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勇
我崇尚厚积薄发的力量

01.jpg


1、医路有梦,矢志不渝


“这是一位神秘的租客,也是我最初的启蒙者。”若干年后,当朱晓勇回忆起他的少年时代,依然心潮起伏。


朱晓勇出生于江苏南通。念小学的时候,家有闲屋出租,来了一位“神秘”的租客。朱晓勇充满好奇地走进这位叔叔的房间,不禁被眼前景象所震撼:桌上、床边、地上堆满了一本比一本厚重的书;墙上更是贴满密密麻麻的手写纸条。看着面前这个惊愕不语的孩子,叔叔笑道,这些都是医学生理学知识,浩瀚如海,学无止境,不但要时时巩固,更需要天天更新。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朱晓勇,顿生敬仰,心想:“长大我也要像叔叔这样满腹经纶。”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位叔叔是南通医学院的生理学教授。从那时起,学医这个想法,在朱晓勇的心里开始萌芽。


几年之后,在朱晓勇就读的省重点“南通市第一中学”发生的另一件事,就像催化剂,让他从医的志向更加坚定。那天,有一位同学在体育课上猝然倒地。朱晓勇亲眼目睹救护车风驰电掣赶来,却没能挽回鲜活的生命,他想,如果我是医生,能当场起死回生,该有多好……所以,当军校提前招生准备录取他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时,朱晓勇丝毫没有动摇,因为报考上海医科大学,已是他炽热的梦想。


遗憾的是,高考那年,发挥失常,命运之手把他调剂到扬州医学院刚成立的妇产科学系。离他要进上医大的理想相去甚远。


朱晓勇很失落,学校差强人意,而作为一个男生进了妇产科学系,更是意料之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并接受这样的跨性别职业。“父亲在看到录取通知书后,将近一个月没有和我讲话,我明白,他的情感里杂糅着尴尬和担忧。当时我也安慰自己,好歹还是做医生,将来伺机转自己感兴趣的外科专业吧。”


入学后,他的公共科目成绩优异,而到了学习妇产科专业课程的时候,却松懈了很多,“大男人怎么能做妇产科呢?”,这种抵触的心理不时作祟,直到进入无锡第四人民医院实习后,才被彻底改变。


“忽然意识到,妇产科学比想象中外延更广大、内涵更深刻,更富有挑战性。而且产科与妇科差异显著,成为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必须具备温柔的内心、稳健的定力、敏捷的思维、果决的判断、过硬的技术……”


在实习过程中,朱晓勇终于认同了这个专业,屏蔽的那扇门敞开了,他开始奔跑,用汗水涤荡过去的懈怠。


态度的转变,激发了他对更多专业知识的渴求,由此萌生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念头。“考研是为了逐梦。目标毋庸置疑,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无比坚决。那是我心中的殿堂,回想起我读过的每一本妇产科专业典籍,都有红房子医院的印迹。我就像一心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而红房子就是我内心的宝塔山。”


从动念之初到最终实现,过程并不容易,朱晓勇毕业后在南通市妇产科医院三年住院医师期间,边工作边学习,既未因奋发考研而偏废临床技能的训练,也未因提升临床而松懈考研知识的累进。


02.jpg


2、师承有道,勤耕不辍


1997年,朱晓勇一鼓作气考上了上海医科大学的研究生,他的导师正是红房子医院李大金教授。李大金教授,我国著名的生殖免疫学家,杰出的医学科学家,著作等身。李大金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执着的科学精神,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当然也深深影响着朱晓勇。


“老师是个工作狂,思路开阔,雷厉风行,对科学研究痴迷于心。他有个习惯,某时一旦突发奇想,无论深夜还是凌晨,他都当即披衣下床,骑着助动车从家里直奔研究所。”


也正因为此,李大金注意到了朱晓勇这个不同寻常的学生。“他常常发现,夜阑人静的午夜,研究所的实验室里还有人,而且是睡在地板上。”


这个人,就是朱晓勇。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复发性流产。得益于三年临床执业经历的积淀,朱晓勇对妇产科学的理解,比其他应届研究生同学深刻得多,在实验动物模型上的操作,也更得心应手。由于动物模型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工具,因此科研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与各种小鼠为伴。“角色从主动变为了被动——做医生时,我是临床工作时间的安排者,比如我们讲的择期手术;而做科研时,我是实验的执行者,到了一定的时间点,就必须执行下一步操作,即使是半夜,也得干,而且必须干好。”


朱晓勇是刻苦的。那时获取文献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快捷,为了写一篇综述,他蹬着自行车去不同单位查阅现刊,经常为了赶时间忘了吃午饭。综述写好,他却因为胃溃疡被同学送进了急诊室。从养细胞接种裸鼠获取腹水到提纯抗体,从鉴定单克隆抗体效价活性到抗体干预动物模型等,他用了一年多时间,将本应三年完成的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完成了。


