尿妊娠试验阳性。
3、既往史:2023年诊断PCOS,开始用地屈孕酮调整月经周期,在月经周期的第15~25天服药,用法10 mg bid。
4、月经史:月经稀发,就诊前月经不规律(7/30~90天),每次需地屈孕酮撤退出血。
5、婚育史:已婚已育,2-0-1-2,剖宫产。
6、个人史:无殊。
7、家族史:无殊。
8、体格检查:血压100/70 mmHg,呼吸20次/分钟,脉搏76次/分钟,体温36.3℃。
9、专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阴道及宫颈未见异常。
10、辅助检查
性激素检查(2024-05-29):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83.83 mlU/ml,雌二醇199.30 pg/ml,孕酮12.13 ng/ml。
性激素检查(2024-05-31):血β-HCG 172.50 mlU/ml,雌二醇228.90 pg/ml,孕酮9.56 ng/ml。
诊断
1、初步诊断:PCOS、促排卵后妊娠、先兆流产
2、诊断依据:
a病史:月经不规律需药物调经、促排卵后尿妊娠试验阳性。
b辅助检查:血β-HCG升高,血孕酮值偏低。
治疗
1、药物治疗:诊断先兆流产后,调整原研地屈孕酮片剂量至10 mg q8h。
2、生活医嘱: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畅情志,避免性生活,定期复查;如有不适或异常,请及时就诊。
随访
服用原研地屈孕酮片10 mg q8h,至孕8周(2024-06-14)复诊,继续10 mg q8h服用至孕10周,从孕11周开始减量至10 mg q12h,到孕12周停药(2024-07-26)。
妇科超声检查(2024-06-14):子宫前位,子宫增大,宫腔内可见一个妊娠囊,大小约1.4 cm*1.1 cm*1.2 cm,内可见点状胚芽,可见胎心管搏动及卵黄囊回声;宫壁回声欠均匀,左侧卵巢大小约4.7 cm*2.2 cm,右侧卵巢大小约3.3 cm*2.6 cm,双侧卵巢均可见10个以上小卵泡,大小约0.3~0.8 cm。
诊疗体会
本例PCOS患者合并先兆流产的治疗过程,体现了针对高危妊娠的个体化诊疗策略。患者因PCOS存在内分泌紊乱及黄体功能不足风险,初始孕酮水平偏低(12.13 ng/ml)且进行性下降(9.56 ng/ml),提示黄体支持不足,及时调整地屈孕酮剂量(10 mg q8h)是维持妊娠的关键。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要点。(1)PCOS患者促排卵后妊娠需强化黄体支持,地屈孕酮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且无雄激素活性,尤其适用于此类患者。(2)动态监测β-HCG(83.83→172.50 mIU/ml,翻倍正常)及孕酮水平,结合超声评估胚胎活性(孕8周见胎心),是调整用药的核心依据。(3)阶梯式减停药物方案(q8h→q12h→停药),可避免激素骤停导致的内分泌波动,保障妊娠稳定性。
本例患者通过精准用药、严密随访及生活方式指导(休息、营养、心理调适),成功维持妊娠至孕12周,凸显了PCOS患者妊娠管理中“早干预、动态调、综合管”的重要性。
病例提供医生
林华妹 副主任医师
福鼎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24年,擅长妇科各种常见病、疑难杂症的诊治,如各年龄段的月经失调、难治性阴道炎、妊娠相关疾病和计划生育等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