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蕴耀榕城,三山两江缀福州。在河汉澄明的初冬之际,“海峡两岸第五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福建省第十五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暨为围产医学新进展培训班”在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宾馆隆重召开。

会议开幕

  本次会议由福建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台湾母胎医学会、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共同主办,大会秉承“学术推动创新,知识成就未来”的学术宗旨,以母体医学、胎儿医学和新生儿领域的疑难问题与热点问题为重点,邀请了全国各地围产医学领域的专家进行精彩主题报告,同时为活跃青年围产工作者的学术思想,展示青年医师的技术水平,会议同时举行了青年论文比赛与围产技能竞赛,旨在为全省青年围产医学的同仁们开放一个展示、学习的窗口,促进青年围产工作者的学术交流。


开幕式专家

  开幕式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黄惠娟教授主持,福建省医学会阮孟源秘书长、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妇幼处周策处长、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朱建幸教授、台湾母胎医学创会理事长郑博仁教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俞惠民教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林家禄院长、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名誉院长陈文祯教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颜建英教授、福建省围产医学分会李健教授、福建省围产医学分会陈豪教授、福建省妇产科分会杨茵教授、福建省围产医学分会刘青闽教授、福建省围产医学分会蔡文红教授等专家领导参加开幕式,颜建英教授、郑博仁教授、朱建幸教授、林家禄院长、周策处长、阮孟源秘书长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黄惠娟教授主持


颜建英教授致辞


郑博仁教授致辞


朱建幸教授致辞


林家禄院长致辞


周策处长致辞


阮孟源秘书长致辞


  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学术报告环节,上午的学术会议由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颜建英教授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陈光明教授共同主持。

参会代表认真听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朱建幸教授首先就《早产儿早期呼吸支持和肺保护》进行主题报告,当前关于早产儿的呼吸支持的相关指南包括2013早产儿NRDS处理欧洲指南以及2014AAP早产儿出生后呼吸支持的临床策略声明。朱教授介绍了早产儿出生后呼吸支持基本模式和疗效、无创PS应用和无创通气模式的疗效、CMV的模式与安全性及有创和无创HFOV,他指出,HFNC(温湿化高流量氧疗)是最近几年发展的对早产儿呼吸支持的方法,CPAP在早产儿无创通气支持中得到了普遍肯定及应用,在进行有创通气时应遵循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长期以来早产儿应用MV一般均选用PCV通气方式。

朱建幸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俞惠民教授介绍了《围产期炎性反应与早产儿BPD》他在报告中详细讲解了炎症反应在早产儿B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围产期导致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宫内感染/FIRS与BPD相关的临床证据、FIRS参与早产启动的机制、炎症反应持续性与BPD、肺部炎症反应导致BPD的试验证据等,俞教授谈到,BPD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而围产期环境因素触发并导致肺部持续炎症反应是发病的重要环节。机械通气是早产儿临床救治的重要技术,积极防治宫内及出生后感染、大力推广无创通气/优化机械通气策略以及严格限制不必要的高氧暴露对降低BPD的发病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俞惠民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台湾林口长庚纪念医院郑博仁教授带来了《从NT到NIPT:影像学在近代胎儿医学的扮演的角色》,郑教授介绍了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在生殖医学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并从既往孕史、新生儿筛查、产前诊断、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了4个案例分析,他指出,超声是有效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的筛检工具,可辨识超声软指标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及非染色体异常疾病有相关性,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处置策略,指出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时,基因芯片拷贝数差异分析可提供更多遗传讯息。但现行胎儿超声及产前遗传诊断流程仍无法覆盖所有生育缺陷病因。

郑博仁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颜建英教授讲解了《产后出血孕产妇安全管理》,至2015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降至20.1/10万,与发达国家(10-15)/10万仍存在差距,产后出血(PPH)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若能降低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那么我国孕产妇死亡率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产后出血防治中以预防为主,强调早期发现、积极、主动,优化配合。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是管理问题。2015年美国为了降低产后出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专门发布了“产后出血孕产妇安全共识(2015年)”。其内容立足点是从管理层的角度出发,建议医疗机构建立处理产后出血的应急流程方案包括四个要素(13个要点),分别为Readiness 准备就绪(每个机构),Recognition and Prevention 识别和预防(每个病人),Response应急(每次出血),Reporting  and System Learning 报告和系统学习(每个机构)。强调了日常准备及安全管理工作,将产后出血防治工作延伸到了管理层面,更丰富了内容。只有将产后出血的防治更熟悉于平日的管理中,才能做到有准备、很熟悉、不惧怕、好配合。

