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霞教授
丝丝微风吹散淡淡雾霾,绵绵细雨洗净空中微尘。2016年10月22日,由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天津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妇产科疾病与优生科学论坛暨天津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在天津市天津宾馆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此次会议恰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建院70周年及总医院妇产科建科70周年,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的短片,介绍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的发展历史、现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老一辈专家和现任妇产科主任们通过短片传达了对青年妇产科队伍寄予的希望和美好的祝愿,科室医护人员也表达了对医院及科室发展的信心并送上了生日的祝福。
天津市卫计委申长虹副主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张建宁教授,天津市卫计委妇幼卫生处张宏处长,天津医药学协会管理办公室熊智主任,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院长陈叙教授,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心妇产科医院前任院长郭成秀院长,天津市医师协会刘权副秘书长,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会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细胞与遗传医学系主任左伋教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苟文丽教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秘书长、浙江大学生物细胞学研究所张咸宁教授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张建宁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张建宁教授对全国各地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说到,任何医院发展的道路上,妇产科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其中优生科学是妇产科发展中的明珠,我们支持并鼓励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的举办,并且给予全力支持,预祝此次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会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细胞与遗传医学系主任左伋教授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会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细胞与遗传医学系主任左伋教授:代表中国优生协会对此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学科的发展,学术的氛围对中青年医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对妇产科未来的发展也寄予希望。
天津市卫计委申长虹副主任
天津市卫计委申长虹副主任对第一届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二胎政策开放以后,对妇产科是巨大的挑战,天津市及全国同行学者要共同研究、探讨、面对,此次大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会做得更好,最后对到场的领导、专家和学者表示感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朱兰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朱兰教授为我们讲解了“盆底康复在盆底疾病的治疗意义及中国发展方向”,她讲到盆底疾病主要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一组疾病,包括尿失禁(UI)、盆腔器官膨出(POP)、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粪失禁(FI)等。妊娠期孕妇的体重、激素变化以及临产与分娩均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盆底损伤。产后盆底康复可促进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轻、重度压力性尿失禁及治疗混合性尿失禁,治疗和预防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对持续的慢性盆腔痛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朱教授指出,一个正确的治疗方案应包括指导、监督、控制及反馈,妇产科医生应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制定方案与疗后结果评估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此外,盆底康复训练应强调团队合作,物理治疗师或者护士的配合操作也必不可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苟文丽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苟文丽教授以各项最新指南为基础,结合临床对“高龄孕妇子痫前期防治”进行了精彩演讲,她讲到高龄孕妇是子痫前期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应加强高龄孕妇孕前筛查、诊断,推荐多种筛查指标联合应用。继而对原发性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营养不良等高危因素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介绍了孕前及孕期补充维生素、维生素D、矿物质(钠、钙、锌、铁、硒)的最新标准。