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杨慧霞教授及其团队部分成员共同完成,阐述了妊娠期糖脂代谢问题、子痫前期、宫内感染、胎盘植入等方面研究进展。新年福利,108/本,限量200本,先到先得哦~


精彩书摘


超重和肥胖女性应做好孕前准备

超重和肥胖的女性在妊娠前,应计划妊娠,并控制体重,且最好使自身BMI 达到18.5 ~ 23.9 kg/m2 的正常范围后再妊娠,即使体重降低不能达到正常范围,有研究指出,超重和肥胖女性妊娠前体重减少5% ~ 7% 也可显著改善代谢健康。也有研究证实,对于需要生殖医学辅助受孕的肥胖女性,妊娠前体重下降5% 可明显增加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


但是,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建议,超重和肥胖女性妊娠前体重减低速度不应超过0.5 ~ 1.0 kg/ 周。


减重的方式包括饮食管理和运动锻炼,而对于一些个例,也可以考虑采用减肥手术。一些研究指出,行减肥手术后妊娠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某些不良结局,如GDM 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减肥手术后妊娠女性的子代儿童期发生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然而目前,对于行减肥手术后多久再妊娠尚无明确的推荐,但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建议,行减肥手术的女性,最好在手术完成18 个月后再妊娠。


此外,由于超重和肥胖的女性自身容易合并慢性疾病,建议所有计划妊娠的超重和肥胖妇女,应完善自身的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等相关肥胖代谢指标的检查,进而明确自身健康状况,并将自身健康调整到最佳状态后再妊娠。


掌握最权威母胎医学知识点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书籍


目录 

妊娠合并代谢综合征处理策略的新观点 / 001

1.超重和肥胖现已在全球广泛流行,且成为首要的疾病负担 / 002

2.超重和肥胖妊娠可对母儿造成多种近远期不良影响 / 004

3.超重和肥胖女性应做好孕前准备 / 005

4.超重和肥胖孕妇妊娠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严格控制孕期体重增长 / 006

5.应加强对超重和肥胖孕妇妊娠并发症的筛查、诊断和管理 / 007

6.超重和肥胖孕妇产后应母乳喂养,并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体重回降 / 008 

2015年 FIGO有关妊娠期高血糖诊治的新观点 / 014

7.妊娠期高血糖包括孕前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 015

8.妊娠期高血糖与母儿近远期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 017

9.有关 HAPO研究成果 / 018

10.PGDM及 GDM高危女性应在妊娠前详细计划并准备 / 020

11.生活方式干预是妊娠期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策略 / 021

12.妊娠期高血糖的治疗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但我国暂未将口服降糖药物纳入妊娠期治疗糖尿病的注册适应证 / 023

13.妊娠期高血糖孕妇需密切监测血糖并控制状况,同时兼顾妊娠并发症与胎儿发育状况 / 024

14.需重视 GDM患者的产后随访 / 025

妊娠期脂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 / 030 

15.妊娠期血脂水平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于逐渐升高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 030

16.基于我国人群探讨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孕妇孕早期及晚期血脂水平的变化 / 032

17.脂代谢异常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033

18.孕早期血脂和空腹血糖在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分层中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作用 / 035 

妊娠期运动建议 / 039

19.妊娠期合理运动有诸多益处 / 039

20.妊娠期运动以中等强度为宜 / 043

21.妊娠期可进行不易引起摔倒和腹部撞击的有氧运动及抗阻力运动 / 045

22.妊娠期运动禁忌证 / 046 

FIGO关于青少年女性及育龄女性妊娠前和妊娠期营养建议 / 048

23.营养不良包括营养缺乏、营养过剩和微量营养素缺乏 / 049

24.微量营养素的补充方法 / 049

25.FIGO指南强调青少年及育龄女性的孕前和孕期营养非常重要 / 051

26.FIGO指南中关于健康饮食的建议 / 052

27.FIGO指南对青少年及孕前女性的营养建议 / 053

28.FIGO指南对妊娠女性的营养建议 / 059

29.FIGO指南对产后女性的营养建议 / 060 

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的孕期应用评价 / 063

30.随着二胎时代到来,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 / 063

31.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指南建议孕期应用口服降糖药 / 064

32.二甲双胍孕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 / 066

33.二甲双胍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用药方案 / 073

34.二甲双胍用于 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用药方案 / 075

35.格列本脲孕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 / 076

36.格列本脲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用药方案 / 078

37.二甲双胍与格列本脲孕期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 / 080

38.应根据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特点选择治疗方案 / 082

39.孕期应用口服降糖药的远期随访 / 083

4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预防 2型糖尿病的策略 / 083 

子痫前期的异质性、分型、预测及预防 / 090

41.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各种假说的核心都是胎盘缺血产生并释放一些因子进入母体循环 / 091

