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初治子宫内膜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定位(SLNM)和淋巴结清扫术(LND)后下肢淋巴水肿(LEL)的患病率,并与淋巴结清扫术(LND)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曾接受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且仍然存活的患者寄出13项LEL调查问卷,所有患者手术后至少3年8个月。LEL问卷得分范围为0-52,预测LEL的截止值≥5。如果13个项目中的回答少于6个或者患者在手术之前已经被诊断为LEL被排除在外。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并同时补充切除淋巴结或者未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双侧淋巴结的患者归入淋巴结切除队列。根据计算方法行单侧特异性淋巴结切除的患者,归入前哨淋巴结队列。人口统计学特征,手术细节和辅助治疗从医疗记录中获取。

 

结果

1275名参与者中623人(49%)对调查作出了答复。599个有效回答(180个SLN,352个LND,67个CORT)。两组的BMI中位数相似(P=0.99)。10/180例(6%)SLN和35/352例(10%)LND患者(P=0.1)接受体外照射治疗(EBRT),其LEL患病率为27%(49/180),而LND组为41%(144/352)(OR=0.85,95%CI1.25–2.74,P=0.002)。接受EBRT的患者中LEL患病率为51%(23/45),而未接受EBRT的患者中则为35%(170/487)(OR)=1.95、95%CI 1.06–3.6、P=0.03)。BMI与LEL患病率相关(OR 1 =0.04,95%CI 1.02-1.06,P = 0.001)。在调整EBRT和BMI之后,LND与SLN相比增加了LEL患病率(OR =1.8,95%CI 1.22-2.69,P = 0.003),并独立相关。

 

结论

首次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定位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研究。与系统性淋巴结切除相比,前哨淋巴结定位与下肢淋巴水肿患病率显著降低独立相关。BMI增加以及辅助性EBRT的使用与下肢淋巴水肿患病率升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