此外,她认为健康宣教、早期检测、病患的转运亦很重要,而硫酸镁和降压药物的应用也是子痫前期防治中的不可忽视的。最后,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指征进行了详细列举,并且强调了易被忽视的产褥期防治的重要性。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薛凤霞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薛凤霞教授针对“妊娠期HPV感染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薛教授谈到,对于HPV感染者能否妊娠,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或指南,临床应结合是否合并下生殖道其他感染,宫颈癌筛查结果及有无尖锐湿疣等进行综合诊治;关于妊娠期宫颈癌筛查,妊娠并非宫颈癌筛查的禁忌症,妊娠前未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当出现不能用妊娠相关原因解释的阴道出血时,可通过细胞学、阴道镜或有指征的宫颈活检来评估是否存在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若筛查出宫颈病变,妊娠期CIN患者若排除宫颈浸润癌,对宫颈病变的评价和处理可延至产后6周;对于宫颈病变处理之后的再妊娠,宫颈锥切术对妊娠的影响受锥切术式、深度和手术至妊娠时间影响,建议在宫颈锥切术12个月以后再考虑妊娠。并且,宫颈锥切术应根据阴道镜检查的1、2、3型转化区分别选择1、2、3型切除,采取个体化治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教授以“围妊娠期HPV感染的处理及对策”为题进行演讲,首先提出了妊娠期HPV检查的必要性,HPV作为宫颈癌的病因,开始成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角,而妊娠期生殖道HPV感染与流产、早产、妊高症及其他妊娠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并且生殖道HPV感染与不孕和辅助生育结局的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面对孕前及妊娠期的生殖道感染,感染的HPV型别、时间、病毒负荷载量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预防可以从疫苗和筛查两方面进行,筛查是主要手段。最新的HPV负荷(载量)可以预测病毒的清除和疾病的进展,而分型加病毒载量测定可能更好地估计病毒感染的持续状态、预估病毒感染后病变进展的可能性,并且可能更好地给临床以干预操作佐证及检测干预效果。最后他总结到,HPV是无处不在的,对于HPV感染的人群应当治疗与心理关怀相结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苟文丽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苟文丽教授讲授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营养”,苟文丽教授开篇谈到妊娠期是生命早期1000天机遇窗口的起始阶段,营养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母子双方的近期和远期健康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叶酸、钙、锌、镁、硒、铁等缺乏均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相关,并且经证实单一微量元素补充便可预防妊高病发生,孕早期至分娩孕妇每日补充0.4mg叶酸可有效降低子痫发生率,高危孕妇自孕20周补钙1.5g亦可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病率。肥胖可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为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正常体型者孕期平均增长12.5kg为宜。我国孕妇膳食结构不平衡普遍存在,营养补充应根据孕产妇实际需要,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根据孕期不同阶段,胎儿发育和孕妇自身生理变化不同对营养不同需求,分阶段对孕早、孕中、孕晚、乳母期进行不同阶段精细化补充,并且应保证安全有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颖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颖教授带来了“NIPT临床应用及检测结果解读”,根据NIPT临床应用指南归纳认为,NIPT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筛查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与母体血清学检查相比具有更高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更高、假阳性率更低,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等优点。并且对于三体综合征筛查,认为无创产前基因筛查(NIPT)是目前最敏感的检测手段。要明确并严格掌握NIPT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慎用人群要做到真正慎用,并一定要做好NIPT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正确认识NIPT检测结果,最后,以临床检测数据及病例分析的形式更清晰地分析了NIPT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结果分析。