42.螺旋小动脉重塑障碍可致胎盘缺血,但它并不是子痫前期发病的特异性原因 / 092

43.内皮细胞活化 /功能障碍是子痫前期的核心特征 / 092

44.氧化应激、血管内炎症及血清中的 AT1等可能与子痫前期发病相关 / 093

45.部分子痫前期以血小板消耗和凝血物质激活为特征 / 095

46.促 /抗血管生成因子失衡状态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 096

47.子痫前期的二阶段模型理论 / 097

48.单独症状或体格检查不应单独作为决定子痫前期患者分娩时机的指标 / 097

49.尿蛋白是否作为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之一存在争议 / 098

50.子痫前期靶器官损害还包括肝肾功能异常和血小板减少 / 099

51.子痫前期风险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评估患者发生不良产妇结局的风险 / 100

52.早发型和晚发型被普遍接受为子痫前期的亚型 / 102

53.以母体或胎盘因素为主的子痫前期分型 / 103

54.血清学指标可能对子痫前期的分型提供帮助 / 104

55.临床工作中主要通过病史等临床资料来区分子痫前期的高危人群 / 105

56.血清学指标对子痫前期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价值 / 106

57.循环中血管因子水平对子痫前期具有预测价值 / 110

58.理想的血清学预测因子应兼具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能够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 / 112

59.通过超声检测 UAPI可以预测子痫前期的风险,而通过联合筛查能够提高子痫前期的预测效能 / 113

60.小剂量阿司匹林是预防高危孕妇子痫前期的一级预防措施 / 114

61.低分子肝素在子痫前期预防中的循证医学证据 / 118

62.肝素可能通过抗凝、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机制预防子痫前期 / 121

63.阿司匹林联合肝素在子痫前期预防中的循证医学证据 / 125

64.抗氧化剂维生素 C和维生素 E的补充并不能降低子痫前期的风险 / 126

65.基础钙摄入量低(600mg/d以下)的孕妇推荐每日补钙 1.5~ 2g / 126

66.其他营养干预对子痫前期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 / 127

67.通过卧床休息或限制运动来预防子痫前期或其并发症证据不足 / 127 

宫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 143

68.宫内感染的定义及分类 / 143

69.宫腔操作及辅助生殖技术会增加宫内感染的发生 / 146

70.宫内感染的微生物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弓形虫及支原体等微生物引起 / 147

71.宫内感染可导致母胎发生严重并发症 / 148

72.胎盘病理绒毛膜羊膜炎及细菌培养是诊断宫内感染的金标准 / 151

73.不同因子对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 / 151

74.宫内感染应及时处理 / 155

胎盘植入的产前预测及孕期管理 / 163

75.胎盘植入的定义 / 163

76.胎盘植入的发病机制 / 164

77.胎盘植入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 164

78.前置胎盘和剖宫产史是胎盘植入主要高危因素 / 165

79.准确的产前诊断有助于改善母儿结局 / 166

80.超声是用于胎盘植入产前诊断的有效手段 / 167

81.核磁共振成像可用于辅助胎盘植入的诊断 / 170

82.胎盘植入的手术原则 / 171

83.止血带在胎盘植入手术中的应用 / 173

84.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的应用 / 174

85.胎盘的处理方式 / 175

86.胎盘植入的手术改进及评价 / 177 


附录 1 国际妇产科联盟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建议 / 189

附录 2 FIGO营养指南 / 193


作者简介

杨慧霞,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 


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199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任访问学者并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危妊娠、母胎医学等。承担多项国际和国家及北京市等基金,已经发表中、英文专业论文近 600余篇,主编及主译 20余部专业书籍。 


担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兼妊娠期糖尿病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全国产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产前诊断及产科急危重症抢救专家组专家,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母胎医学专家组专家,国际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DOHaD)学会理事成员,世界卫生组织(WHO)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专家组专家,FIGO“关于青少年及育龄女性妊娠前和妊娠营养”区域特使。担任《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妇产与遗传》《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Neonatal Medicine》《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等杂志常务编委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