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妇科肿瘤学发展突飞猛进,已从传统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基础上,进入了分子诊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精准医学时代。同时,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也被广泛应用。妇产科在线特别邀请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淑娟教授结合妇科肿瘤诊疗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为我们讲解妇科肿瘤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的新思路、新方法。


微信图片_20241014140436.jpg


妇产科在线:首先祝贺2024年“华山论坛”顺利召开,您作为大会主席,想请您分享一下本次大会的亮点


刘淑娟教授:非常高兴能够接受本次采访。2024第十届华山论坛是由陕西省抗癌协会主办,陕西省抗癌协会宫颈癌防治专委会承办,陕西省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医师分会协办。此次会议我们一如既往地做了丰富多彩的会议设计,主要有三大亮点。

亮点一:会议第一天设置了四个手拉手实操培训班,包括奥义学院单孔腹腔镜培训班、西京医院妇产科腹腔镜培训班、盆底基础理论与实践学习班以及宫腔镜培训班。一直以来,培训班都特别受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的喜爱。本次培训班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反响热烈,也增强了今后继续开办类似手拉手培训班的动力。

亮点二:会议在第二天开设了手术演示环节。本次手术演示覆盖了妇科的全病种、全术式,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盆底障碍性疾病、妇科良性肿瘤以及复杂的宫腔镜手术,也是前期手把手培训班基础上的一个拔升演示。

亮点三:大会理论学习阶段特别邀请到了马丁院士及全国多个学会主任委员等60多位著名专家到场进行学术讲座,同时,邀请了50多位省内专家莅临现场进行交流。希望通过本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会议模式,能够使参加华山论坛的同道们有所收获。

另外,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推进科普工作建设,大会特别设置了科普宣教比赛环节,吸引了多个医院的医生踊跃参加。各位医生通过精彩演绎,展示了他们在科普方面的才能与风采,为培养壮大科普队伍、推动医疗科普事业贡献力量。


妇产科在线:近年来,妇科肿瘤学发展突飞猛进,已从传统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基础上,进入了分子诊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精准医学时代。可否请您,结合妇科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技术,阐述一下卵巢癌的诊疗策略?


刘淑娟教授:卵巢癌诊疗策略主要可以从预防、诊断和治疗三个方面展开讲解。

  • 预防
有相当比例的卵巢癌患者具有遗传性问题,对于家族中存在的卵巢癌或其他相关癌症的这一类患者,我们需要给予重视,让她们认识到遗传风险。同时,早发现遗传突变可以帮助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期进行筛查,甚至考虑预防性手术,以降低卵巢癌患病风险。做好科普宣教,进行基因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预防卵巢癌的关键措施。

  • 诊断
卵巢癌的诊断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包括更多卵巢癌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发现。联合多种分子标志物检测可以提高诊断效能,结合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方法,使我们有了更全面、更精准的医工结合的诊断策略。

那么,不论是分子诊断的单一组学、多组学或影像多组学相关的多种联合诊断模式,为未来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筛查以及后续的精准治疗均带来了新希望。

  • 治疗
近十年PARP抑制剂对卵巢癌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随着PARP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了耐药问题,也为晚期卵巢癌治疗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而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的上市,给PARP抑制剂耐药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那么,我们也更加期待随着更多卵巢癌分子标志物的发现,能从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转化研究方面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妇产科在线: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的手术中被广泛应用。可否请您简要分享下,卵巢癌腹腔镜手术操作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刘淑娟教授:《卵巢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提到,卵巢癌腹腔镜手术操作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是选择合适的适应证,保证患者从腹腔镜手术中获益;第二是严格掌握无瘤原则,严禁术中肿瘤扩散;第三是全面探查,对卵巢癌手术要达到R0切除。

手术目的不同,注意事项及原则也可能有差异。例如,以诊断和评估为目的的腹腔镜探查手术,在手术中应该做到镜下的充分活检取材,用于明确卵巢癌的诊断和组织学类型。探查要全面仔细,判断这些晚期卵巢癌患者能否达到满意的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用于探查结束以后对下一步能否做彻底手术进行分流。同时也可以决定患者探查术后是继续完成腹腔镜手术,还是需要中转开腹手术。

对于全面分期的腹腔镜手术其实大部分是用于早期的卵巢癌和意外发现的卵巢癌,术前可能不知道患者是卵巢恶性肿瘤,腹腔镜下操作和开腹手术的全面分期手术范围一样,要规范的全面探查,避免遗漏隐匿性的病灶,不能以腹腔镜操作难度大就随意降低手术标准,例如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大网膜、肝脾区病灶彻底切除等。

对于晚期患者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由于它的终极目标是做到R0切除,所以目前原则上推荐进行开腹手术。然而,如果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团队认为有能力完成此类手术,在经过审慎的评估并综合判断患者情况后,可谨慎开展腹腔镜手术。如果术中发现不能达到腹腔镜下的R0切除,而中转开腹手术可以达到R0切除时,则应果断中转开腹手术,切勿因坚持腹腔镜手术而延误患者治疗。

特别强调,腹腔镜技术是一项技术、一种理念,不能够为了微创而微创。临床医生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卵巢癌患者在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手术质量,使患者从微创手术中得到最终生存的获益。

妇产科在线: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伴随着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及初次生育年龄的推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育需求越来越迫切。最后,可否请您分享一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策略?


刘淑娟教授: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对保留生育功能(简称“保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多年以来子宫内膜癌保育都有其严格规范的诊疗流程。但是,临床不乏肿瘤中分化(G2)或浅肌层侵犯或合并卵巢癌,并有强烈生育需求与良好药物依从性的患者,对此类患者能否保育治疗,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此外,随着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和子宫内膜癌新分期的研究进展,标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保育治疗也逐渐受到争议。例如:①P53突变型的高危亚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差,复发率高,同时易合并卵巢转移等些风险,并不是适合保育治疗的人群。②错配修复缺陷(MMR-d)低危患者,从数据上看到该类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也较差,同时还有遗传风险,那么这类患者能否选择保育治疗也存在一定争议。③另外,病灶局限在子宫内膜的G1期患者是否一定可以保育治疗?G2期浅肌层浸润的患者是否一定不能保育?

其实,随着新分期的制定,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已经由规范化诊治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时代。面对患者的复杂情况,如中分化、侵及肌层、合并卵巢肿瘤、特殊分子分型等情况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可以进行保育治疗,一定要进行多学科的会诊帮助她们进行最后方案的制定和疗程上的整体随访的全程管理。不仅要有妇科医生的参与,还需要有生殖医生、影像医生、病理医生,甚至心理医生的参与,才能够让患者从全程管理中最终获得良好的生育结局和长生存。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41014140423.jpg

 刘淑娟 教授 


医学博士  牛津大学John Radcliffe医院博士后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  妇瘤标志物专家组组长
陕西省抗癌协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陕西省“三秦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专家审阅后发布。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妇产科在线】和专家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