分会场一 普通妇科、妇科肿瘤与妊娠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郝敏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郝敏教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破裂”进行了讲授,郝敏教授表示虽然研究报道LM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发生率偏低,但是实际发生率可能较高,LM后子宫破裂主要与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手术方法的选择、感染、术后切口血肿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对于妊娠时机的选择,行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切除术未进入宫腔者,避孕时间为半年,肌壁间多发子宫肌瘤及进入宫腔者,避孕时间应为1年。LM患者术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妊娠,通过加强孕产期保健与监护,可降低子宫破裂风险并且LM术后并不是绝对的剖宫产指征。郝教授还提出,应积累我国自己的循证医学证据,对LM术后妊娠子宫破裂发生的高危因素、术后、孕前及分娩前瘢痕子宫的评估方法及手术技巧进行进一步研究,以降低LM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崔满华教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崔满华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卵巢交界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与妊娠”,崔满华教授表示手术为主,辅助化疗是目前卵巢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需综合考虑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期别、患者年龄及生育需求。卵巢交界性肿瘤(BOT)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s)均可保留生育功能,但应重视其适应症。术中在保证手术彻底性的同时应尽可能保留卵巢功能,避免医源性不孕。术后化疗会导致卵巢储备功能的下降及卵巢早衰,因此术后的后续治疗应把握化疗指征,避免过度化疗,对于选择化疗的患者也应在化疗过程中尽量保护卵巢。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可以期待自然妊娠,针对治疗中对生育能力影响的因素,可采取应对措施,如求助于辅助生殖技术或冷冻卵子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张淑兰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张淑兰教授带来了“妊娠期宫颈癌的处理”,张教授表示妊娠合并宫颈癌目前尚无确切定义,一般认为孕期、产时、产后6个月发现的宫颈癌属于此范围。临床应注意妊娠期宫颈癌的筛查,对于首次产前检查或不能用产科原因或炎症解释的妊娠期不规则阴道出血及持续性阴道排液及接触性阴道出血病人应高度重视。妊娠期宫颈癌的处理原则同非孕期,早期癌首选手术治疗,大于Ⅱb患者以放疗为主,晚期癌远处转移者选择放化疗。与非孕期不同的是需要考虑胎儿的存活状态,治疗目的为分娩健康的足月成熟儿以及控制疾病,保留生育能力。关于延期治疗,目前尚未发现对胎儿的影响,但若发现有病变进展迹象应立即终止妊娠,开始宫颈癌治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予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予教授结合国内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南,为我们讲解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治疗策略”,李教授谈到腹腔镜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手术并非所有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一线治疗。术前应首先按不孕症评估流程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输卵管及男方因素等进行评估,若为复发型内异症或并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应进行IVF。术后生育力评估及助孕治疗需要妇科和生殖专科的协作。对于生育力下降的女性,应考虑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案,如IUI或IVF。李教授还表示不推荐术后使用GnRHa,其不能增加妊娠机会,且推迟受孕时间,GnRHa用于IVF助孕前处理是有益,但剂量的控制需要有个体化差异。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薛敏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薛敏教授讲解了“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是近年来新兴的腹腔肿瘤局部治疗方法,结合了传统的腹腔内灌注化疗(IPC)及肿瘤热疗(HT)的特点,也汇集了两者的优点,临床多用于治疗外科肿瘤以及妇科的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也可以预防进展期卵巢癌、胃癌等术后腹膜种植转移。HIPEC的药物应依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选择,还应对肿瘤组织有较强的穿透性、与热疗有协同作用,有低腹膜渗透性等。HIPEC应尽量在术后1周内完成,有条件时,术中进行效果更佳,并且HIPEC治疗中一定要全程进行生命体征监护。肠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常于术后7-10天出现,主要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腹腔温度波动较大等原因造成。HIEPC在卵巢癌、腹腔假性粘液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中均有应用,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薛教授还指出热灌注管的通畅是关系到热灌注化疗成败的重要因素,并依据自身临床经验为我们讲解了如何保证其通畅及阻塞的处理。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胡丽娜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胡丽娜教授分享了“子宫肌瘤与生育”的相关内容,胡教授谈到子宫肌瘤可能是不孕症的原因之一,常导致自然流产的发生,并且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子宫肌瘤的类型、大小、数量不同对女性生育功能可产生不同的影响。子宫浆膜下肌瘤对生育力的影响较小或可忽略;子宫黏膜下肌瘤可导致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活产率降低,应在妊娠前进行干预;子宫肌壁间肌瘤可显著降低生育力,升高流产率;子宫多发肌瘤对生育影响更大。胡教授表示子宫肌瘤的治疗包括手术、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宫动脉栓塞UAE,药物治疗等,临床需参考患者年龄、生育要求或保留子宫的要求进行选择。