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一直从事妇产科感染与肿瘤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她在妇产科感染方面,尤其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方面做了许多临床研究工作,目前为中华妇产科感染协作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妇女病防治学组成员,中华妇科肿瘤学会学组委员,她负责并组织了多项全国多中心的有关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还对一些感染性疾病,进行着深入的基础方面的研究。
刘朝晖教授: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疾病,是门诊就诊病人最多的一类疾病,可占门诊就诊患者的50%-70%。由于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很少致命,多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以往对此类疾病普遍重视不够。在我国广大农村,很多地方连血常规都做不起。连这点基础的条件都没有,更谈不上无菌手术操作了。很多医生都不是经过临床培训后就业的,而是从其它职业没有经过特殊的培训就行医 。因此,我国的基层卫生水平极需提高。此外,我国在治疗上存在很多的误区,过诊,过治以及误诊误治的情况非常严重。如何加强规范化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我国,04年出台了《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指规范》,07年出现《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这次会议我们还要对新起草的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指指南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这些指南的普及运用,将进一步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记者:刘教授,您能结合您们医院这么多年来的丰富经验,谈谈贵院近年来在哪些方面加强对妇科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呢?
刘朝晖教授:早在九十年代初,我们就研究了我国妇女的阴道菌群分布,近年来在阴道炎的规范化诊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复发性VVC及难治性VVC的诊治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在产科感染方面,曾对宫内感染、感染性早产等问题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并发表论文数篇。近来我们又正在进行妊娠妇女的感染性疾病筛查,发现在妊娠妇女中VVC、BV等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那么因此而造成的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也随之增多。
在临床科教方面,廖秦平教授,杨慧霞教授、张岱教授还有我带头,边带学生边做研究。此外,感染协作组近两年来在全国做了2000多场关于VVC的讲课和科普宣传。
对于盆腔炎性疾病,近年来我们医院做了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工作,对于我国盆腔炎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这也是在我国首次的,以前都是运用国外的资料。实验的结果和美国的实验结果相吻合,这也印证了美国CDC指南的正确性。
另外,廖秦平教授本次讲了关于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建立,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提出这种理念的并用于临床的。总的来讲,我们近年来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记者:感谢刘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
妇产科在线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