颜建英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福建省省立医院陈琅教授介绍了《儿童孤独症》,陈教授首先回顾了儿童孤独症的发展历史,而后从流行病学,孤独症病因、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诊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6个月以内的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智能和认知障碍。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教育和训练、行为疗法以及社会心理支持系统。陈教授表示,在2岁时实行及时的干预会有很好的收效,一旦晚于这个年龄,严重的孤独症患者在3岁以后再确诊、干预,收效就不太乐观。程度较轻的患者6岁以后仍有机会,这种机会或许一直延续到12岁左右。

陈琅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下午的会议以主会场结合分会场的形式进行,主会场依然围绕母体医学、胎儿医学和新生儿领域进行主题报告,青年技能竞赛分会场与护理分会场同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教授介绍了《早产治疗时机及药物选择》,张教授介绍了早产的处理、早产的分类、不同阶段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他着重讲解了利托君、硫酸镁、阿托西班、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吲哚美辛、孕酮等药物的作用及禁忌症,张教授指出,利托君副作用较多,抑制宫缩效果确切,价格可接受,可作为治疗早产的首选药物。阿托西班疗效与利托君相似,副作用少,但价格昂贵,暂不作首选药物,可作为利托君不适合使用的患者,硫酸镁的新观点认为其作为脑神经保护使用,硝苯地平可用于先兆早产,吲哚美辛更适用于不明原因羊水过多伴早产的患者。

张建平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福建省省立医院陈豪教授介绍了《孕期特殊危重症的诊断和处理》,陈教授首先与参会代表们分享了3例妊娠期特殊急重症病例,讨论了这三例病例的诊断,处理、共同点及预后。而后就病例情况介绍了爆发性糖尿病与妊娠合并消化道肿瘤的诊治,陈教授强调妊娠期恶心、呕吐是常见症状,若妊娠中晚期持续存在,需排除其他疾病,实时血糖检测必要而又简单,消化系统的肿瘤也不可忽视。突发性的呼吸困难,除了考虑心肺问题外,代谢性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亦应重视。

陈豪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陈光明教授分享了《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主要有母活动期的Graves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桥本甲状腺炎与基因突变。陈教授介绍了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程与诊断等,指出新生儿甲亢的症状多数是暂时性的,预后良好,故有学者提出只有在出生后13~15天以后,临床症状加重并持续存在,才需要治疗,出生后新生儿体内的TRAb逐渐被分解代谢,需时20周左右,药物治疗一般为3~4个月,常用药物有硫脲类药物、咪唑类药物、抗交感药物及抑制T4合成药物。及时诊治,大部分预后良好,暂时性甲亢病程为自限性,3~12周自然缓解,亦有有长达6个月者。

陈光明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黄惠娟教授分享了《产后盆底肌力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黄教授介绍了盆底肌的解剖学位置及结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概况,妊娠、分娩及产后的盆底肌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黄教授认为,身材与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相关,孕期身材高大的人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风险高于身材矮小的人,而产后身材矮小的人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风险高于身材高的人。产式、孕周及产次与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相关,顺产、孕周及产次增加都是增加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危险因素。会阴切开不会影响盆底肌纤维肌力。

黄惠娟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秀敏教授分享了《晚期妊娠合并法洛氏四联症》,法洛氏四联症是一种联合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可合并有卵圆孔未闭或心房间隔缺损。黄教授分享了2例病例,介绍了妊娠合并法洛氏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讨论了终止妊娠的方式。她指出,预防性的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减少感染发生,多学科协作及术中术后有效的诊治,有效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欧洲心脏病协会推荐心功能Ⅲ-Ⅳ级的法洛氏四联症患者一旦发现怀孕立即终止妊娠。经手术矫正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如无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可在严密的监护下继续妊娠。

黄秀敏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刘青闽教授分享了《电子胎心监护对胎儿安全评估的重要性》,电子胎心监护作为一种评估胎儿宫内状态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能够预测胎儿酸中毒,评估胎儿宫内状态,降低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脑瘫,分娩期胎儿死亡率。刘教授从基线、基线变异、加速、减速、宫缩;产前EFM的指征和频率、无应激试验;产程中推荐胎心听诊频率;宫内复苏措施等方面详细的介绍了EFM图形的术语和定义,产前电子胎心监护试验及FHR的三级评价系统及其意义。

刘青闽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分享了《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子宫是否切除》,杨教授首先放映了北大医院的手术病例,《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更新中强调了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剖宫产史是导致胎盘植入的首要因素,而随着剖宫产史妇女再次妊娠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也逐渐增多,凶险性前置胎盘导致严重产后出血。胎盘植入诊断可用超声检查局部组织的情况,而MRI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局部解剖层次,指导手术路径。杨教授从胎盘植入的分类、如何止血、植入诊断、早孕期超声学特点、妊娠早期瘢痕妊娠结局、术前评估等方面分析指出,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最佳处理是保留子宫的同时减少术中出血。