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需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病史、肌瘤生长部位、肌瘤大小、肌瘤与内膜关系、宫腔形态等进行评估,且一定要重视排除子宫肉瘤样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力民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力民教授讲解了“子宫内膜息肉的规范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内膜病变之一,是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有一定的恶变率,且治疗后易复发,冯力民教授表示表示子宫内膜息肉绝不是仅仅手术可以完成的治疗。冯教授表示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治疗目的为去除息肉、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改善妊娠结局。治疗方法包括期待疗法、药物治疗、刮宫术、宫腔镜下内膜息肉切除术以及子宫切除术。其中期待疗法适用于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功能性息肉;内膜息肉的药物治疗多选用孕激素,但是治疗作用有限;盲刮术的误诊及漏诊率很高,应尽量避免盲目的刮宫术;宫腔镜内膜息肉切除术是治疗的金标准,术中应保留周围的内膜组织,避免远期并发症;并且现在更为提倡冷刀治疗。宫腔镜息肉切除术具有感染、手术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应尽力避免,术后的治疗规范应根据有无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治疗。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安瑞芳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安瑞芳教授解读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与二胎妊娠”,安瑞芳教授表示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的增多为妇科及产科带来很大的挑战,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NT)原发于子宫,破坏性较强,早期可以通过血运转移到全身,成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化疗药物的使用会对卵巢造成损伤,主要表现为卵泡数目减少甚至缺失,导致卵巢萎缩,化疗药物还会破坏卵巢的血管系统,因此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卵巢保护尤为重要,否则将影响治愈后的“二胎妊娠”。孕妇年龄与葡萄胎发病率密切相关,高龄产妇完全性葡萄胎的发病率为平均年龄组的2倍。安教授指出提高孕妇葡萄胎及其转变为GTN的咨询非常重要,对现代标准化疗方案应进行继发恶性肿瘤和提前绝经风险的评估。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薛凤霞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薛凤霞教授讲解了“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征及子宫内膜癌的筛查策略”,薛凤霞教授表示LS由MMR基因突变或甲基化引起,家族中肿瘤常聚集发生,单一个体同时/异时发生多原发肿瘤;LS相关EC发病年龄早,以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分化为主,其预后好于散发型;对于LS高危患者,通过IHC,MSI联合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确定LS相关内膜癌。建议对LS高危患者,每年进行一次阴道B超及子宫内膜活检。子宫内膜癌筛查对象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绝境后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的女性人群以及绝境后内膜增厚的人群。筛查方法包括经阴道超声、细胞学方法、组织学方法及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
分会场二 产科危重症与产前诊断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陈敦金教授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的陈敦金教授以“凶险性前置胎盘子宫去留的抉择”为题,首先以视频的形式将手术过程清晰呈现,并且对手术的关键点、顺序、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之后陈教授提出诊断、出血、脏器损伤等是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并提出保留子宫中(原位保留)需要灵活对待,止血和择期剖宫产的选择,强调子宫手术过程中输尿管支架的利弊,最后总结性说明了产前精确诊断、规范化培训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蔺莉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蔺莉教授就“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去与留”问题与到会学者共同探讨,从子宫肌瘤的类型和妊娠对子宫肌瘤的影响入手,就剖宫产术中对子宫肌瘤的去与留的两种不同声音进行了分别论述,列举了建议切除和不建议切除的原因,认为子宫肌瘤的“去”与“留”应该个体化选择,综合分析患者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的评估,权衡利弊。最后她说到,子宫肌瘤的治疗观点是在变化的,治疗技术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产科大夫应结合多方面因素,决定“去”与“留”。
