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骨盆是支持躯干和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器官,又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状直接影响分娩过程。女性骨盆较男性骨盆宽而浅,有利于胎儿娩出。

                                                                                       

骨盆的组成为:骨骼由骶骨(由56块骶椎融合而成,上缘明显向前突出称骶岬,是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据点)、尾骨(由45块尾椎合成)及左右两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组成关节包括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在骨盆的前方两耻骨之间由纤维软骨连接,称为耻骨联合。在骨盆后方,两髂骨与骶骨相接,形成骶髂关节。骶尾关节有一定活动度韧带连接骨盆各部之间的韧带中,有两对重要的韧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妊娠期受性激素影响,韧带松弛,有利于分娩。

 

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线及髂耻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假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上,为腹腔的一部分,假骨盆与产道无直接关系,假骨盆某些径线长短可作为了解真骨盆大小的参考。真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真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为骨盆入口,下口为骨盆出口,两口之间为骨盆腔。骨盆腔后壁是骶骨和尾骨,两侧为坐骨、坐骨棘和骶棘韧带,前壁为耻骨联合和耻骨支。坐骨棘位于真骨盆中部,肛诊或阴道诊可触及。坐骨棘间径是衡量中骨盆大小的径线,又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耻骨两降支的前部相连构成耻骨弓。骨盆腔前浅后深,其中轴为骨盆轴,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骨盆的类型根据骨盆形状分为4种类型1.女型为女性正常骨盆,最常见。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骨盆侧壁直,坐骨棘不突出,耻骨弓较宽,坐骨棘间径≥10cm。我国妇女约占半数2.扁平型较常见。入口呈扁椭圆形,横径大于前后径。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深弧型,故骨盆浅我国妇女约占25%3.类人猿型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前后径大于横径。骨盆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坐骨切迹较宽,耻骨弓较窄,骶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骶骨往往有6节,类人猿型骨盆较其他类型深我国妇女约占15%4.男型少见。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出口后矢状径较短骨盆腔呈漏斗形。上述4种骨盆基本类型是理论上分类,临床所见多是混合型骨盆。

 

解剖是手术的基础,医生交流的平台也是解剖。作为一名好的妇科医师,好的解剖功底让你在手术中能得心应手,更好得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