杨慧霞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护理分会场与技能竞赛分会场精彩内容

护理分会场座无虚席


技能竞赛分会场比赛激烈进行中


评委实时评分


海峡两岸第五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福建省第十五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暨围产医学新进展培训班翌日精彩内容

朴梅花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朴梅花教授分享了《早产儿出生早期循环的稳定》,超早产儿很多发生IVH和PH,常在出生后72h内,导致远期不良神经预后和死亡,此与围产期血液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朴教授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延迟结扎脐带,维持最佳血压,改善关键时期灌注,超声评估心脏后负荷,HsPDA早期针对性治疗等,她指出,支持早产儿延迟结扎脐带,延迟30~60秒可改善过渡期的循环、尤其可减少IVH50%。维持最佳血压的最佳策略为持续监测血压和全身SBF。改善关键时期灌注可应用儿茶酚胺、硝酸甘油干预。应力-速度关系是评价早产儿心功能很有用的指数。hsPDA需用NSAID药物关闭,有效率高达80%。

  

漆洪波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漆洪波教授分享了《FGR监测与处理:10个问题》,FGR的诊断包括解剖结构检查、染色体异常检查、胎儿核型分析等,早孕期子宫动脉多普勒预测FGR发生的敏感性很低,但是阿司匹林预防有一定效果。监测的频率取决于FGR的严重程度,而关于门诊监测与住院监测没有相关证据支持哪个更好,也没有证据表明住院能改善FGR的胎儿的生长或围产结局。同样FGR的治疗措施也都缺乏循证证据,而卧床休息,营养补充,吸氧旨在改善胎盘血流,效果均不确切。漆教授强调了超声检测动脉血流的重要性,同时给出了FGR伴血流异常的患者的诊治流程。


李健教授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李健教授带来了《厦门二十年孕产妇死亡分析及目前的挑战和对策》,李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厦门市的基本情况,目前,全市共有30家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不含分院),其中三级9家,二级15家,一级6家。其中民营医院占56.7%。而后他对厦门市孕产妇保健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目前工作面临的挑战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二胎再生育人群增多、产科门诊人数、分娩量明显增加、重症高危孕产妇比例逐月攀升等,李教授表示,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体系建设、加强孕前检查及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提高儿科人员技术水平、强化妇幼健康服务监管等,是应对挑战的对策。


杨茵教授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杨茵教授分享了《产后出血二线治疗方法的评价》,PPH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宫缩乏力是PPH的主要原因,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及缩宫素的应用能够使宫缩乏力发生率下降。杨教授对宫缩乏力导致PPH的二线治疗包括宫腔填塞、球囊填塞、动脉结扎、动脉栓塞、B-lynch缝合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评价比较,杨教授指出,Bakri子宫球囊能够及时引流,实时监测出血量,具有准备时间短、技术要求低、并发症少等特点,其优于其他几种止血方式,ACOG指南中也强调,产后出血抢救车中必须备有子宫填塞球囊。

  

陈冬梅教授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陈冬梅教授介绍了《新生儿呼吸衰竭防治新模式》,陈教授在报告中介绍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NRDS与BPD的防治、产房用氧规范及呼吸支持,并讲解了2014年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指南、欧洲早产儿RDS防治指南(2013)及2014AAP指南中对产房用氧规范及呼吸支持的所作出的推荐。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危重症,NRDS为主要病因,BPD为常见并发症,陈教授指出,无创通气是RDS呼吸支持最基本的策略,无创通气与PS早期合理应用是降低RDS并发症的关键,她强调,BPD治疗防重于治,合理用氧、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综合管理是防治重点。



林金孝教授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林金孝教授带来了《传达2016年中国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工作会议精神》,林教授主要分享了中国危重症孕产妇医院监测工作手册与两地经验,他介绍了手册的目的和意义、危重孕产妇的确诊标准及程序与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质量控制。关于北京、上海两地的经验林教授表示其共同点是领导重视起步较早、职责明确监管到位。林教授还分析了两地的孕产妇管理模式特点,介绍了两地的转会诊网络及规范转诊的要求,希望通过这些经验做好危重孕妇医院监测的工作。


  下午精彩的学术会议以主会场和分会场的方式进行,主会场内容丰富,护理分会场也进行了精彩的病例分享学术报告。


  