北京协和医院边旭明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边旭明教授为大家带来的是“新产程标准的认识”。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在于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妊娠,边教授以Friedman产程图为切入点,根据新产程管理标准的主要内容,分别从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第二产程两方面着手,结合引产、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对诊断产程延长、产程停滞的标准进行了重点讲解。同时她也指出了产程管理新标准的隐患所在,及时处理产程对促进安全分娩至关重要。最后他对新旧产程进行了对比总结。
边旭明教授另一个授课以“从NIPT到NIPT-PLUS的临床实践”为题,结合临床进行了精彩的演说。中国出生缺陷防治形式严峻,其中病例分析“21、18、13”三体综合征为例,目前的筛查和诊断方法如早孕期筛查、中孕期筛查、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脐带血穿刺等存在一定弊端,而NIPT具有准确、安全、简单、快速等特点,其准确率>99%。边教授从NIPT的历史背景入手,重视NIPT的适用、禁用和慎用标准,并且根据国内外指南,明确指出,NIPT对于21、18、13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来说,是最敏感的指标。不仅如此,NIPT可以用于检测更多的疾病,包括3类常染色体非整倍体、4类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及7大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等,现在国内外同行已经在积极实践NIPT-plus。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张为远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张为远教授介绍了“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管理(VBAC)”。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妇产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龄、肥胖、妊娠合并症高发、瘢痕子宫及不孕问题亟待解决,VBAC的需求应运而生。VBAC具有一定的风险,必须要在孕妇及其家属自愿的前提下实施,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在分娩前根据患者本次妊娠情况、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制定详细的分娩计划,并且对TOLAC产妇密切监测,保证母儿安全。而对于TOLAC的引产,要做好引产前准备,注重引产方法的选择及药物的使用,并且严密关注产程,预防子宫破裂的发生。对于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应做到及早发现识别,及时处理,掌握产科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孜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孜教授的演讲题目是的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硫酸镁真实世界临床中的应用”。硫酸镁作为子痫前期的一线用药,但其临床应用却不能恰如其分,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什么方法,什么剂量是硫酸镁应用时必须解决的问题。硫酸镁应用的副作用对硫酸镁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其中硫酸镁的蓄积反应极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要严格掌握给药剂量、时机、时限和时段,防副作用是根本,如何用是关键。杨主任强调,硫酸镁在子痫作为治疗一线药物,在重度子痫前期作为预防子痫用药,而对于非重度子痫前期可以考虑使用。继而对子痫和重度子痫前期硫酸镁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剂量进行详细阐述,明确硫酸镁的应用标准,为临床硫酸镁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群英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群英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肝炎的防治”。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妊娠期是一个具有独特复杂状态的阶段,妊娠与肝炎相互影响,引发肝衰竭而危及母儿生命。其治疗要加强多学科合作,根据具体病因并对所有出现脑病的病人紧急考虑肝移植治疗。而对于该类患者,在进行产科处理时,掌握分娩时机,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最后强调了妊娠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预防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对HBV感染者妊娠期和产后随访和监测也是必要的,而产后停药的时机应结合目前的肝脏疾病状态决定。
会前(10月21日晚)召开了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及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全体委员会。会议由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主任委员苟文丽教授主持。会议首先由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主任委员薛凤霞教授进行了分会工作报告,并审议通过了两分会LOGO及增补委员等相关事宜。会议同时召开了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07名优秀青年医师分别当选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的成立为青年医师们搭建了更高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国优生科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第二日精彩报道
