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消极和病态心理不同,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积极品质,从而使人达到最佳的功能 和幸福。其正式产生始于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MSeligman)。赛里格曼指出,心理健康状态不应只是没有身心失调或紊乱,而应是一种蓬勃的存在。积极心理学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的心理学。它提倡研究者用一种更为开放的、有建设性的眼光去看待个体的潜能和动机,深入挖掘个体潜在的品质和力量,以促进个体的幸福完满和社会的积极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积极的体验与品质是抵御疾病最好的武器。


在不孕症中,患者更容易经历焦虑、抑郁情绪,但由于治疗的时效性,无法长期进行工作了解患者消极心理产生的根源并,而对其消极情绪的探索和处理可能也使患者陷入痛苦体验中,因为反向而行,采用积极心理干预的方式,利用正向心理的建设帮助来访者提升心理抗压能力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途径。


积极心理干预是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挖掘人自身固有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目的的心理干预方法。其基本思想:心理干预不是旨在减少心理症状,而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人自身内在的正向潜能,以提高人的积极情感、认知或行为,能够帮助病人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消除阻碍道路的障碍,顺应病人内部的自我实现力。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干预兼具成本低和效果持久的优点。积极心理干预的两种方法:


(一)希望疗法


引导病人在良好的氛围中倾诉自己的焦虑、沮丧和期望,提出疑问;邀请病人的朋友到病房与病人交流,帮助病人找回自我、重塑希望;鼓励病人表达负性情绪,学会宣泄、冥想等方法调节负性情绪;当出现化疗副反应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积极参与到治疗中而不是被动接受治疗希望疗法的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灌输希望和提升希望。在灌注希望的阶段,首先是帮助个体理解“希望”的内涵, 以积极的视角回顾自己的经历, 关注自己所获得的成就, 使其明白希望感是贯穿生命始终的, 并在回顾的过程中帮助个体形成“目标”的概念, 探索和明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在提升希望的阶段, 帮助个体寻找能够通向目标的方法和路径, 尤其当个体面临挑战时克服困难的方法, 并增强个体的动力思维来增加其实现目标的动机。


希望疗法是通过改变病人的希望水平,从而提高其幸福感和意义感,并消除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国外研究发现,希望疗法可显著提高遗传性结直肠癌病人的希望水平,并能够有效地减轻焦虑。希望疗法能够提升癌症化疗病人的生命质量。赵婷婷等发现,希望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小细胞肺癌病人的希望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对病人的认知功能和情绪功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但其对生命质量的提升仍需较长时间的干预过程。仇蓉等的一项研究表明,希望疗法能够提高晚期癌症病人自我效能,并改善生活质量。


(二)幸福疗法


幸福疗法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学治疗方法,是通过识别病人幸福片段、寻找阻碍幸福片段出现的因素、弄清幸福感受损的方面及其原因,进而采取措施促进病人幸福感的出现 持。幸福疗法作为提高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的一种特定的心理治疗策略,能够改 病人抑郁等负性情绪。赛里格曼于2002年提出的“真正幸福论”在积极心理学界有着重大的影响。真正幸福论认为,“幸福”很难有科学的定义,可被分为3个部分:快乐的生活(pleasantlife)、充实的生活(engagedlife)和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fullife)。要想大幅增加个体的快乐,最有效的方法是“感恩拜 访”,作 用 持 久 的 方 法 是 “每 天记录3件好事”。何利芳采用包括利用自身优势、记录3 件好事、感恩拜访、回味、积极应答、总结生活、积极服务及保持在内的8 周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对宫颈癌术后病人进行干预得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人负性情绪及疾病带来的不适,并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主观幸福感。黄旭芳等应用经典积极心理疗法(包括你的最美好时光、感恩拜访、使用你的力量)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进行干预,发现实施积极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促进病人乐观性格的形成,并最终促进其心身功能康复。许婷等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心理护理相比,幸福疗法在短期内更能改善肺癌病人术前焦虑、抑郁症状群,提高主观幸福感,可作为病人住院期间焦虑、抑郁的缓解措施,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在我们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对于消极应对方式,且自身有意愿进行改变的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患者的配合度及依从性均较高,从目前收集到数据来看,患者的怀孕率尚可,推测积极心理干预对试管婴儿患者具有良好的效应,但需要持续收集样本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千心,张彩云,张志刚,等.积极心理干预在癌症病人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9336):985986.

[2]Seligmanme,Csikszentmihalyim.Positive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

Psychol,2000551):514.

[3]Sin N L,Lyubomirsky S.Enhancing well-being and alleviaing depressive symptoms with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a practice-friendly meta-analysis[J].J Clin Psychol,2009,65(5):467-487.

[4]Layousk,Chancellor J,Lyubomirsk Y,et al.Delivering happiness:translating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 research for treating major and minor depressive disorders[J].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11,17(8):675-683.


李慧  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邢台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身心健康助孕中心主任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西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中国非公医疗生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从事心理学工作以来,接受多位著名心理学专家指导,多次参加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培训、擅长不孕症心理诊断、家庭治疗、夫妻咨询与治疗、心理分析疗法等,自工作以来,不断创新技术,多次组织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并不断总结经验,已于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