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so年代至今,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各手术科室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但做为进入腹腔的第一穿刺的手术操作,仍受到手术医师及患者的关注。因为手术常用的脐孔穿刺点与所对应的腹膜后大血管有特殊解剖关系,第一步操作失误可致严重后果。虽然发生腹膜后大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罕见,但一旦发生,将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其死亡,同时也可能给手术医师和关注腹腔镜手术的医师(可能是将进入该领域学习的年轻医师或对待这一临床技术持有不同心态的医师)带来心理上对腹腔镜手术的恐惧、抵触甚至是反对。

  自腹腔镜开始应用以来,提高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点安全性的努力从没有停止过。腹腔镜手术的先驱者们为防止第一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用手或手术器械将患者腹壁提起进行穿刺。1938年Veoss发明了至今仍在应用的气腹针(~sneedle),提起腹壁或通过气腹针注入气体将腹腔充气,使腹壁与脏器以及腹膜后大血管间形成一定的空间距离,以便套管穿刺针(trocar)穿刺进入腹腔时“远”离大血管。气腹针的应用,增加了术者对T既ar穿刺的信心和安全感,但在以后使用气腹穿刺针及套管穿刺针穿刺的30余年里,仍有腹膜后大血管损伤的发生,使大多数医师心理上仍畏惧采用经脐孔的套管针进行腹腔穿刺。1971年Hassoll介绍了一种新的腹腔镜入径方法即开放式腹腔镜置入法。使用该开放式腹腔镜穿刺方法,使大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降低。但开放式腹腔镜操作的繁琐及其特殊穿刺器械,使其应用多限于腹部有多次手术史的患者。

  80年代手术性腹腔镜的开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增多,绝大多数腹腔镜医师仍采用气腹形成后套管穿刺进入腹腔的方法进行腹腔镜手术。其被认为盲目穿刺进入腹腔,且由套管针穿刺导致血管损伤的并发症随腹腔镜手术例数增加而增加,甚至气腹针穿刺所致血管内充气、肝脏内充气的并发症亦可见报道。

  “气腹形成,使腹壁和大血管保持距离,因而套管针穿刺是安全的,不会损伤血管”是一个致命的错觉。手术医师意识到:气腹形成后再行套管针穿刺有时是不安全和不可信的。

  如何保证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的安全?医疗器械的工程师和手术医师均进行了探索。由气腹针的启示,在卯年代发明制造了类似的套管穿刺针,其深藏在套管穿刺针芯中的锐利刀刃与钝性的保护针芯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套管穿刺器。当穿刺时,遇到脐孔坚韧的组织,针芯中锋利的刀刃“出鞘”刺 破脐孔进入腹腔,穿刺阻力消失的同时,锋利的刀刃缩回钝性的保护芯内。这样对准腹膜后的血管,遇到的不是锐利的刀刃,而是钝性的器械。随后各种生产的、带有类似保护装置的套管穿刺器应用于临床。手术医师可得心应手的应用新穿刺器,在气腹形成的状态下,使用这种安全的穿刺器也可不用提起腹壁。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有的医师忽视了深藏在保护针芯内的锐利刀刃潜在的危险。自80年代末以来,随手术医师将腹腔镜手术的范围扩大到占妇科手术的比例至50%以上,到手术技巧成熟到可以和经腹手术媲美的今天,文献报道任何套管穿刺器的发明也没能使腹膜后大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下降,既使一次性使用的带有保护鞘的穿刺器也不是绝对安全的。迄今,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导致的后腹膜大血管损伤发生率仍然在0.05%一0.11%间,甚至有因此导致死亡的报道。这给手术医师提出了问题:提高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的安全性关键点在哪里?

  实际上,无论什么样的器械出现,我们都没能停止过对该问题的思考。首先是腹腔镜手术医师发现气腹形成后再套管针穿刺优点的同时,也认识到气腹针穿刺同样具有同套管针一样的危险,且两次的脐孔盲穿刺,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因此,在腹腔镜手术时,放弃气腹针穿刺和气腹形成,可直接进行套管针穿刺。穿刺时,需要提起腹壁,切开脐孔皮肤或更深层组织,套管针与腹壁呈如度直接穿刺进入腹腔,再充入气体。直接套管针穿刺,不仅无判断气腹针穿刺是否进入腹腔的繁琐验证步骤(如滴水试验、‘,3B’,试验等),同时也消除了气腹针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特别是对那些藉要尽快进入腹腔、行止血的休克患者,该方法可消除气腹压力对休克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不利因素,迅速进入腹腔。有腹腔镜医师测黄了使用边锋锐利程度有差别的套管穿刺器术者所用的力,结果发现
使用钝性穿刺器(如圆锥型),其使用的穿刺力较其它边锋锐利的穿刺器大2一3倍,两者相差达22.89磅。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力越大,越不容易控制,在失控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套管针穿刺过猛,而误伤腹膜后血管。因此,在进行腹腔镜手术的第一穿刺时,绝大多数的腹腔镜医师认为:不能使用园锥型套管穿刺器,穿刺的部位应该在脐孔最薄处,且一定要与腹壁呈卯度进行穿刺。

  作者在腹腔镜手术和临床示教实践中,采用了改良的开放式第一穿刺方法。即提起腹壁,切开脐孔皮肤、切开脐孔,至腹腔后,去除套管穿刺器的针芯,对准腹腔将套管外鞘直接插入腹腔内。实践证明这种改良的腹腔镜手术入径方法是最安全的第一穿刺方法,它不仅避免了盲穿,且又消除了锐利的穿刺器尖峰损伤可能,使可怕的、盲目的”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变得简单、易学和安全。该操作方法不依赖于器械,完全掌握在手术医师手中,作者相信,开展这种套管鞘擂入法,将会使腹腔镜手术腹膜后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