分会场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王谢桐教授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王谢桐教授解析了“妊娠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王教授首先介绍了巨细胞病毒(CMV)的患病率及传播方式,并强调经胎盘传播者后遗症风险最为明显。母体CMV感染分为原发感染与再发感染,二者均可导致宫内感染,其中原发感染导致宫内感染的风险更大。王教授表示母体因素在先天感染发生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是有限的,即使是对母体进行准确的病毒检测也不能有效地预测是否会发生胎儿先天感染。对于孕期可疑原发性感染的孕妇,诊断应包括CMV血清IgG转阳或IgM、IgG阳性和低IgG亲和力,羊水穿刺是产前诊断的最好选择,时间应选在孕21周后且距母体感染大于6周的时间。现阶段并不推荐孕期巨细胞病毒原发性感染筛查。最后,王教授分享了2例妊娠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典型病例供大家学习。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王晨虹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王晨虹教授分享了“子痫前期再次妊娠复发情况及临床管理”,王教授首先讲解了子痫前期(PE)的复发率以及影响复发的因素,王教授表示前次妊娠情况及母体情况均是影响复发的因素,并且研究发现,子痫前期复发带来的不良反应不及初次患病严重,但是由于再次妊娠年龄增大,与产科及其他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相叠加,使其病情复杂及多样化,故仍要给予重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子痫前期再复发的预测需在孕前、孕期进行全面评估,除生物物理指标与生物化学指标外,还应考虑风险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估。关于子痫前期的预防,应重视药物的选择、体重管理及生活习惯的调整。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润玫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润玫教授带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时机与方式”,马教授讲到终止妊娠是妊娠期高血压根本的治疗,并详细阐示了终止妊娠的母亲指征及胎儿指征,孕周>28周,经积极治疗病情加重是其共同的指征,并指出应适时终止妊娠。关于分娩方式的选择,单纯性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首选阴道分娩;重度子痫前期无明确剖宫产指征时,在密切母胎监测及评估下阴道分娩可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虽然择期剖宫产是子痫前期妇女最为常见的分娩方式,但是在大多数研究中,分娩方式取决于母亲以及胎儿的临床状况,早发型/未足月的子痫前期,应考虑阴道分娩。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古航教授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古航教授解读了“妊娠高血压疾病之脑血管病”,古教授分别讲解了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的指标、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变化、检查手段以及对症治疗,其治疗主要为缩减脑体积(抗脑水肿)、减少脑脊液量、减少脑血流量。还对脑疝、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及临床表现等进行了阐述。古教授表示临床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防止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重度子痫前期在解痉治疗的基础上应降压治疗,降压宜平缓,1小时内不超过20-25%。妊高症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一经确诊,在紧急处理后应迅速终止妊娠。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应由神经内、外科协同处理,酌情先行剖宫产再作颅脑手术,或同时进行。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韩蓁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韩蓁教授介绍了“子痫前期的彩色多普勒监测”,韩教授讲解了子痫前期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常用指标以及正常妊娠各孕周脐动脉血流指标。韩教授表示子宫动脉可进行子痫前期的预测,子痫前期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则应重视脐动脉、大脑中动脉、CPR静脉导管以及脐静脉。脐动脉与胎心监护比较,监护的环节不同,研究表明脐动脉阻力指标异常比胎心监护异常提前2周左右,因此,正常妊娠每隔2-3周,应检测一次脐动脉S/D。脑胎盘血流比值(CPR)可反应胎儿是否存在脑保护效应,胎儿窘迫时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0.55,搏动指数<1.50,CPR<1.0,且病情越严重,比值越低。此外,临床尚应结合胎儿的心胸比、羊水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妇产科中心李力教授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妇产科中心李力教授阐述了“子痫前期降压与镇静药物评价”,李教授开篇介绍了妊娠期高血压的分类及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并指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基本原则是休息、镇静、预防抽搐、有指征的降压和利尿,密切监测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以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分类进行个体化治疗。关于药物的运用,李教授谈到,目前对于所有孕妇,尚无治疗能可靠地预防子痫前期。临床降压治疗应做到降低孕妇血压,减少孕妇风险,但不影响胎儿及新生儿生长发育,常选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及中枢性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剂等药物。镇静药物的使用可缓解孕产妇紧张、焦虑症状,改善睡眠,预防并控制子痫,临床常选用地西泮、苯巴比妥以及冬眠合剂等。此外李教授还谈到子痫防控的“三早、三要、三及时”原则,提出应今早预测子痫前期/子痫,并进行及时的生活指导和提前干预,是预防的有效措施。