“说实话,这是睡实验室地板睡出来的,做实验实在太晚,回学校也没有公交车了,睡实验室不但节省了往返路上的时间,而且更大程度延长了实验时间。”


李大金被朱晓勇感动了,几次之后,他对朱晓勇说,我那床被子,你也拿去盖吧。在导师眼里,这是一块难得的璞玉。


“其实,我深受导师的影响,李老师曾说,做一个临床医生,救治的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总归是有限的。但是搞研究,着眼于解析某一种疾病机理,比如复发性流产,拯救的是一大群人,这是理想境界更高的格局。有能力的人,应该更有人类社会的担当,这也是科学的价值。”


朱晓勇的科研能力与思维方式,在李大金的悉心教诲与熏陶下,愈发成熟。


作为学生的朱晓勇,有过一次茅塞顿开的经历,他认为,那是“顿悟”。


曾经读到《Immunology Today》(现改为Trands in Immunoloby)一篇有关黑色素瘤的文献,是从白癜风的角度来研究黑色素瘤,让他豁然开朗。同是黑色素细胞这个主体,因为走了两个不同的“极端”,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疾病;但两者间必定存在密切的关联。从此,他的思维方式从多视角多维度、反向思维,否定之否定等诸多方面,得到不断提升与完善。


李大金善于激励学生创新,朱晓勇对于创新,也深有感触。


“大学时期,我就特别喜欢扬州八怪别具一格的清新文风和画风,欣赏‘六分半书’、‘漆书’等剑走偏锋的创新模式,还请善于篆刻的同学刻了一方印章‘扬州第九怪’志趣。创新性思维是从事科研的必备要素,但不管做科研也好,做临床也罢,都要有一种自我革新的意愿和驱动力。”


三年的硕士生毕业,李教授希望朱晓勇留在研究所继续做基础研究,但朱晓勇的梦想是回归临床。朱晓勇是幸运的,科研型硕士留院转做临床医生,之前并无先例。临床工作阶段,先后蒙受胡卫国教授、华克勤教授的精心指导;大妇科主任刘惜时教授对朱晓勇临床能力提升的帮助可谓不拘一格。


有人认为,朱晓勇身上多少有点民国知识分子的执拗与倔强。在他读到硕士二年级的时候,李教授对他说,按照你的现状,建议申请硕博连读。


这是多好的机会,不仅可以更早拿到博士学位,还可以很快晋升副高,是多快好省、两全其美的“捷径”,但朱晓勇婉拒了,他追求的是一种阶梯式的成长,十分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我希望硕士读过之后再去做临床医生,科学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当我觉得需要继续充电,便放下临床再去读博,在基础研究上得到新的提高,又回临床继续工作。两件事同时做,在我看来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不可能做好的。” 朱晓勇说,这样的想法,更多是来源于家教。


“从小就被母亲教育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稳健成长,我崇尚这种不争朝夕、厚积薄发的力量。” 


02.jpg


3、持之有恒,卓尔不群


重回临床,又是从住院医生做起。当时,朱晓勇心里难免有着落差感——许多同年龄的同学,已经是主治医生了,于是,落差感很快变成了急迫感。


他为了尽快学习掌握临床技能,甚至有过在九天内值六个夜班的经历——这都是因为夜间能有更多独立处理产科急症和难产的机会。在寝室里,有室友在看录像带、打游戏,他总是带回一两本研究所订阅的《Nature》《Science》或《Journal of Immunology》专心研读,在那段时期,朱晓勇有了很多创新想法,开始着手撰写国家自然基金标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朱晓勇在刚刚完成博士招录后,拿到了第一个国家自然基金,当年医院只有三位医师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朱晓勇是其中一位,那时他30岁。


好事多磨。


在博士入学体检中,朱晓勇被查出急性乙型肝炎,确实之前太拼了。


就这样,他休学一年,回老家南通治疗修养了三个月。“那一年,其实发生了很多开心的事情,考上博士,拿到国家自然基金,和心爱的人结婚了……正当诸事圆满,意气风发之时,身体却亮了红灯,让我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2003年,朱晓勇回归读博生涯,导师依旧是李大金教授,在这三年内,朱晓勇完成了他先前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他保持着忘我的勤奋。


等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到临床的时候,朱晓勇也已结束了第一个自然基金的课题研究。“得再次归零,重新出发了。”朱晓勇对自己说,这是一个不断归零的过程。次年,他便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也收获了上海市银蛇奖三等奖、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等荣誉。