杨斌教授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杨斌教授首先就《新生儿营养支持的若干问题》发表报告,早产儿出生后常面临1个严重的问题,即胃肠机能不成熟与营养要求较高的矛盾。EUGR持续影响早产儿出院后体重、身高和头围增长,疾病及营养不足是导致早产儿EUGR的重要原因。而营养管理是我国早产儿面临的最大挑战,杨教授介绍了早产儿权威营养支持指南和推荐意见,从营养程序化的概念、表观遗传学的概念、肠内营养、早产儿母乳喂养、肠外营养、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等方面阐述了早产儿营养现状、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陈丽红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丽红教授带来了《高催乳素血症与生殖管理》,泌乳素是一种应激激素,高泌乳素血症是血内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值的一种临床状态。陈教授首先分享了一例高泌乳素血症病例,而后介绍了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PRL瘤孕期随访,其治疗药物包括溴隐亭、卡麦角林、奎高利特、培高利特,治疗目标在于控制激素水平,维持正常的性腺功能,同时解除或控制肿瘤生长。关于孕期随访陈教授指出,微腺瘤每次产前检查应评价患者有无头痛、视力障碍或其他由于腺瘤增大引起的症状,如发现腺瘤增大应重新应用溴隐亭,大腺瘤患者症状明显且药物治疗无效,则应进行经蝶骨挖除手术。


杨茵教授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杨茵教授介绍了《促宫颈成熟与引产》,宫颈不成熟将导致产程延长,宫颈成熟度的变化,是分娩启动参考标志,引产指征明确但宫颈不成熟,应促宫颈成熟。杨教授介绍了促宫颈成熟的禁忌症、方法、产程观察重点、药物促宫颈成熟的置药时间和地点、临床运用优势及引产中的注意事项与异常状况处理。同时分享了6例促宫颈成熟与引产的病例,杨教授表示,引产前应充分准备,评估内外科合并症可能对母儿引产时、引产前后带来的风险,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患者引产的益处、风险、利弊、方法及过程简介等。引产时应注意宫缩及胎心的监测,掌握停药或撤药的时机。


赵扬玉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分享了《胎盘植入凶险预测与保留子宫手术探索》,中国剖宫产率较高,“二孩”政策后瘢痕部位胎盘植入发生率进一步增加,致命性产后出血及高子宫切除率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赵教授介绍了胎盘植入的诊断技术,胎盘植入超声评分量表的意义、手术方法创新探索、术前评估、胎盘植入管理流程、严重凶险性胎盘植入的九步术式法及止血方法。同时分享了胎盘植入的病例,并就病例的诊治指出了目前临床在诊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她表示合理的术前准备、有目的进行转诊及终止妊娠的时机选择是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最后,赵教授展示了手术视频并对手术过程进行了讲解。


陈素清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陈素清教授分享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再认识》,陈教授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诊疗思路及治疗等方面介绍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再认识,陈教授指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包括未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疾病和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疾病,但是各种原因的胆汁淤积在新生儿期的表现均不典型,因此要格外注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肝胆核素现象、磁共振检查、血液相色谱和尿气相色谱及基因诊断等,陈教授谈到,在鉴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应注意各种用药史、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的意义,综合分析。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关键是利胆,不是保肝和降酶。


蔡文红教授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蔡文红教授介绍了《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方法的建议》,新生儿窒息是我国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高质量的复苏将有机会把一个“正在死亡”的新生儿复苏成功。国外有研究表明,濒死儿复苏成功后,有超过60%的患儿可以完全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蔡教授指出,濒死儿复苏前应有充分的准备,包括识别产前高危因素,人员齐备与复苏器械齐备。蔡教授介绍了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复苏方法及复苏用药的要点与注意事项,如有效复苏超过10min以上仍监测不到心率,其病死率达83%,即使存活,并发症发生率也高达77%。如判断存活可能小且致残率高则继续复苏没有意义。如复苏成功,则应加强复苏后的处理,如加强呼吸、循环和脑功能的监测。

  

护理分会场讲者风采:

  刘秀武护士长带来了《TOLAC病例分享》。刘护士长表示,只要严格遵循VBAC临床指南,严格掌握VBAC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具备TOLAC条件的情况下,不管是选择VBAC还是重复剖宫产,最终决定均要由患者做出。同时加强产时产后监护,及早识别和及时处理子宫破裂,尽量减少不良预后。


  林颖护士长分享了《产程特殊用药的新生儿观察病例分析》,林护士长对病例进行分析后指出,其分享的病例看似简单,但提醒了产程中特殊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产科及新生儿科护士可以联合护理查房或病例讨论,学会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抢救,保障患儿安全。

  林护士长还分享了《2016版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在报告中她详细的讲解了正压通气、脉搏氧饱和度仪的应用、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指征、新指南和新教材关于给氧的建议(早产儿)、修改后的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建议及关于肾上腺素的应用。


主持风采:


会议花絮:


会议间隙,妇产科在线采访到颜建英等专家,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