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胎儿医学研究所徐智策教授
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胎儿医学研究所徐智策教授带来“妊高症的高血压发病机制重要发现——对已有妊高发病机制的革命性挑战”,徐教授表示胎盘血管与非胎盘血管有着显著的不同,并为我们讲解了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如人与动物实验证明Ach对胎盘血管无明显舒张作用,抑制NO产生的实验显示胎盘内皮内源性NO很弱,外源性NO使胎盘血管静息基础力显著下降等。研究表明,妊高胎盘血管对外源性NO反应能力降低,这可能与平滑肌中NO/cGMP/sGC和K通道有关。徐教授总结说,胎盘内皮功能障碍不是妊高征中高血压发病基础,妊高征高血压问题不在胎盘内皮细胞,而是在平滑肌细胞和其他非内皮细胞。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李增彦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李增彦教授分享了“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鉴别与处理要点”,李教授讲解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定义、诱因、病理机制、生理变化、临床表现、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李教授指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为去除诱因、扩张血管降压、强心利尿及对症治疗。妊高症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其预防的关键在于加强围产期保健及监护,去除诱因,早期识别心功能不全,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应联合产科、心内科、麻醉科、儿科等多学科综合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控制心衰,适时终止妊娠。最后李教授为分享了1例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以加深大家的理解。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丁依玲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丁依玲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妊娠高血压病例分析”,丁教授所分享的是一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性脑病)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病例,并借由此病例为我们介绍了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ES)及TTP的相关知识。TTP与HELLP综合征有相似的病理机制,并且临床表现也有重叠,但其治疗却有较大差异,丁教授强调对于血小板减少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应高度重视TTP与HELLP的鉴别,TTP的治疗一般禁止输血小板,仅用于预防危及生命的出血,可在血浆置换后输注。
分会场二:生殖道感染与妊娠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廖秦平教授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廖秦平教授就“备孕妇女生殖道感染筛查与防治”这一热点问题与各位到会学者共同探讨。廖教授提出生殖道感染(GTI)是危害我国女性的第一杀手,由于妊娠期下生殖道的生理改变,导致其感染的概率增加,生殖道感染的保健应在计划妊娠前3个月进行。孕前生殖道感染筛查包括男女双方生殖系统检查,如梅毒螺旋体、HIV、HPV、宫颈细胞学检查等。各种生殖道感染引起的自然流产、死胎、早产、胎膜早破等对妊娠造成的危害必须受到我们的重视。廖教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梅毒、HIV、阴道炎(BV、VVC、TV)、淋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其中她明确指出阴道炎的诊断要根据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查进行组合分析,支原体进行分型检测才有临床指导意义。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仲秋教授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仲秋教授为大家呈现的是“宫颈锥切手术技巧和再次妊娠问题”。林教授以宫颈锥切的分类为开篇,分别对诊断性锥切的指征、治疗性锥切的指征和保留生育功能的IA1、IA2方案进行对比介绍。锥切的方法对妊娠的影响是不同的,LEEP优于CKC,但若是原位腺癌建议CKC;而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IA1,NCCN推荐冷刀,但LEEP也可以。在切除时,我们必须明确大锥切和小锥切存在的区别、锥切长度与早产的关系等,并将临床切除“深度”统一规范按病理称“长度”。林教授着重对病灶切除长度的抉择进行详细说明,他认为切除长度需要考虑CIN分级、转化区类型、生育要求、锥切目的等多方面因素。而对于锥切的技巧,林教授以手术短片的形式,生动而形象的讲解了LEEP、CKC的手术操作,并对两者进行对比说明,最后对于宫颈锥切对于妊娠和再次妊娠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概括。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马玉燕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马玉燕教授为大家带来的是“围妊娠期TORCH检查再评价”。TORCH包括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等,既往对TORCH检测存在一定误区和不足。马教授分别从四种病毒的感染途径、感染人群、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孕早期、孕中晚期和胎儿及新生儿的处理也进行了列举。