再次回到临床后,朱晓勇从以前研究自然流产,转向更多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在先后负责的6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就有3项聚焦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如果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肌层内,就是子宫腺肌症(简称腺肌症)。内异症和腺肌症为育龄妇女中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内异症/腺肌症——统称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严重影响了育龄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红房子医院的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团队于2010年成立。该团队由在内异症/腺肌症领域具有资深临床和基础研究造诣的专家——郭孙伟教授和刘惜时教授领衔,并由多位对内异症/腺肌症具有丰富药物和手术治疗经验的专家、教授和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医生组成。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该团队的内异症/腺肌症临床和科研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引领世界内异症研究的潮流,为提升中国学者的国际学术地位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在这支团队中,朱晓勇主要研究内异症免疫微环境调控、铁代谢稳态/铁死亡通路与异位子宫内膜生存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到现在为止,它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明晰。”


朱晓勇认为,免疫在内异症致病机理中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他的研究是基于经典的经血逆流学说。


“血红蛋白中含铁,铁是核心的氧合分子,更重要的是参与了细胞线粒体的氧化呼吸链,铁在机体细胞的氧化呼吸、功能驱动中很重要。铁的稳态维护至关重要,一旦血红蛋白离开血管后(出血),人体会启动应急清除机制。生理性的经血逆流是一种周期性的腹腔内积血,人体是如何有效清除的,从中可以衍生出内异症病灶的种植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这正是尚未解决,需要内异症团队去研究并获得突破的。”


团队最近正在总结一篇文章,已经在小鼠模型上做了验证,在内异症发生、发展的环境中,不同阶段的巨噬细胞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已经基本上了解到它变化的内在机制,或者说,功能变异细胞是从哪一群细胞衍生而来的。


朱晓勇说:“未来可能做到临床转化,也就是通过某种诱导、改造,让细胞向我们需要的方向去,这样就相当于一台扫地机器人,设定好条件,让它去做定点清除的清道夫。”


一边在科研,一边在临床。


患者网上对朱晓勇的评论:是个特别专业、特别耐心的医生。


“耐心的英语单词是patient,但是这个词还有一个含义是,病人。那么,为什么这两个词会联系在一起,大概是过去病人更多情况下必须忍受病痛之苦。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发展,耐心则更应是,医者接诊病人时必备的首要素养。”


朱晓勇认为,完整收集病人的病情信息,是一名医生必须完成的最基本,但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要善于倾听,否则可能会遗漏掉重要信息,导致诊断出现偏离。在耐心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病人会逐步缓和紧张情绪、感受到医者仁心,随之便会增进对医生的信任。


临床许多疾病需要身心兼治,在朱晓勇的专家门诊上聚集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性流产、不孕症等生殖相关疑难病症。大多数病人都会因不孕不育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复杂情绪和心理,耐心地疏导,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对于恢复正常生殖生理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基础上辨证施治,往往会让病人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孕”。


朱晓勇看诊有个习惯,无论寒暑,开诊坐定后,就会一直看完最后一位病人,期间一滴水都不喝。成功怀孕,顺利产子的病人,总是会有心地送他一个喝水的杯子。久而久之,竟收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杯子,朱晓勇就这样做了多年的“杯子”医生。


一次和家人说起,他才恍然大悟,送人杯子是取其谐音,寓意感恩“一辈子”。


01.jpg


4、后勤先行,自省不疚


除了医生的职务,朱晓勇还有一个行政头衔,分管后勤、基建,采购的医院副院长。对他来说,这是一个跨度极大的新领域。


距离2009年杨浦院区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医院再次迎来基建发展机遇:科教综合楼开工在即、立体停车库正在改扩建,同时青浦院区也于2020年底结构封顶……他为这个行政管理职位,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暂停了许多门诊工作,朱晓勇觉得,虽然他是个医生,但整个医院的运行管理显然更为重要,所以必须倾注更多。


“后勤先行”,这是朱晓勇的理念。


“很多事情,要在他人之前想到,进行服务的完善。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便是通过烧毁乌巢粮草,缔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所以,后勤保障是相当重要的。”


朱晓勇对行政管理,有他的内在要求,第一年,他的目标是做到具象化。


作为一个后勤管理的“外行人士”,朱晓勇需要把医院的里里外外摸透,他用了几个月,从一个临床医生进阶到一个知道“女儿墙”“空气开关”“汇流排”的后勤管理员,这样,在工作人员汇报哪里出了问题时,他能清楚地定位并做出准确判断和指导。


第二年,实现数据化。后勤管理门类很广泛,事务很繁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各项评价指标,就是基于对医院运行管理的各种数据的准确采集,否则将无法进行客观评价。所以,未来后勤精细化管理发展的基础,就是各项工作的数据化。


