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座谈会,要求:①各级各类公立医院9月底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除中药饮片外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推动破除“以药补医”;②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③同步配套相关改革,特别是做好与医保政策的衔接,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④平衡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患者等相关方利益。今年全国公立医院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时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不仅意味着改革方案将覆盖北京全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更意味着今后公立医院的收入将从原来的服务收费、财政补助和药品加成收入三个渠道,减为服务收费、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此举踩准了方兴未艾的医改节拍,也呼应了由来已久的民众诉求,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带给公众颇多期待。


对于广大患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药品价格能不能降下来?看病的负担会不会降低?这一议题的答案,关乎本轮医改的品质,甚至是检验本轮医改成败的试金石。


从制度设计看,本轮医改的最大特色就是,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药品加成不难理解,医事服务费是什么意思?开设医事服务费后,原挂号费和诊疗费取消。其目的是补偿医疗机构部分运行成本,体现的是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


众所周知,当前挂号费、诊疗费过低,明显体现不了医生价值。一定程度上说,过低的诊疗费,客观上导致以药补医现象久难根除,也让不少医生难有成就感。如今开设医事服务费,有正本清源之效。


据了解,在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50元,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知名专家100元,急诊医事服务费70元,住院医事服务费100元/床日。较之以往,医生价值更能体现出来,显然可激励医生更能秉承良知和职业道德从医。


取消药品加成,好措施真正落地,患者才能得实惠。这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通过缩短环节,阳光采购,最大程度压缩药价水分,别再让患者承担高药价。另一个是出台惩戒手段,对那些在药价上乱做手脚的人、对乱开药的医生依法依规处理,严防一些医院既提高了诊疗费,又享受以药补医的灰色利益。


据报道,北京此次改革将上调床位、护理、一般治疗、手术、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价格。同时,降低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这是取消药品加成和药品阳光采购降低药品价格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患者费用总体负担水平没有增加。多策并举,兼顾全面,可“消化”掉不合理的收费,消解患者的焦虑。


北京的医改很快就会付诸实践,在推行过程中时常有阻力,也可能磕磕绊绊,这很正常。边推进边完善,边总结教训边积累经验,让医改释放出更多“红利”,最终实现多贏,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医改没有现成的版本可借鉴,各地通过不断摸索,彰显范本效应,更是值得期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