进行孕前筛查,明确孕前免疫状态有助于区分孕期感染类型,但由于产前诊断价值的局限性,对于孕期筛查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她认为从成本效益方面看,目前没有必要常规筛查病原体感染,但对于有高危因素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于感染者进行产前诊断,可减少先天感染儿出生。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宫颈病变与妊娠诊疗和管理策略”。筛查是最基本的技术,非妊娠期的筛查是极为重要的,推荐HPV作为宫颈癌初筛,对于30-65岁女性,首选HPV联合细胞学筛查(5年一次),可接受细胞学筛查(3年一次)。由于妊娠期宫颈的生理改变,感染率增加,若妊娠期细胞学为HSIL,AII建议阴道镜检查,BII要进行阴道镜评估,对CIN2,3或癌推荐活检,对于不做颈管掻刮(EIII)、细胞学HSIL、组织学无CIN2,3的要在产后6周以后,再次进行细胞学和阴道镜评估,若疑为浸润癌(EII)是诊断性切除指征。继而隋教授对妊娠期宫颈筛查、阴道镜检查时机及特殊情况的处理做了明确说明,而对于锥切对妊娠的影响,他指出所有切除手段均有风险,宫颈锥切范围是重要预后因素,但宫颈病变并不影响分娩方式,最后提出了妊娠期宫颈病变处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钱德英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钱德英教授以妊娠期发现宫颈病变、宫颈病变者计划妊娠、宫颈病变治疗后妊娠三个方面为大纲,对“宫颈病变遇上妊娠的影响及对策”进行讲解。钱教授从阴道镜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检查原理入手,进一步说明了妊娠期阴道镜检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她认为阴道镜检查动作要轻柔,目的是鉴别是否存在浸润癌,活检的确存在出血和感染的风险,但并不是完全禁忌的。而对于妊娠期LSIL不需要特殊处理,鼓励正常阴道分娩,但要在产后6周复查;对于妊娠期HSIL,所有HSIL孕妇均须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不能排除浸润癌,镜下直接活检,但原则延迟治疗,在产后8-12周复诊再次评估。对于宫颈病变者妊娠,单纯HPV感染不是妊娠禁忌症,LSIL/HPVI可以妊娠,密切随访,HSIL需要治疗后妊娠;对于LEEP术后者,3个月以后可以妊娠,现在没有需要宫颈缝扎的证据,且不影响阴道分娩,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锥切术,要保留足够的宫颈组织长度,注意缝合方式,预防宫颈粘连和宫颈机能不全。最后她以临床病例为例,强调做事不可太过,宫颈锥切应该给妊娠留一条后路,对于有生育要求者首选LEEP。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王建六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王建六教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相关问题”进行介绍。王教授将保留生育功能的适应症总结归纳为9条,他强调保留生育功能前先要进行生育功能的评估;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包括宫腔镜下电切病灶、孕激素治疗3-6个月、含孕激素IUD 12个月和助孕治疗等,治疗后可尝试妊娠3个月,仍未妊娠者可以进行辅助生育。那么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效果如何?王教授指出治疗有效不代表可以妊娠,级别不同,保留生育功能的效果不同,妊娠情况也不同;若能顺利完成分娩,应在产后6周进行诊刮,而对于产后子宫的处理仍存在一定争议,建议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其取决于子宫内膜病变原因是否去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朝晖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朝晖教授——“女性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刘教授首先纠正了既往对阴道微生态理解所存在的误区,阴道微生态是阴道最重要的防御系统,包括了阴道粘膜、阴道正常菌群和阴道免疫系统三个部分。各类阴道炎的共性都是源于或伴有微生态破坏,阴道微生态的评价包括了正常优势菌的菌群、条件致病生物菌、外来致病微生物菌的数量与功能变化、机体反应的水平等。刘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国际通用的细菌性阴道病的Nugent评分和需氧菌性阴道炎AV的评分,明确临床诊断,接着对正常阴道微生态的特点及反复感染的原因、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了简单概括。正常女性阴道微生态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恢复阴道微生态包括阴道PH值的纠正、阴道内优势菌群的建立、阴道粘膜的修复、阴道内分泌的调节和阴道局部免疫调节5方面。最后,刘教授对RBV复发等临床难点问题做了简要说明,她指出RBV致病菌恢复快,乳杆菌重建慢是导致RBV的原因。
青海红十字医院张建青教授
青海红十字医院张建青教授——后治疗时代与流产前关爱。人工流产数居高不下,重复流产率高是我国所面临的现状,人流后部分妇女因此丧失生育功能,很多患者因此饱受功能受限或丧失功能所带来的生活之苦,生命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了“不断治,治不愈”的恶性循环,人流后关爱已经广泛展开,我们要将人流后关爱逐渐延伸到人流前关爱,对想要流产的母亲进行劝导和宣教,可以劝阻部分孕妇决定继续妊娠,感知生命可贵。张教授以其医院开展的“睦临”计划为例,用数据说话,把爱的力量延伸到工作中,体会“唯有珍惜,才能感知生命的厚重”。
至此,2016年第一届全国妇产科疾病与优生科学论坛暨天津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圆满落幕,薛凤霞教授做大会总结,此次大会参会1200多人,专家学者反馈选题贴合主题、贴合临床,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深入和透彻的讨论,并且在专业上有交叉,解决了临床常见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此次大会为各位专家学者尤其是青年医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最后祝贺大会圆满闭幕,感谢参会人员的积极参加,期待再次相聚。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