“这其实是为第三年及以后,真正开启智能化管理并逐步走向深入奠定基础。例如,医院所有电梯一天的运行规律,行程距离,载人数量,发生事故与否,都是有数据记录的,对这些数据的判断分析,就可以生成精细化管理的策略,运行效率提升了的同时,安全性得到了保障,能耗也得到了管控。”朱晓勇表示。


不管作为怎样的角色,朱晓勇都秉持科研的一贯严谨态度做事,他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自己的每个角色都发挥到了最佳的状态。


在很小的管理上,都能体现他的思考。


为进一步缓解市区道路拥堵状况,上海分阶段调整外牌限行措施,自今年五一节后,新增内环地面限行。朱晓勇得知新闻后,找到保安科长,问他,对于五一节后医院停车管理有什么想法?


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研判政策调整可能对外地患者就医交通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朱晓勇说,现实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处处值得研究分析,比如,针对医院停车矛盾,就可以形成一个管理类的课题:上海市交通限行政策调整对外地患者就医交通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


“我认为,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管,更要注重——理。管是在执行层面,必须秉持真抓实干搞落实;理是在分析层面,必须循着盘根错节找原因。医院高质量发展对管理者的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朱晓勇说道。


这对朱晓勇来说,又是一次归零后的重装出发。心态归零,责任归位。是的,人生也像时钟一样,到了子夜就要“从零开始”,只有归零,才会有新的周期与辉煌。


口述实录


记者:您觉得行政、临床,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您适应行政管理的角色吗?

朱晓勇教授:临床工作就像纯粹回归到原来的自己,这是我最初的梦想;而做行政工作,就需要发挥更大的责任和能力,不遗余力地推动分管工作向前发展。孰轻孰重,两者之间必须要有所取舍。虽然并未做过后勤管理,但其实管理是相通的,只是管理的学科范畴不同而已。我觉得还需要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我都很珍惜,积微成著,会让你找到一个更自信的自己。

其实,我喜欢探索新鲜事物,行政工作就是一种新的探索。我也总是这么教育我的女儿,激发她的好奇心,诱导她的创造力。


记者:在孩子眼里,您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

朱晓勇教授:比较严厉,对孩子要求比较高,可能方式上并不是孩子所能接受的。我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进行管束,“根正”之后,在她“拔高”的时候,就不会“长歪”了。


记者:如果请您给医学生上一堂无关专业的课,您会上什么?

朱晓勇教授:讲讲关于发现事物的规律,或者探索精神。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事物,会想当然认定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事实上常常忽视了对其内在规律的拷问和探究。举个最寻常的例子,关于母胎免疫关系,胎儿可以视作母体的半同种“移植物”,按照这种关系,反复流产才可能是正常现象;但为什么能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还有,婴儿出生后的胎便中已经含有肠道细菌,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这些菌群从哪里来的?何时、以何种方式转运定植到胎儿肠道来的?与成年后的后天疾病发生有何关联?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们才有机会解决问题。


记者:您会焦虑吗?

朱晓勇教授:我会焦虑,我的焦虑在于对某些知识不够了解,能力有欠缺。所以,有时候焦虑对我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焦虑会促使我去主动学习。不必害怕焦虑,但要明晰自己焦虑的源头是在哪里。


记者:您平时靠什么来舒缓自己的情绪?

朱晓勇教授:跑步,我是从2017年开始跑步的。每周跑两三次,每次快跑3公里到5公里。通过坚持跑步和锻炼,不但可以在运动中彻底放松自己,曾经较为严重的颈椎病、腰椎病都明显缓解了许多。坚持跑步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内在坚韧恒持品格的锻造,对于提升面对困难的抗压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坚定自信都大有益处。


记者:今年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朱晓勇教授:帮助学生们做好成才规划,做好年轻人的鼓风机、助燃剂。年轻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就像我们国家层面的“十四五规划”。红房子医院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成长和进步,年轻人需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


记者:最大的压力在哪里?

朱晓勇教授:保障科教综合楼的顺利开工建设会有不少压力,但我愿意牺牲自己更多的时间、精力保障项目的实施进度。毕竟,这对医院高质量、长远发展太重要,我们院士团队来了,医院正在谋划国家妇产科医学中心建设,一旦落地,我们的教学科研的空间条件一时间都需要在这栋建筑里去体现和支撑,这对增进医院未来发展的后续动力非常重要。在我身后有我们全院上下的共同支持和努力,所以,我一定会鞠躬尽瘁。


人物介绍

00.jpg

朱晓勇,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普妇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反复自然流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失调等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治;以及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囊肿、宫颈癌等妇科良恶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


本文来源:晔问仁医

采访:唐晔

编辑:阿迪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