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年,我的第一堂妇产科课,老师没有给我们讲课本,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终身未婚未育的女性,为什么能够被称为「万婴之母」?


今天是4月22日,在三十七年前的4月22日,有一位伟大的女性离开了她一辈子热爱的世界,离开了她为之奋斗了终身的医学事业。


在最后的时刻,她的意识已经不再清晰,嘴里说的却是:


产钳,快拿产钳来......


她就是我国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也是飒姐心目中当之无愧永远的女神,所有妇产科医生心目中的偶像---林巧稚先生。


0.jpg


林巧稚于1901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的海岛上,母亲怀上她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在林巧稚五岁时,妈妈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多年以后,林巧稚才知道,夺去妈妈生命的正是宫颈癌,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做一名优秀医生的决心。


那个时代,能够接受教育的女性凤毛麟角,林巧稚是幸运的,她的父亲非常有远见,早期亲自教林巧稚识字,学英语,还用不多的积蓄,把林巧稚送进了鼓浪屿上最好的女子学校。


林巧稚没有辜负父亲的培养,她品学兼优而且善良,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1921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落成,这所要通过八年学习,才能获得医学本科学位的「医学殿堂」,是以残酷的高淘汰率著称,还对英语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林巧稚从小就打下坚实的英文基础,但是在这门最擅长的科目考试中,同一个考场的另外一个厦门女孩晕倒了,林巧稚本能的站起来,在主考官的指点下,把这位刚认识的同学送去了医务室,却因此耽误了考试时间,题目没有做完。


本以为入学无望,她却意外被协和录取,因为老师们集体研究后认为她的英语很好,最重要的是,在她面对病患时,表达出那种本能尊重,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做一名好医生最重要的个人素养和品质。


01.jpg

 

林巧稚的优秀,跟她一直以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甚至把人体解剖模型搬回宿舍端详,在脑子里可以画出整个人体结构图。


1929年,她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也是首届「文海」奖学金唯一获得者。


当林巧稚转正时,医院给她的一纸聘书这样写着: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劳动法》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早已经不允许这种歧视女性的规定存在,但是那个时候的整体社会却依然是「重男轻女」,就这样在今天看起来毫不人性化的规定下,林巧稚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虽然这条规定后来就被废除了,但是林巧稚仍然一生未婚,把全身心铺在了医学事业上,她终身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成功接生了超过5万名婴儿,在林巧稚大夫接生过的孩子中,有不少名字叫「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的,这是大量父母为表达对林大夫感激之情的表达方式。


所有经林大夫之手接生的孩子,都有一份特别的出生证,上面有她的亲笔签名「Lin Qiaozhi's baby」。


02.jpg


她虽然声名远播,却一直保留着自己心中那份最为纯真的善良,无论是有钱有势,还是穷苦百姓,她都一视同仁,遇到交不起钱的病人,她就免费治疗。


浩劫动荡之中,因日本人的占领,她失去了在协和工作的机会。可是哪怕通过自办小诊所艰难度日,她都不愿意在病患的挂号费上涨一毛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她在协和医院门诊看病,对待病人极为温柔耐心,还鼓励平民百姓不要挂她的专家号,告诉他们「挂我的普通号,同样是我给你看病」,很多女性哪怕千里迢迢,也要来找她们的林大夫。


她有一个出诊包,包的夹层里里总放着钱,遇到贫困的百姓,她不仅不收诊费,还会拿这些钱来救济他们。


她刻苦钻研,在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62年初,林巧稚收到内蒙古包头市一女工寄来的封求救信,信中说,她已经生育了四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出生后不久全身发黄死去,现在已经是第五次怀孕,已经七个月了,她求林巧稚想想办法,帮她救孩子一命。


林巧稚从来信述说的症状判断,孩子应该是新生儿黄疸,又叫新生儿溶血病,这是因为母子之间因为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疾病,当时新生儿黄疸在国内还没有存活的先例,哪怕是在国际上也罕有完全治愈的记载。


为了这个病例,林巧稚一连几天,下班后就钻进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世界各地的最新医学期刊,寻找着针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方法,终于,她决定采用新生儿脐带换血的手术方法来挽救新生儿的生命,并且亲自主持手术。


凌晨六点,胎儿出生,几个小时后就开始发黄,林巧稚有条不紊地启动手术,经历了两次换血,共800毫升的血液流入新生儿体内。


经过两天两夜的观察,手术成功了,孩子身上的黄疸终于消退,孩子活下来了!


这个孩子,被热泪盈眶的夫妻满怀感激地取名为「协和」。


03.jpg


她给林徽因、冰心接生过孩子,也给邓颖超、朱德夫人、彭真夫人看过病,更是为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治病接生,其中一个孩子,叫做袁隆平。


她的心中装着大爱,家里的电话总是放在床头,医院有严重的病例,就整夜地守着电话等消息,她说过,「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哪怕已经病情加重被送进医院,哪怕亲友劝阻,她仍然还要坚持工作。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甚至在去世前一天还接生了6个婴儿。

 

1980年,已经近80高龄的她创建了妇产科学研究所,1980年的12月12日,她被送进了医院,这是她一生中的第11次住院,也是最后一次住院。


1983年4月22日清晨,林巧稚在昏睡中发出呓语,急促地叫喊:「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护士为了安抚她,赶紧拿起东西塞进她的手里。


她慢慢平息下来,过了一会儿,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


她神情安详,就好像值了一个长长的夜班那样沉沉睡去。


这是林巧稚大夫留下的最后的话。


04.jpg


她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却心中装着千千万万个孩子,她曾说过,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它胜过人间一切悦耳音乐。


她终身未嫁,形单影只,但是她的内心,却无比地强大富足,哪怕因病卧床,她依然坚持完成了50万字的医学专著《妇科肿瘤》。


她是不曾做过母亲的「万婴之母」,她被形容为火焰和磁石,一生都在为了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奉献着自己能拿出的一切。


她是无数医生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先生,前辈,榜样。她的雕像如今依然在鼓浪屿的毓园,是对其一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医学人才、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的纪念。


她的遗嘱是:将三万元积蓄捐赠给医院的托儿所,遗体用作医学解剖,骨灰撒入鼓浪屿的海上。


对于每一个妇产科医生来说,她就像灯塔,像路标,像启明星,所有的妇产科医生,都应该记得她说过的那句话:


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

 

她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盛的爱;


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


她是母亲和婴儿的守护神。

 

她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在孕妇和婴儿身上,笑着说:


「我是个医生。」 

 

谨以此文纪念林巧稚先生逝世37周年


参考文献: 

[1]孟红. 林巧稚:卓越的人民医学家[J]. 党史文汇, 2010, 000(007):4-12.

[2]郎景和. 妇女的保护神--纪念林巧稚大夫[J]. 中国医院, 2002(1).

[3]《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林巧稚》

[4]光阴 | 林巧稚: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 北京大学校友网.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